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4-11-02 00:00季晓玉
求知导刊 2024年25期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项目式学习还能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法治意识,使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相关的要素,为学生构建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有效推动学科的教学进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活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还能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有效促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1]。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究相关的学习问题。此外,这一教学策略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个人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导致了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同时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以此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当面对不良诱惑和不法侵害的时候,容易被有心之人引入歧途,最终酿成悲剧。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项目式学习,模拟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项目式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知识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教学氛围沉闷的问题,学生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丧失一定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探究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所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教师无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思维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3]。

首先,教学形式具有局限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习惯按照课本内容开展相应活动,教学形式具有局限性。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要以大量的教学资源作为基础条件。因此,教师需要将实践部分融入其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学设计不合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项目式学习缺乏一定的认知,部分教师往往急于追赶教学进度,造成教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在混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点,这不利于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治意识的形成,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最后,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待优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根据学生的成绩,缺乏对于学生科学性、客观性的评价。与此同时,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相关具体的策略开展项目式学习,进而有效地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知识[4],以此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此外,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还能够在团队的帮助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得到落实,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提供保障。

(一)明确项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明确项目式学习的目标,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道德修养以及法治意识的培养,从而推动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为例,教师需要明确项目式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以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保证每个小组整体学习水平一致的同时,还需要选出一名小组长,作为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的引导人。同时,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第一,分析情绪的类型,体会不同情绪表达所带来的影响;第二,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把握情绪的多样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第三,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所带来的不同影响;第四,体会情绪表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第五,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帮助他人改善消极情绪;第六,认识适度负面情绪的作用,了解调节持续负面情绪的方法。其次,在学生了解项目式学习目标之后,要求小组长设置相应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对情绪的调节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掌握。最后,让小组长分别汇报自己小组中成员的分工情况以及对项目式学习目标探究的结果,就此推动学生各方面思维的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确定项目式学习目标,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好相应铺垫。

(二)设置项目预习内容

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的重难点[5],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设置项目式学习的预习内容,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路径,而且还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让学生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由此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为例,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预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正式课程开展之前对法律、法治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首先,对学生进行划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后续活动。其次,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的预习活动:第一,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治?第二,怎么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第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第四,法治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的概念以及作用进行初步探究。再次,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课外案例作为预习的辅助,同时运用自主学习的知识对案例深入剖析,从而提高对于法律、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在组与组之间进行预习内容的分享,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预习内容,拓展自己的逻辑思维。

由此可见,设置项目式学习的预习内容,能够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创设项目学习情境

情境的创设能够模拟出实际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继而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有效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式学习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积极奉献社会”为例,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项目式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后续的活动。其次,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爱他人”主题的公益广告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次,带领学生去孤儿院进行探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关爱和陪伴小朋友,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同时帮助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到关爱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深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相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让各个小组统一制作手抄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加深学生的感悟。

由此可见,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幸福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以此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设计项目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中得到科学性的指导,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设计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友谊的天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开展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指根据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评价体系,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时的参与程度、倾听能力、合作态度和价值观表达等,记录学生积极发言的亮点和需要引导的地方。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友谊中的冲突与解决”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内容、情感投入和问题解决策略,评价学生对友谊中尊重、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过程评价能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总结评价则是在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的评价,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式学习报告。小组合作成员共同设计一个“我的友谊故事”或“构建和谐友谊社区”的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份书面报告或PPT进行课堂展示。通过报告的内容深度、创意性、逻辑性及价值导向,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结束之后开展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也是总结评价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整堂课的学习收获与不足。二是要求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利用“我为朋友点赞”的同伴评价表,让学生相互评价彼此在小组合作中展现的团队精神、互助行为及友谊观的体现,促进团队意识和相互认可。总结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上述两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友谊的天空”单元的学习成效,还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情感、法治观念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二者相互结合,既能够使教师更加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项目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项目活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团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能够通过项目式学习,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继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孟秋.浅议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70-71.

尹娜.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3(31):25-27.

闵军杰.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8):48-49.

张静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47-48.

毛晓健.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与实施[J].教育界,2023(25):128-130.

作者简介:季晓玉(1979—),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