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四川省攀枝花市秋末冬初设施塑料大棚中羊肚菌(Morchella spp.)-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立体栽培的可行性,测定在羊肚菌生长过程中的菌丝生长期(M1)、子实体生长期(M2)和采收期(M3)表层土壤的pH、全氮、铵态氮、速效磷、有效钾、有机质、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 EC)和固体溶解性物质总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羊肚菌生长的过程中,试验组不同时期表层土壤的pH和有效钾含量均下降,而速效磷、全氮、铵态氮、EC、TDS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增高,且产量达(1 950±180) kg/hm2。
关键词:羊肚菌(Morchella spp.);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栽培; 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S6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10-011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10.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spp.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in plastic greenhouses in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the pH, total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organic matter, electric conductivity(EC) and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of surface soil in mycelial growth stage (M1), fruity growth stage (M2) and harvesting stage (M3) of Morchella spp.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H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s of surface soil in experimwgVaG1owoxDlOuwY5oV4jg==ental groups decreased at different periods during the growth of Morchella spp., while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total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EC, TDS and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yield reached (1 950±180) kg/hm2.
Key words:Morchella spp.;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cultivati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在古埃及和中国的文化中,食用食用菌可以让人保持健康和长寿[1],而目前中国的食用菌产量最高[2],特别是羊肚菌已成为近年来国内食用菌最畅销的栽培菌种[3]。羊肚菌(Morchella spp.)是食药用兼具的名贵菌类,为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3-5]。野生羊肚菌适应出菇区域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甚至在非常贫瘠的地块上仍能出菇[6],然而,羊肚菌人工栽培对出菇环境要求却相对较高[7],实际栽培中羊肚菌对温度、水分的要求较为苛刻。羊肚菌丰收获利和绝收均有报道[8],生产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9-11]苗床下栽培羊肚菌的技术鲜有报道。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时,苗床上的石斛生长遮挡了大量光线,苗床下形成了遮阴、潮湿的环境,符合羊肚菌的生长需求;同时,有效利用已有铁皮石斛苗床下闲置的土地空间和已淘汰且在土壤中发酵熟化的富含营养成分的石斛基质(松树的树皮颗粒和锯末),研究菌药立体栽培模式可行性,进而提高从业者的经济收入。
四川省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不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21 ℃,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也在10 ℃以上[12],其温度基本适合羊肚菌的生长。在秋冬季,塑料大棚中铁皮石斛进入半休眠时,如果能将在土壤发酵熟化的石斛基质废料作为羊肚菌生长基质,不仅能解决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而且可以用类似具有闲置的土地空间来促进羊肚菌产业的绿色发展,这种半基质栽培属于一举两得。因此,本研究从场地、土壤理化性质、栽培时间、栽培方法和栽后管理等方面阐述铁皮石斛与羊肚菌的立体栽培技术,以期为铁皮石斛苗床下栽培羊肚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栽培场地
栽培场地为攀枝花市丰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塑料大棚(长×宽×高:100.0 m×10.0 m×2.5 m),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海拔约为1 500 m,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塑料大棚内安装有喷淋系统,大棚两侧有可卷帘的通风。种植铁皮石斛的栽培架的苗床宽1.2 m、高1.0~1.2 m,苗床间距60~80 cm。
1.2 栽培模式
采用苗床上栽培铁皮石斛,苗床下栽培羊肚菌的立体栽培模式(图1)。利用已有铁皮石斛苗床下闲置的土地空间和已淘汰的富含营养成分的石斛基质,其苗床下遮阴率约为80%。
1.3 羊肚菌栽培
1.3.1 菌株 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川羊4号由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2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麦粒70%、生石灰2%、谷壳25%、石膏1%、磷酸二氢钾2%;含水量约为65%。
1.3.3 栽培试验
1)菌种制作。料水比(V∶V)1.0∶1.3,保持湿度65%左右,搅拌混合后装在菌瓶内,培养基装至瓶高4/5处,用棉花塞住瓶口;蒸汽消毒8~10 h,待冷却后取出备用。原种羊肚菌的菌丝要求为白色,稍微发黄;每支原种可接种的栽培种为10~15(灭菌)袋。栽培种菌袋置于无菌室(25 ℃以下)约30 d,菌丝长满菌瓶,以出现颜色为黄褐色的菌核为好[13]。
2)整地。土地用石灰对土壤(主要含废弃石斛基质,占60%~70%,未被再用过)杀菌,做宽1 m的高厢,按照4 500袋/hm2菌种量分别均匀撒在铁皮石斛棚架下的高厢土地上,用齿耙将菌种均匀混入土中3~5 cm,播种前保持土壤湿润,播种3 d待菌丝定植后浇1次透水。
