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周山区城市文化旅游行业安全发展路径

2024-10-31 00:00:00黄颖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9期

文旅安全是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文化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转而对精神文明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旅消费需求井喷。在文化旅游行业强势发展的态势下,除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高标准的安全环境也是抢占文旅消费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爆发式增长的文旅人数为文旅安全防控提出新的要求。有效满足游客的安全心理诉求,扩大优质安全供给,是文化旅游行业安全有序发展的保障。盆周山区受地形地貌、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文旅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安全风险。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环境建设,打造和谐平安的产业发展环境,对推动文旅高水平安全发展十分必要[1]。基于此,本文对盆周山区城市文化旅游行业安全发展路径展开探究。

1 盆周山区城市文化旅游行业安全风险形势分析

(1)自然灾害风险种类多,安全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盆周山区城市大多地处龙门山、秦岭山区和四川盆地结合部,森林山区面积广,大多城市森林面积占比高于50%,山地类型占比70%以上,区域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以广元市为例,《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显示,广元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89处,以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火险为主,据统计,2003年—2023年期间,广元市共发生地震98次,影响文旅发展的安全因素复杂多样且频率较高;域内有嘉陵江、白龙江、南河等多条河流,总体降水量呈“西多东少”分布,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2023年广元市上报洪涝灾害10次,干旱和风雹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1712万元。总的来说,盆周山区城市自然灾害种类多,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大,虽然灾情数量同比减少,但仍然对文化旅游行业的安全发展影响较大,且呈以下特征:一是气象灾害影响较大,大风、旱涝灾害较多;二是发生次数较多和影响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主要出现在冬夏两季;三是自然灾害以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2]。

(2)食品安全问题增多,产品安全仍需严防严控。食品安全是文旅市场安全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旅游食品安全问题发展频数和等级都有所上升。以广元市为例,2023年广元市共查办食品安全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867件,公布典型案例22件,移送公安机关且立案55件,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挂牌督办重大食品安全案件各1件,包括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问题。一是售假伪劣牛肉、伪劣高端白酒等案件涉案产品多,金额大,超过1亿元,扰乱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广元文旅城市形象;二是非法添加、农残兽残超标等食品严重影响消费群体的健康安全,让游客对广元的食品产生低劣品质的刻板印象。综合来看,2023年盆周山区城市文旅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景区食品卫生安全投诉次数、程度随游客人数的增多而有所上升;二是节假日等文旅旺季食品安全事故频率高于其他时段;三是文旅市场食品抽查问题仍然存在,涉及的问题产品种类较多。

(3)安全生产事故同比减少,但仍需持续加强监管。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多发生在景区建设维护的施工环境中,包括高处坠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和各类安全管理隐患等。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包括电梯、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八类设备的安全使用,安全管理隐患包括消防配备不足、从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等问题。综合全年情况,盆周山区城市2023年景区安全形势呈现:一是安全生产事故以工地高空坠物安全生产事故为主;二是景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偶有存在,需持续加强隐患排查;三是文娱场所的安全管理隐患以非法营业上岗、消防资源不足等为主。

(4)文旅交通安全情况复杂,道路安全隐患增加。盆周山区城市交通网线复杂,交通流量较大,发生交通安全隐患的概率较大。以广元为例,2023年查处纠正高速公路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45起,查扣非法营运车辆41台,1~9月道路运输领域发生安全事故4起、死亡3人,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人、下降40%。结合今年全年假期出游情况看,文旅客运、公路客运等违法肇事易发多发。曾家山、剑门关等景区山路多,冬季低温、低能见度以及路面附着冰雪情况多,夏季文旅旺季,交通拥堵情况多,易造成车辆追尾、翻坠等事故。总的来说,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但各类交通安全问题仍然显著:一是景区交通安全事故无法杜绝,冬夏两季道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二是文旅旺季易发生交通拥堵事故,环线交通建设需持续加强;三是山区景区多,道路落石、泥石流等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四是部分文旅景区直通车车次较少,“黑车”非法营运乱象仍然存在。

2 盆周山区城市文化旅游行业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安全防范意识有待提升。一是党委政府和监管主体风险防范意识需持续加强。近年来文化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文旅风险环境日趋复杂,党委政府和监管主体必须持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才能应对各类文旅安全风险。二是文化旅游行业市场主体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逐利性是市场主体的基本特性之一,而基于安全防范的投入成本、时间和管理资源的考量,部分市场主体存在侥幸心理,放松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三是游客群体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游客群体因其个人认知与经验受限,缺乏相应的安全常识与安全防范意识。

