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2024-11-02 00:00王东旭
求知导刊 2024年25期

摘 要: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工作当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初中物理学科以问题驱动教学法为根本指导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主动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学生能力发展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价值与要求的分析,就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展开探讨,提出多点教学建议,旨在通过问题有效驱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类学科,其多数知识内容均是通过实践研究得来的,因而探索是物理学科的主旋律。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有效方法,能够凸显物理学科的基础性与实践性,使学生形成缜密的科学思维与热衷研究的物理学习习惯。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教师应探寻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多元应用思路,力求在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活动中,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给予思考动机

物理学习强调探索,而思考是探索的起点。对于在自主思考中获得的知识内容,印象将更为深刻。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利用问题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主动思考,将给予学生良好的思考动机,使其体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的乐趣,培养其“乐思、善思、勤思”的学习习惯。

(二)突出教学重点

知识体量大、涉及范围广,是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1]。由于学生需要在课堂中记忆较多的知识内容,因此可能会受到复杂信息的干扰,难以对课程要点与重点进行全盘梳理。对此,教师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打造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模式,围绕课程重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课堂学习方向,顺利攻克课程重难点内容。

(三)锻炼探究能力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物理观念、激活科学思维,都需要建立在学生具备良好探究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其不懈研究的学习态度,让其在探究物理问题中形成问题意识、探索物理奥秘,享受探究学习过程,持续性提升其探究能力水平。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导向性

具备导向性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行动力,为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法创造必要条件。教师需保证所设置的驱动性问题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发挥引导学生探索课程知识的作用,使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状态,通过思考问题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物理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较强,这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开展的初中物理教学,其过程应体现实践性特点,教师应善于运用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欲望,鼓励其动手操作实验解决物理问题,体验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其物理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难度过大,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热情,问题过于简单,又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具有阶段性的驱动性问题,通过逐步增加问题难度,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与探究能力,使全体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均能得到提升,体现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普适性。

三、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出知识,驱动自主思考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真正落实,需要教师把握问题设计的具体要求,切实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在物理课堂中,问题既是激活学生学科思维的工具,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因而问题设计的质量决定着物理课堂的教学成效[3]。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核心知识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直击课程学习重点,借助问题引发其自主思考,打开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实施初中物理教学的突破口。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乐音的特性”的教学为例,“乐音”即“乐器发出的声音”,教师可以将“乐器演奏”作为本次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在新课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乐音?乐音是如何产生的?你听过哪些乐音?”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音的特性”“乐音的产生”等知识点,并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身边存在的乐音,引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思考物理知识的兴趣。

随后,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可在课件中为其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各种乐器的音频,同时展示乐器的图片,就此再次设计问题:“通过聆听这些乐音,你能够感觉出不同的乐音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如何产生的?”以此引导学生在聆听与思考中发现不同乐音的差异。借此问题,教师可顺势引出“乐音的特性”等知识点,使学生结合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在对比中理解乐音的音调、音量、音色等概念,深刻记忆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问题:“乐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对乐音本身有哪些影响?”借此问题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乐音,分别比较两种乐音的各种特性,根据实际感受,总结其中的物理规律。

教师以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引导其主动探索新知内容,能极大地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引出情境,驱动思维发散

物理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抽象性,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利用问题转变课程知识固有的呈现方式,致力于通过创新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探索物理知识,理解其本质,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助力其物理学习兴趣的生成。从此方向入手,教师应以情境创设辅助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际运用,依据所设计的物理问题的内容与指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发散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其在课堂中高效探索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利用问题引出物理现象,围绕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发散其物理思维。结合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具:一组完好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一组剖开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堂中,教师可设置驱动性问题:“同学们都用望远镜观察过什么?有没有用过显微镜?它们的用法是什么?”以此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结合亲身经验分享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经历,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使其初步了解两者均以两个透镜组合为主要结构。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轮流使用教具观察室内外的事物,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思考其成像原理。与此同时,教师可再次提出问题:“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如何通过两个透镜组合放大物体的?”使学生结合情境体验并观察剖开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内部结构,重点思考“望远镜、显微镜的成像情况与原理”这一问题。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将从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组合方式等方面展开探究,并通过尝试自主制作望远镜与显微镜,归纳总结其成像原理。

教师利用问题创设现实情境,结合情境引出核心问题,可引导学生快速定位课程学习重点,促进其思维有效发散。

(三)引出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要求之一为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物理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思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教师应以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教学思路为设计具有指向性的物理问题,将问题与探究学习任务相对接,在课堂中搭建互动、协作、发展的学习平台[4],促使学生主动研究物理问题,激发其物理学习潜能,锻炼其探究能力。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为例,在教师讲授环节,可以利用实物向学生演示力的相互作用,并就此提出驱动性问题,设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程知识。

各任务分别对应课程的重点知识内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方向,利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高效探索和掌握课程新知。

(四)引出实验,驱动迁移运用

合作探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理原理,理解知识本质。而物理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即开展物理实验学习活动。将问题驱动教学法与物理实验学习活动进行结合,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问题引发学生对实验课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实验研究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另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指向学生主要研究的实验内容,帮助其明确实验操作方向与研究目标,促使其高效完成实验活动,在实践中迁移物理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围绕“闭合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运用物理的方法探索、研究这种关系?”这一驱动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欧姆定律”这一课程核心知识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其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运用课程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在提出驱动性问题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鼓励其通过合作找出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经内部讨论,选择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任务。学生将分“当电路中电阻保持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有何关系?”“当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何关系?”“当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时,电压与电阻有何关系?”三种情况,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连接相应的电路,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完成本次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便可总结归纳出I=这一电路中恒定的规律,

完成对“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索,且运用物理知识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五)引出评价,驱动学后反思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初次接触物理学科、学习物理知识,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5]。对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后反思的学习习惯,使其在回顾与总结中提升知识水平,掌握学习技巧。教师可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帮助学生发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后复习活动。教师应尝试将问题驱动教学法运用于教学评价工作中,借问题突出评价的导向性,引导学生不断深化理解所学内容,强化物理思维,夯实知识基础。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电磁波及其传播”的教学为例,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课程新知,建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其学习情况,如学生表示通过本节课程学习,自己认识到了电磁波是什么,也理解了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更有机会见识到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学生的反思内容,教师可以继续以问题为评价手段,提问学生:“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形式?请举例说明。”由此检验学生对部分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生活中应用电磁波的场景。

教师通过提出指向课程要点的问题,可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并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给予评价反馈,可引导其在反思中总结对电磁波的理解和应用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使其养成良好的学后复习习惯。

四、总结

综上所述,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应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和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为目标,打造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应在知识导入、情境创设、任务探究、实验活动、教学评价等环节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更为连贯、有序,建构系统的物理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寇玉平.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3(21):189-191.

曹铃铃.基于问题生成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J].广西物理,2023,44(3):77-79.

何康钱.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智力,2022(32):84-87.

连丽娴.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亚太教育,2022(6):115-117.

马和香.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新智慧,2021(6):15-16.

作者简介:王东旭(1973—),男,江苏省昆山市张浦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