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新军装

2024-11-02 00:00薛舟
奇妙博物馆 2024年10期

穿上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英姿飒爽、威武挺拔,他们是我们祖国最亮丽的风景。

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来得并不容易,几经演变,才终于有了今天的模样。那么,最初的军装是什么样子的呢?

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的全套军装

最早的军装

走进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我们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很有可能被我们错过的是那套因简朴而不大起眼儿的军装:深灰色的布料,简洁的中山装式的上衣,衣服共有四个口袋,裤子也很普通,如果不配绑腿,几乎看不出那是军裤。但是,大八角帽上的红五星和衣领的红领章告诉我们,为何这身衣服被称为“军装”。

这套普普通通的衣服,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军装!

1929年3月,红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来到闽西地区,经过激烈战斗,他们歼灭了国民党的2000多名守军,顺利解放长汀县城。令人欣喜的是,这里的守军还有一个被服厂,这不正好可以用来为红军做军装吗?当时的条件有限,红军战士的穿着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人穿粗布衣服,有的甚至穿长袍马褂,还有人穿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衣服。

长汀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却有着“小上海”的美誉,这里遍地都有手工作坊,造纸厂、染布厂、纺织厂……应有尽有。红军跟老百姓做生意讲信誉,从不强买强卖,渐渐地,所有的工厂都愿意跟红军打交道。布料问题、染色问题、裁缝问题,很快都得到了解决。没几天,4000套崭新的军装就发到了战士手里。

换上整齐的军装,红四军在长汀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军装上一颗红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两个红领章代表党、军两面红旗。就这样,“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领子绣”,新的军装起到了凝聚军心的巨大作用。

当时正值列宁逝世五周年,军装上还增加了一个特别设计,在红领章上缀了黑边,缅怀列宁的功绩。这也是红军历史上唯一一批在红领章上缀黑边的军装。

配发军装的同时,每位战士还拥有了绑腿和胶鞋,后来,因为条件不允许,胶鞋就改成了草鞋。简单的绑腿和草鞋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法宝”,绑腿可以通过外力挤压静脉,促进血液回流,有效缓解长距离行军引起的腿部酸痛,也可以减少岩石、荆棘、蛇虫等对战士的伤害。草鞋就更不用说了,长征路上,打草鞋是每位战士的“必修技能”,战士们就地取材,把最常见的草编成结实耐用的鞋子。正是这些普通的装备,帮助红军战士们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长征路上的红军裁缝

在长汀时,制作军装的裁缝大多是当地的普通百姓,但也有一位真正的红军战士,他的名字叫葛接调。

葛接调是于都县牛颈村人,1929年3月参加了长汀的战斗。听说葛接调学过缝纫,领导就安排他去缝纫班,还给了他一台德国“飞人牌”手摇缝纫机。后来,葛接调就和这台缝纫机形影不离,用它做出了大量军装。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而葛接调就用扁担挑着缝纫机和制作衣服的材料,和大家一起踏上了长征路。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惨重,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不得不扔掉一些沉重的机器。有人劝葛接调:“要不把缝纫机也放下吧,这个太沉了。”葛接调却万分舍不得。他想:无论什么时候,战士们都要穿衣服呀,破了坏了也要缝补,如果扔掉缝纫机,大家只能穿破破烂烂的衣服,多影响士气呀!就这样,其他战友拿着枪炮跟敌人战斗,而葛接调的武器就是缝纫机,缝纫机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有一次,红军遇到了敌人的追击,大家在山路上紧急行军。危险过后,休息的时候,葛接调正准备给缝纫机上油维护,突然发现油壶不见了。他非常着急,连忙跟战友交代了注意事项,自己坚定地回头去找油壶。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头顶飞过多少子弹,他只顾盯着脚下,仔仔细细地寻找,终于在草丛里发现了油壶,这才兴冲冲地重新赶上部队。

后来,红军又经历了过雪山草地等无数艰难险阻,葛接调一直和他的缝纫机在一起,他们一同顺利完成长征,到达了陕北根据地。他还用这台缝纫机为毛主席制作了棉衣,受到毛主席的称赞。

现在,这台有着“奇迹”历史的缝纫机静静地躺在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它为我们讲述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最坚定的伙伴葛接调也在1955年被光荣地授予大校军衔,成为解放军后勤工作中的杰出人才。

葛接调使用过的手摇缝纫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统一了军服制式,后来不断改进,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既威武又帅气,战士们再也不缺新军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