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各级组织部门义不容辞、重任在肩。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赶考中奋力答卷,在磨砺中奋进担当,在实干中奋勇争先,不断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让“关键因素”发挥“关键作用”,以队伍“硬实力”讲好发展“硬道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作定位,
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进入新时代,组织工作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深刻认识高质量组织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务实作风、效果导向,自觉把组织工作置于大局大势中一体谋划、整体推进,持之以恒地“抓基层、强基础、聚人才、促振兴”,切实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抓基层,既要加大力度,更要彰显温度。当前,基层反映最突出的就是“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抓治理用不上劲,谋发展腾不出手。对此,应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一方面,从“为车减负”的维度,建立健全基层权责清单,切实管住重复过多的检查考核、名目繁多的会议文件、改头换面的“一票否决”,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抓落实、促发展;另一方面,从“为马赋能”的维度,推动基层工作机构优化、工作力量强化,让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资源办事。
强基础,既要抓在经常,更要融入日常。基层党建工作面广、量大、战线长,很多工作只有“功夫下在平时”,抓实了才有战斗力,做强了才出生产力;要把“盘人头、议班子”作为组织部门日常工作,不断提高知事识人的穿透力和精准度;公务员工作要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改进完善考录、调任、遴选、培训、考核、奖励等基础性工作,努力选出“好苗子”,培养好干部;综合考核工作要推动从工作“考绩”向发展“增效”递进,从“出结果”向“促效果”延伸,真正“考”出高质量发展实绩。
聚人才,既要扩大数量,更要提升质量。高质量的人才引进,是产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科学处理“筑高原”与“树高峰”,“栽梧桐”与“引凤凰”,“人才链”与“创新链”等关系,在整合政策、搭建平台、提高待遇、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人才集聚加速产业集群,不断形成人才队伍总量增加、质量提升、存量盘活的生动局面。
促振兴,既要推动致富,更要促进共富。促进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基础,要坚持产业振兴“打头”、组织振兴“托底”,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用好“地、产、房、人”资源,充分做好“土特产”文章,以村强带动民富。实现共同富裕,分好“蛋糕”是关键,要立足组织部门职能优势,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均衡配置,积极探索村集体收入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有效路径,通过以“强”带“弱”、以“先”帮“后”,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农民群众。
二、坚持人事相宜,促进人尽其用,
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组织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追求的是“事”的效果,只有把“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确保“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才能有效激励人、凝聚人、成就人,形成尽心尽力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见人见事、以事育人”,提升思想引领力。一是深学深研,提高理论素养。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等学习制度,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将主题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校的主课、必修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做到“主体班次必系统培训、专题班次必深入解读、最新精神必跟进学习”。二是对标对表,增强党性修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放大全市“红”“绿”相映的资源优势、新四军干部学院的办学优势,用好全市248处红色遗址遗存、128个烈士命名镇村和“双百双千”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载体,构建“红色+绿色”“课堂+现场”“党校+高校”“线下+线上”的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持续推进“铸魂补钙”,使党员干部不仅“感动一阵子”,更能“铭记一辈子”。三是笃信笃行,汲取实践营养。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依托盐城市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院、新四军革命精神研究院等平台载体,举办系列专题研讨会,列出问题清单,发布课题榜单,努力形成一批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提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行动方案。
“用人任事、以事择人”,提升履职担当力。一是锤炼“想为”的本领。深入实施新时代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突出经济金融、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方面内容,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业务培训,适时举办中长期专题研修班,帮助干部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让有经验的人谈经验,让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实现“教干部、干部教”的良性循环。积极选派党员干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做到“关键岗位有干部带着、关键工序有干部盯着、关键环节有干部把着、关键时刻有干部顶着”,让干部在经济发展一线、产业发展前沿摔打磨炼,发光发热。二是搭建“敢为”的舞台。认真落实“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探索建立“实干、争先、辛苦”三项指数和“实绩、不足”两项清单,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和政绩观考核,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强化综合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放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效应,抬高“天花板”,拓宽“覆盖面”,让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干部都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三是打造“善为”的梯队。认真落实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一线是最好的平台”用人理念,深入推进“千名年轻干部下基层、到园区、进机关”行动计划,从重点高校遴选“85后”优秀人才到开发园区交流合作,推动年轻干部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四是整治“不为”的歪风。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建立健全组织部门提醒谈话工作机制,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持续释放“庸者下、劣者汰”的强烈信号。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容“失误”不容“失职”,容“敢为”不容“乱为”,容“为公”不容“为私”,推动形成干不好必须“下”、干得好还能再“上”的良性循环。
