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2024-10-31 00:00:00吴耀全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15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即直观展示思考过程、还原思考情境,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展示思维方法。结合实践来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能、拓展教学路径,为学生营造开放、直观的思考空间,能够全面加强学生的学习认知、健全知识体系。对此,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要积极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一、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思维可视化教学

制订教学方案前,教师要细致解读、分析教材内容,定位教学衔接点,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准备。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积极引进思维“可视化”技术,借助思维导图等形式,清晰展现学习目标、情感目标等内容,高效概括学科知识点,梳理课堂教学步骤。通过可视化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显著增强教学效果。例如,讲解《以礼待人》一课时,教师先借助课件播放视频,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深入思考,并设置教学问题:视频中年轻人问路没有使用礼貌用语,而是大呼小叫,如果你是被问路的老人,你会怎么做呢?提问后,学生结合视频对话展开思考,教师可以展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先分析礼貌待人的作用,再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通过此种方式,借助可视化技术规划思维路线,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围绕礼仪开展学习。[1]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思维可视化指导

借助思维“可视化”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优化课程设计,还能启发学生学习灵感,训练学生思维。其中,学生分析案例、解答问题、观察生活、调查现象时,都可以应用可视化技术,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讲解《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还原案例情境,加强思维可视化指导。通过设置情境,要求学生集体讨论,想象不同情境下事件的走向与最终结果。同时,学生可以演绎不同情境,借助情境扮演,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辨别哪些行为处于犯罪的边缘,要坚决杜绝。此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台词,塑造角色,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有效落实思维“可视化”教学。[2]

三、整合教学资源,营造思维可视化情境

思维可视化教学技术种类很多,如多媒体教学、事物观察、图像展示、角色扮演等,都属于可视化范畴。在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高效整合思维导图、音乐、图像等资源,能够直观还原、处理信息,为梳理学生思维提供重要帮助。例如,讲解《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思维导图,在幕布上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有序回答。其一,教师应划分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其二,教师再划分如何行驶公民权利,在初步展示框架后,再借助信息技术逐一分类,完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快速整合知识点,展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同时,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四、增强学生体验,组织思维可视化实践

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既能增强教学效果,还能发展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产生真实感悟,做到知识内化。应用可视化教学时,教师除了整合教学资源、设定教学情境,还可以融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保证活动设计的可视化,可以展示活动流程、步骤与评价,选择全过程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而言,直观情境可以显著吸引其注意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带动学生深入探究。例如,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时,本课知识与目标相对抽象,为了加强对生命的感悟,了解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访身边的人,收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同时,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生活,如小动物、植物等,思考生命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期间,学生收集有关生命意义的故事与视频,在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借助可视化的材料与情境,直观理解抽象的学习内容。[3]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可视化评价,找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可视化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授课期间,思维“可视化”需要教师重点梳理思考过程,可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思维方式,以图像、图示等形式,直观、立体地还原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动性与灵活性。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宜先.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运用分析[J].新智慧,2022(21):54-56.

[2]陆玲玲.思维“可视化”,让学习真正发生——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学习例谈[J].中小学德育,2021(04):53-56.

[3]周林芳.浅析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