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课程内容一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效果不一样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也是笔者在本文中要探论的话题,即如何在新时代新教学理念下,高效提升数学课堂效率。我认为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深入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能力,要发掘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愿意去思考一些问题,树立他们正确的认知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动手多加练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提高策略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技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课堂教学大概有以下几种场景和氛围。
第一种,高效趣味性的授课模式。老师信心十足,激情满满,善于用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老师的思维,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无形中掌握了知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是非常融洽的,大家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第二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基本素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地点具有固定性,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种,老师是学生的好朋友。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互换角色,学生轮流扮演老师的角色,大家都来当老师,这种授课方式下,课堂效率极高。
第一种和第三种方式是新时代下,每位老师应具备和值得学习的教学方法。对此,个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优良的教学观念
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要有优良的教学观念作为指引。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个人认为,数学思想、数学理论与数学方法这三种内容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
数学知识要注重应用以及在应用中不断地总结学习,形成“学—用—学”的闭环模式,而不是光会解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将这种思维方法落实到工作中,用优良的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
二、优良的教学设计
多向优良的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与同事们探讨教学设计,结合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日积月累,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发掘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高效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和兴趣爱好等。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各种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或教育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另外,高情商地处理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让学生自己愿意去思考一些问题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倡勤于思考,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思考。
教师要多提问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们留有思考时间,不要急于下结论。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并发挥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就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多媒体,直观获知。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让学生直观获取新知,使得教学直观、生动。
(二)激励评价的方法。不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还是有难度的,是正确还是不全面的,都要先对学生积极回答位问题的态度和勇气,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
(三)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先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高效预习的方法。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布置学生预习很重要。在预习中,做好标注,明确哪些是看不懂的、不能理解的。
(五)学生当老师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多加练习。引导学生加强对所学新知的演练,对关联知识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踏实掌握。
六、家校共育
新时代下的数学教学,不能只限于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家长也应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学习体系,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轻松学习。
综上所述,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需要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更需要老师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总结、多反思、多创新,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应不断探索和思考,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事半功倍”,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