3)放置营养袋。在完成播种的25~30 d后,菌丝长满土层,开始产白色分生孢子时放营养袋(规格15 cm×33 cm),用量为18 000袋/hm2,营养袋一面打孔,打孔面紧贴土壤,每厢2排,间隔50~60 cm扣1袋,观察土壤湿度与菌丝长势。待营养袋与土面接触不再紧密,羊肚菌菌丝长满高厢面时即可取走营养袋,后期做好出菇管理和采收。
1.3.4 栽培管理 在羊肚菌发菌期,温室大棚室内温度保持在8~18 ℃,湿度应保持在 60%~75%,早、晚适当进行光照和通风[14]。在羊肚菌出菇期,土壤温度在5~15 ℃,湿度80%~90%;出菇期发现有原基出现,可以适当增加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措施刺激出菇[15];特别是出菇期间营养补充袋容易滋生各种害虫,应特别注意各种害虫的发生,及时防治。
1.4 土壤采样
分别在播种(播种时间为11 月1日)后1个月的菌丝生长期(M1)、播种后1.5个月的子实体生长期(M2)和播种后2.5个月的采收期(M3),随机选择6个取样地点(长2 m,宽1 m,约2 m2的地作为试验用地),用于测定子实体和采集(土壤取样器)表层土壤(5~10 cm)样品;按五点取样法采集5个点组成1个混合样品,土壤每个取样点3个生物学重复。对照组为相同设施塑料大棚,同期处于休耕期,同地前期未栽培的大棚,取样时间和操作同试验组。
1.5 羊肚菌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菇测定
在羊肚菌子实体采收期(M3),在试验区取样点随机抽样25个单菇,测量子实体的鲜重、子实体的长度、菌帽直径和帽柄比等。
1.6 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测定
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16]和土壤测试仪器。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并参照TPY-6A土壤测试仪(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说明,测定土壤pH、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EC)和土壤溶液中固体溶解性物质总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以及铵态氮、速效磷与有效钾的含量。
1.7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Duncan多重比较法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pH的影响
在羊肚菌生长过程中,对照组含有已废弃石斛基质的土壤pH基本不变,而试验组土壤随羊肚菌栽培时间的延长其pH呈降低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M3的pH显著降低,下降幅度达10.5%(表1)。由此可知,在塑料大棚中石斛架下立体栽培羊肚菌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的pH,使表层土壤易酸化,表层土壤从中性土壤(pH 6.5~7.5)转为酸性土壤(pH 6.5以下)。
2.2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EC和土壤溶液中TDS的影响
土壤电导率是测定土壤水溶盐的指标,而土壤水溶盐是表层土壤中可被羊肚菌迅速利用的无机营养物质的重要指标[17]。在栽培羊肚菌的过程中,对照组土壤EC基本不变,而试验组土壤EC随羊肚菌栽培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M1、M2和M3的土壤EC显著增加,其中M2的土壤EC最高,为(312.67±8.20) μS/cm(表2)。由此可知,试验组的土壤EC变化可能是表层土壤通过菌丝体及子实体与外源营养袋进行无机营养成分输出相关,且该土壤的盐分含量较低。
土壤溶液中固体溶解性物质总量可作为反映土壤基础养分水平的重要指标[12]。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对照组土壤TDS基本不变,而试验组土壤TDS随羊肚菌栽培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M1、M2和M3的土壤TDS增加具有显著性,其中M2的土壤TDS最高,为(163.67±11.24) mg/L(表2),可能与放置羊肚菌的外源营养袋有关。
土壤的EC和TDS是紧密联系的正相关指标,溶液中固体的含量例如盐类的量直接决定溶液的导电能力,因此,溶解的固体越多,导电能力越强,所以随着二者在羊肚菌不同生长期对营养需求的不同,EC和TDS也在不断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2.3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全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对照组表层土壤全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基本没变,试验组表层土壤全氮含量随栽培时间增加逐渐升高,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M3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为(3.48±0.22) g/kg;而试验组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羊肚菌栽培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M1、M2和M3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具有显著性,其中M2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为(28.59±0.23) mg/kg(表3)。
2.4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速效磷与有效钾含量的影响
磷与钾是作物维持生命的基本矿质营养元素[18,19]。如表4所示,试验组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羊肚菌栽培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其M1最高,为(42.52±3.21) mg/kg,且3个时期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表层土壤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羊肚菌栽培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M3的有效钾含量下降幅度达11.2%。有效钾减少明显,说明羊肚菌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钾,因此在菌丝生长中可以适当增施钾肥。
2.5 栽培羊肚菌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对照组因含有已淘汰石斛基质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较高,M1至M3时期变化不大。试验组中,羊肚菌随栽培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可能是因为有外源营养袋通过菌丝体或子实体供给土壤,促进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多,且与对照组相比,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M2的有机质含量[(79.35±5.15) g/kg]最高(表5)。
