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2024-11-03 00:00:00唐涛爱
甘肃教育 2024年19期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添加思政元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能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生物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关键词】初中生物;思政元素;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9—0019—04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并且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仅强调教知识,更强调育人。因此,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将思政元素加入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有效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国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正处于养成时期,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于世界的认知仍然处于一个较为简单的层面,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因此可塑性较强,教育的实际作用也会很大,而初中生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育人元素,只要教师多挖掘就能让课程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为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进步的目标,笔者根据当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两者相辅相成,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并且根据实际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思政元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一、当前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比例失衡。目前,很多学校每周安排两到三节生物课,生物实践课的开展会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理论知识上,为了确保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让学生反复记忆基础知识,甚至机械背诵,然后再检测,并再次背诵,再次练习,如此反反复复,学生的答题正确率会得到明显提升。

这种方式虽然确保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会使生物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一些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学习方式下,对生物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甚至抵触生物学科,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构建高效的生物学习环境。同时,初中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见证生物课程的魅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坚持学习生物,乐于主动地探索生物。

2.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仍然需要磨练,这也决定了学生对事物好奇、乐于主动探究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增加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性,无论是课堂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如此才能使学习更加高效。

而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教学内容上,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课堂流程过于模块化和固定化,很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生物,因此有些学生会产生应付心理,学习生物不认真,敷衍了事,应付作业,应付课堂,长时间下去,学生的生物成绩难免下降。

3.学习氛围薄弱。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构建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受到环境的感染,从而愿意学习生物。如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增加一些生物课程以外的学习内容,也会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很新奇,进而给予教师更加积极的反馈。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去搭建,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注重学生个人的学习感受,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懂得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生物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生长在和谐、幸福的环境中,但是长久的安逸生活却让我们几乎忘记在国家的庇护之下才能够拥有眼下的一切,所以当下个别青年人爱国意识薄弱,缺乏爱国精神[1]。教师要正视这一问题,加强爱国情怀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结合生物教学来看,生物元素中有很多是关于物种多样、环境优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从生物教学内容的多个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例如,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生物,教师可以就我们国家生物建设事业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学习我国在生物研究、生态保护上做过哪些努力,向学生普及一些有关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以国家的这些行为举措为荣,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激发其环境保护的意识,呼吁学生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2.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就地球环境、环保问题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主动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要善于以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比如在课本中记录了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组成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圈,然后和学生一起进入第二部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中,在学习完基础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抛出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为学生介绍和展示一些视频,用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形成对比,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了前期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实施下一步的教学。第二,强化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参加校园环保活动,将生物课的上课地点定在室外,拉近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经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深刻地意识到环保活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够坚持下来。

在劳动过后,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视频,为学生展示保护环境前后的对比图,给学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经过环保活动学生就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尽自己的所能保持好周围的环境,并更加爱护身边的植物和动物,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责任感会更加牢固。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生物学科不仅包含了课本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含了很多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生物探究性实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理论知识,导致了很多生物实验被忽视和省略,学生能够参与实验的机会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深刻地意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而生物实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微观的角度探究这个世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发现生物科学世界的魅力之处,使学生能够在面对一切事物的时候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3]。

例如,在学习实验“显微镜的使用”的内容时,起初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仅仅存在于事物表面,而通过显微镜,学生就能够看见一个微观的世界,改变学生的认知,将事物更加具体、形象化。同时,使用了显微镜,学生才能够感受到生物课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它能够带领我们去见证一个全新的世界,认识新鲜事物,学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操作作出严格要求,无论是显微镜的使用还是放置,教师都要做好示范,规范学生的行为,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对待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而将这种精神带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4.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主要能力之一,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使其在生物实验时保持更高的学习效率,并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对生物实验保持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进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时候,在实验前期,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准备好以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每一种实验器材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根据实验探究的已知条件,找到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和定量,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实验的步骤和过程,反而是让学生自己猜测,具体的实验环境应该怎样去搭建,如何保证实验中数据的准确性[4],这一步虽然是学生猜测的过程亦无法保证实验的正确率,但是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保证学生对于实验更加了解,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的步骤和过程进行想象,并在脑海中演练自己对于实验过程的猜测,这一步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会思考且主动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加强。

最终,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验的结论一起回顾实验过程,这一步能够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让学生反复琢磨自己所演练的实验过程所存在的漏洞,并在下一次实验中注意,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缜密。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放生小动物,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爱护身边的小动物、花花草草等,明白地球不仅仅是人类自己的家园,更是万千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些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十分不自信,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对自己的能力保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轻视自己,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遇到任何事情都想要尝试,却很难坚持下来。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不明确,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浑浑噩噩度日,这样的学生很难激发其斗志,因为他对于任何事物都会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学习和生活上并不积极,这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地方。综上所述,只有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5],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目标,有斗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去面对生活当中的琐事。

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的知识也可以适当延伸,比如和学生一起欣赏世界上的美好景象,和学生一起观察不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这些事物虽然微妙,但是无一不在向阳而生,植物每天都会努力地进行光合作用,汲取土壤当中的养分,这些生物正是学生在自然界中的导师,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动植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引起学生自己内心的反思,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株小小的植物尚且能够为了多吸收一滴养分努力扎根土壤,捕猎者也能够为了抓住一只猎物潜伏数个小时,而自己却因为一些小小的不如意对生活敷衍了事,引起学生深思,并使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接受自己,并且能够勇于改正缺点,承担自己在成长道路上的不如意,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只要有了动力,学生就能够有目标,进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以全新的生活状态迎接生活。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先,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如此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齐君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2013.

[2]张健.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2):18-20.

[3]庄旭芬.生命教育,处处花开——例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7(14):02.

[4]宋玉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9(05):09-11.

[5]解红敏.初中生物教学与德育渗透[J].祖国:教育版,2014(02):01.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719)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