“聚人干事、以事成人”,提升发展推动力。一是精准绘制“引才图谱”。聚焦产业发展之需、企业用人之需,强化人才培养的适配供给和前瞻布局,抓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2.0版落地落实,充分发挥沿海发展人才峰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作用,创新开展“顶尖人才攀峰、领军人才集聚、卓越工程师支撑”三大计划,对领军人才、顶尖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引进集聚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掌握核心技术的成熟型专业人才。二是全力优化“聚才载体”。大力支持以海上风电为切口的黄海实验室重点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低(零)碳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人才科创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建成运营。推广“域外创新孵化+盐城转化合作”新模式,鼓励企业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地设立离岸研发机构,“凤地筑巢”、就地引才、飞地用才。三是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建立名校优生培养锻炼机制,探索“编制在国企、工作在民企”等形式,选派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匹配度高的名校优生走进企业,服务产业,扎根实体经济。聚焦半导体、海空经济、新型储能等产业新赛道,在海内外举办行业专场赛,吸引与产业契合度大、科研实力强的人才团队前来“揭榜挂帅”。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让用人主体自主决定“使用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岗位、如何考核评价、怎样表彰激励”,真正做到谁是人才既问“专家”,更问“东家”。四是用心营造“留才生态”。持续加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围绕人才创业融资需求,用活人才科创基金,通过“拨投结合、投贷联动”等形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创业和企业发展。设立“盐城人才日”,举办“黄海人才周”系列活动,分层分类邀请各类人才参与产业观摩、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精准对接青年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公寓保障体系,全力营造“创业有为、生活无忧”的良好环境,持续放大“潮奔黄海、才到盐城”的品牌效应。
“有人做事、以事暖人”,提升组织凝聚力。一是放大政策引领效应。聚焦抓好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6”政策文件落实,深化推进“干部联村、一村一策”,持续放大“地”的效益,破解“钱”的瓶颈,挖掘“人”的潜能,推广实施三产服务、电商经济等项目,逐步实现“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果、三年大提升”。深入推进村(社区)党组织功能“六强六好”分类提升行动,按“标杆型、领先型、达标型、软弱涣散型”四个等级,对村(社区)党组织实施集中考核、分类管理,切实帮助改进提升。二是放大“头雁领飞”效应。实施村书记“焕新工程”,建立村书记后备人才库,积极引导新农人、新乡贤、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返乡创业,不断壮大创业型村支书队伍。深化村干部“三类五星”管理,严格“评星、定星”,动态“升星、降星”,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严格规范党员网络行为,让“好声音”不断汇成“最强音”,以“正能量”持续澎湃“大流量”。健全流动党员各方协同共管机制,实现“流入”变“融入”,“流出”不“流失”。三是放大典型示范效应。通过“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聚力打造一批产业链党建示范点,以“党建红”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四是放大服务“聚心效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四下基层”制度,以双脚多沾泥土真切感知群众疾苦。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1+5”政策文件,系统集成红色物业、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等机制,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相促进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秉持严格要求,锤炼严实作风,
锻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硬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铸忠诚、选贤能、聚人才、强堡垒、树先锋的职责。组织部门自身过得硬,严格要求别人才能腰杆挺得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总要求,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恪守公道正派,严守纪律规矩,奋力书写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组工答卷”。
“最讲政治”铸忠诚。讲政治是组织部门的天然基因,也是组工干部的鲜明品格。政治必须过硬,忠诚必须绝对。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推进工作,谋事多想政治要求,做事多想政治标准,办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始终坚定信心、信念、信仰,全力爱党、护党、兴党。
“最讲公道”立根本。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是组织部门的永恒主题,是组工干部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公道自在人心,正派赢得人心。要坚持“一颗心持正、一把尺衡量、一碗水端平”,既要有说“行”的底气,也要有说“不”的硬气。要常思公正之要,常守公正之心,常谋公正之策,真正做到心放得正、事办得公。
“最讲奉献”有作为。组织工作任务很重,组工干部做事很拼。让别人变得优秀,才是更大的优秀。要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秉持精益求精的追求,主动当好党的事业“铺路石”,淡泊明志、不计名利,任劳任怨、苦干实干,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同向同行、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最讲规矩”树形象。组工干部岗位特殊,别人越是“高看一眼”,自己越要“严格三分”。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加强日常教育提醒,把管事与管人、管业务与管作风、管“八小时之内”与管“八小时之外”无缝衔接起来,完全贯通起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以实际行动擦亮组织工作模范部门、过硬队伍的“金字招牌”。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