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索

2024-11-04 00:00:00王一婷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10期

摘 要:微写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其可以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练习,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降低学生写作压力有积极意义。因此,微写作教学逐渐受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被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鉴于此,文章从微写作的概述及基本特征入手展开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论述了几点微写作教学的实践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30-0010-03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科非常重要的板块,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各方面积累不足,同时又具有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因此仅靠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也很难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鉴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着力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微写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锻炼学生遣词造句、逻辑思维等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其重点突出、篇幅短小等特点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近年来,微写作教学逐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许多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其具体实践路径,希望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切实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一、微写作概述及基本特征分析

(一)微写作概述

微写作最初源于互联网领域中的微博等社交平台,最开始主要指在微博等平台上发表的微型文章,如微小说、微故事、微剧本等[1]。随着微写作在各领域的应用增多,教育领域也开始采用这一写作形式。北京市在2014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首次设置了微写作题型,同时,嘉兴也在2014年的八年级期末考试中采用了此类题型。至此,微写作正式开始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从教育领域视角来看,微写作即以阅读内容为载体,结合阅读问题引出话题,并围绕话题展开的150字左右的微型写作活动。与传统的大篇幅写作相比,微写作的难度更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负担,有利于写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微写作的基本特征

微写作虽然最初源自微博等社交平台,然而经过深入分析语文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多小篇幅的写作练习活动,如片段写作、随文练笔等。这些练习活动在本质上与微写作相同,因此也可被纳入微写作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微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非全新的写作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微写作教学方式也有了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具体来说,微写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不同于传统的大篇幅写作,微写作字数通常要求在150字左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微写作教学时,教师也应从“微”这一特点入手,要求学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开展有效的微写作练习发展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主题明确,形式灵活。微写作无需对写作主题进行扩展描述,其本身就能直观地表达主题内容[2]。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微写作教学时,应凝练出写作主题,使学生能够清晰、简洁地围绕写作主题进行表达。微写作形式是灵活、自由的,学生可以根据主题创作微小说、微故事、微散文等任何形式的作品。这种自由、灵活的写作形式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练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文体写作技能。从语文教学视角来看,微写作的应用也相对灵活,教师可将其应用到仿写、续写、评写等多种写作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第三,反馈及时,评价高效。微写作具有“短、小、精、活”等特点,更利于“一知识点一练”的实现,并且便于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促使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进行调整,这对于强化作文评价效果、促使学生保持对微写作的兴趣有积极意义。

二、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充分发挥微写作教学的价值,提升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应想方设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微写作练习。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基于教学内容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自主选择微写作主题,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动笔写作[3]。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如何突出中心”写作板块为例。此写作板块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在写作时通过运用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的方式突出写作中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阅读《雨的四季》这篇课文,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季节下雨天的视频,以此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对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如课文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作技巧,很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继续对课文的布局思路、写作方法等进行分析,使其对课文的写作方法

(尤其是突出中心的写作技巧)形成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呈现不同季节雨景的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什么季节,原因是什么,这个季节的雨景中是否发生过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情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思绪,让学生走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表达和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最喜欢的季节”的微写作练习中,运用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突出中心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现学以致用。

(二)多元练习,锻炼写作能力

微写作的形式自由、灵活,这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常规,充分结合微写作的基本特征,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微写作练习,从而在丰富学生写作体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避免形式单一、重复的练习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更好地保障写作教学效果。

1.在仿写中展开微写作练习

仿写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写作方式,其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写作手法等写一段话或几句话。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可读性强,在题材、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学习价值。根据文章内容开展仿写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仿写角度切入,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练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文中描写猫活泼的片段,如“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进而回想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并进行微写作。如此一来,教师通过让学生在仿写中展开微写作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2.在续写中展开微写作练习

续写也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同时也是微写作练习的常用方式。所谓续写,即在结尾处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继续创作并延伸其内容的过程[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续写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练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微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猜测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局,字数控制在150~300。《孔乙己》这篇课文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普遍对其内容有很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孔乙己这个人物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如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为其布置微写作任务,可以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结合自身理解进行续写,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在感悟中展开微写作练习

微写作练习的形式灵活多样,对阅读的感悟、对文章内容的评述等同样也属于微写作的范畴。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打破传统写作练习的局限,以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微写作教学,真正将其融入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在读到有趣、有争议性或有感触的文章时主动以微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想或感受写下来,真正实现读写结合,以此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读写教学质量的提升[5]。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存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太过清高——只要他愿意放下身段,其实可以找到很多养活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当时的社会背景束缚了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孔乙己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有他的无可奈何……针对学生的争议,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网络上的热点视频“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也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感悟,并以微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微写作练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我表达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表达的同时,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理解问题,从而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修改评价,强化教学效果

评价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的优势和不足,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积极作用[6]。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写作练习时,不仅要注重探索有效的练习方式,还要增加对写作评价的重视,做好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微写作任务:以自己的父母为写作对象进行细节描写。在阅读学生的写作成果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以“手”为切入点,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手:“我去菜市场里找妈妈拿教材费,看到‘一双红肿、龟裂的手正在灵活地收拾着有些发黄的菜叶子’。”对于学生描写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改变以往笼统只说“好”或“不好”的评价方式,而是要在肯定学生观察认真、描写细致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变”上入手,通过对比来突出母亲的手的变化,如可以在文章开头写“二十多年前,毕业照上的母亲,一双洁白纤细的手捧着一束百合,眼中尽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现在母亲“红肿、龟裂的手”形成对比,凸显生活的艰辛和母爱的深沉。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评价的针对性,还能够为学生指明作文修改的具体方向,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生生互评,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主体给出的建议中对自己的写作情况形成更客观的认知,从而获得更明确的改进方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微写作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课堂教学出发,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微写作练习,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朱纬辉.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以《安塞腰鼓》仿写之场面描写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1(16):179-180.

王晓君.信息化背景下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3):82-84.

赵彩宏.“微而不微”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究:以山西近三年中考题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3):114-118.

陈建红.见微知著 因微而美: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究[J].时代教育,2021(1):2.

阮玉凤.运用微写作,彰显大成效:浅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2018(6):84.

于洋.意少一字则义阙 句长一言则辞妨:初中语文创意微写作课程教学初探[J].初中生世界,2017(16):29-3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示范校与普通校初中语文教学共同体构建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3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一婷(1986.8-),女,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