2.6 羊肚菌的出菇测定
羊肚菌采收应遵循“采大留小”的原则[20]。羊肚菌的产量依据试验组区域的单位面积单菇个数和重量平均值折算而得,其产量达(1 950±180) kg/hm2(表6),利用已有铁皮石斛苗床下闲置的土地空间和已淘汰的石斛基质来栽培羊肚菌,可以增加从业者的经济收入。
3 讨论与小结
攀枝花市设施羊肚菌播种时间建议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特别是塑料大棚中铁皮石斛苗床下播种羊肚菌要把握好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规律,选11月初播种为佳,播种到采收结束经f73aaea8687ff6b225f5ca638e839afa过3个月左右,如此可集中在春节前后上市,有利于羊肚菌价格保持高位(鲜品平均收购价格150元/kg以上),羊肚菌鲜品产量约为(1 950±180) kg/hm2,产值可增加292 500元/hm2,能显著提高设施农业产业效益,并解决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和利用了闲置的土地空间,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羊肚菌产业绿色发展。
在秋冬季,塑料大棚中铁皮石斛进入半休眠期,铁皮石斛栽培床下套种低温羊肚菌对铁皮石斛的生长未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利用半基质[土壤主要含废弃石斛基质(松树的树皮和锯末),占60%~70%]栽培羊肚菌,可改良土壤的部分性质,提升表层土壤有机质、磷、全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却易使表层土壤酸化,而报道中土壤pH在6.5~7.5进行羊肚菌栽培最佳[9],所以每次栽培前应该采用适量的生石灰对土壤进行降酸杀菌。开展立体栽培羊肚菌对塑料大棚中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影响及规律的研究,有利于铁皮石斛苗床下栽培羊肚菌生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SUNIL C,XU B J. Mycochemical profile and health-promoting effects of morel mushroom Morchella esculenta (L.) - A review[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159:111571.
[2] SUN X,XIE Z J,YAO H F,et al. Collembola associated with edible mushrooms in China[J]. Zoological systematics,2021,46(1):1-15.
[3] 赵 瑞,刘绍雄,马 超.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0,39(2):7-10.
[4] 支彩艳,乔 俊,赵建国,等.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21(15):143-150.
[5] 刘绍雄,王明月,李建英,等.羊肚菌栽培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食用菌,2021,40(6): 23-29,33.
[6] 赵永昌,柴红梅,陈卫民.理性认识羊肚菌产业发展诸多问题[J].食药用菌,2018,26(3):121- 127.
[7] 张津京,高子琼,杜军华,等.栽培梯棱羊肚菌对上海设施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力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20,27(4):65-71.
[8] 唐 杰,王 勇,许瀛引,等.羊肚菌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21,19(4):217-231.
[9] CHEN W,WU J,LI X,et al. Isolation, structural properties, bio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1,184:1000-1013.
[10] 常 艳,甄彩云,王连军,等.遮阴对铁皮石斛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50(2):213-218.
[11] TAO S,LEI Z,HUANG K,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two novel 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the stem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J].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19,57:121-134.
[12] 李 东,王雨洁.基于气候舒适度的旅游目的地康养话语权重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39(3):10-17.
[13] 吴 瑞,陈春艳,刘 路,等.羊肚菌在毕节地区人工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10):251- 253.
[14] 唐 珺,张彩云.羊肚菌温室大棚人工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56-57.
[15] 刘月苹.北方日光温室羊肚菌生产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J].西北园艺(综合),2021(4):37-39.
[16]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7] 李玉涛,李博文,马 理,等.不同种植年限设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39(1):63-68.
[18] 李 丽,王富胜,汪淑霞,等.氮磷钾合理配施对当归生产效应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5):10-13.
[19] 沙之敏,赵 峥,卢琳芳,等.植物离子组学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 23(5): 1370-1377.
[20] 景 慧,李 江.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及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19(4):19-21.
收稿日期:2023-07-07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2021YFN0101)
作者简介:田金凤(1981-),女,辽宁凤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电话)0812-3370994(电子信箱)tjfasyh@163.com;通信作者,尚远宏(1980-),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学和食品研究,(电话)0812-3371021(电子信箱)shyh6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