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研究

2024-10-31 00:00:00吴振宝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15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科技教育已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信息科技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关乎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信息科技 教学策略

引言:在21世纪的数字化浪潮中,信息科技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面对这一变革,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其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深度融合,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效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教学评一体化”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与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自我评价紧密结合。通过评价来指导教学,使教学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同时,评价也成为学习者自我反思和进步的重要手段。[1]

“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打破了过去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相分离的局面,实现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即时性和动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成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和自我评价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富有活力和效率,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评价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指南,指引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只有当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时,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相契合。同时,评价环节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通过课堂小测验、项目实践、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优化。

(二)注重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科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编程练习、硬件组装、网络配置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评价环节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项目完成度、作品质量、操作熟练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为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反馈。

(三)引入多元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要引入多元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过去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操作、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而“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性,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实践操作、项目合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展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引入多元评价,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多元评价也能激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其在反思中不断进步。[2]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推广和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彩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探究[J].智力,2023(36):128-131.

[2]黄华林.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3(0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