(2)地区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升。一是安全管理政策保障不足。随着旅游新业态和新方式不断出现,旅游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同程度上出现滞后性。比如新兴旅游方式(自驾游、自由行等)的安全管理、网络旅游电商的安全管理政策规定较少。二是安全人才保障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安全员数量少且分布不均,部分景区安全员多则百余人、少则三四人,部分安全员需要身兼数职,甚至更多的是由志愿者担任,落实国家现行规定的每2小时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巡查制度较为困难。三是技术措施保障不足。表现为软件建设、管理、服务理念及模式的滞后,跟不上市场需求,各景区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3]。

(3)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单靠文旅部门对旅行社和导游的传统监管不可能为文化旅游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文旅监管工作。盆周山区城市文旅安全监管体系对比其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文旅市场来看,仍需继续完善。一是风险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敷衍应付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安全监测手段需加强普及与提升。景区环境监测是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盆周山区因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景区新技术引进及运用的普及上还存在供需差距,景区安全系统等级与应急技术分析能力还有待提升。

3 盆周山区城市文化旅游行业安全发展的路径探索

3.1 强化安全文旅风险意识,绷紧思想之“弦”

一是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安全防范意识。明确综合治理体系中各相关部门的安全责任, 各司安全职责, 强化多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旅游安全。二是加强市场主体单位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景区、文娱场所等市场主体强化安全经营意识,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加强日常巡查。三是加强游客、景区原住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游客安全素质与安全防范意识,常态化开展文旅安全知识、应急救援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普及,不断增强游客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定期对景区原住民进行安全培训与安全监管,包括防火、防盗等基本技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方法。

3.2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筑牢应急之“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在旅游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二是加强设施安全保障。加强消防设备、特种设备隐患排查,警惕因设施设备闲置和员工流失带来的设备运营风险。三是加强技术措施保障。探索引入智能化管理设备与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景区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景区现有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与相关工作人员应急技术提升。四是加强安全救援保障。鼓励官方救援与商业性旅游救援协同发展,创新旅游救援服务,拓宽应急救援范畴,提高旅游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

3.3 全面健全安全监管预警体系,消除隐藏之“患”

完善的监测预警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4]。一是建立分级安全监管预警体系。根据景区的类型、景区的地貌特征、风险源的数量多少、风险转化系数大小等综合因素对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级,每年定期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景区安全等级,建立景区安全风险管控档案,形成“一景一案”。二是建立联合监测检查机制。建立多部门多主体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和各景区之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联合监测网络体系。三是建立风险动态调整体系。构建传统业态重要区域与关键节点、新业态新领域、高峰期文旅活动与高风险文旅项目的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动态调整高峰期工作人员、设施设备数量与安全检查力度,保障文旅淡季闲置资源的利用与旺季消费市场的有序进行。

3.4 全面构建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应急之“策”

完善文旅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优化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发生突发情况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一是建立多方联动协作机制。建立“互联网+多部门联合的文旅应急联动机制”。文旅部门和景区、质监、卫生、食药、交通、公安、信息等相关单位联动构建“互联网+文旅应急系统”,与“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部门、企业开展协作,打造文旅安全应急“一网统管”平台[5]。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处置,比如建立景区与气象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专线”,第一时间做好灾害事件风险应对。三是建立常态应急演练机制。加大文旅景点从业人员应急能力培训力度,丰富应急救护知识,开展应急救护演练。引导文化系统和文化经营场所、旅行社、A级文旅景区(点)、文旅星级饭店坚持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学习和应急演练,增强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和能力。

引用

[1] 皮常玲,郑向敏.关注安全与风险,共建共治共享旅游安全保障网——2017—2018年中国旅游安全形势分析与展望[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60-71.

[2] 章坤,谢朝武,余军.中国涉旅自然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异与动态演变[J].中国生态旅游,2023,13(5):804-820.

[3] 舒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旅游市场行为意向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5):15-16.

[4] 翟向坤,蔡克信.中国式新安全格局保障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24,39(1):15-17.

[5] 妥艳媜,陈晔.“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新趋势与促进战略[J].旅游学刊,2020,35(6):8-10.

本文系2024年度广元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广元文旅行业安全环境建设研究(GYKT24YB011)

作者简介:黄颖(199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中共广元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