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然而,面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教育深度,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政素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一条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路径,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价值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积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智慧,其中的道德规范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是当前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的灵感源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为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课程和校园文化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两者都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2]。
第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能够为思政课的教学注入新鲜活力,丰富其教学形式与内容,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通过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育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创造出更为广泛而深远的社会价值。
2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现状分析
2.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不足
当前,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在推行思政教育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存在明显不足,未能充分挖掘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资源,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具体体现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及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些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这种浅层次的认知限制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活跃应用,使其难以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文化支撑。虽然部分教材提及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一宝贵资源往往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展现,如何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将这些文化精髓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助力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仍然是一个挑战[3]。
2.2 思政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比较缺乏
当前,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上具备了较高的水平,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传递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然而,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部分教师却显得力不从心,专业素养尚显不足。这种缺乏不仅体现在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较为浅薄,还显现在其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效结合的能力。具体来说,部分思政教师未曾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导致他们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准确传达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教学工作流于表面。即便一些教师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背景,但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现代价值与意义[4]。还有的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导致教学内容抽象、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效果。
2.3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不够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不应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需要在思想、内容、方法及实践等多个维度上实现深度交融。当前思政课程在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虽然理论上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与整合的系统性思考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导致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呈现碎片化、表层化的趋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还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5]。同时,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在如何高效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及其他文化资源进行教学等方面的努力显然不够,这不仅使得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更削弱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吸引力,影响思政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3 融合路径的实施策略
3.1 课程内容融合策略
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时,课程内容的整合策略显得尤为关键。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内涵有效地融入到思政课程之中,以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
其一,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课程内容融合策略需要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立足点。通过对历史文献、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提炼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精髓,如忠诚、孝顺、廉洁等传统美德,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嵌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之中。这种融合不仅要求文本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其二,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课程内容融合策略还需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在全球化背景下,诸如环境保护、社会正义等现代议题,均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有益的启示和对策。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有意识地将这些现代社会问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三,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内容融合策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因此,采用项目化学习、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将极大地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2 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融合的路径时,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因此,必须采取更为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手段,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其一,采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采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或文化符号,从而深入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古代礼仪课堂,让学生扮演古代学者,亲身体验古代的礼仪和乐教,从而深刻理解“礼”的文化精髓和社会意义。其二,数字技术创设互动式学习平台的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重要桥梁,利用数字技术创设互动式学习平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策略。通过建立线上虚拟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使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中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宫廷的音乐舞蹈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其三,主题性研究的开展。开展主题性研究项目也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某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演变过程等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收集和分析信息,还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深度。
3.3 师资培训与发展策略
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融合的路径时,师资培训与发展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引领者。因此,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师资培训体系,对于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深化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民办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些活动需要覆盖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深入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实现在思政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教师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通过参与学术研究,教师能够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如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实践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以及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智慧结晶,将其深度融入到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能够显著增强课程的文化底蕴与教育成效。在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上,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道德规范与现代教育理念相交融,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面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局限,通过深入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策略,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又拥有现代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展望未来,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新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而且还能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为培育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引用
[1] 陈爱萍,刘焕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0(9):108-111.
[2] 宋聪,李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4(8):137-139.
[3] 杜仕菊,谭秋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9):3-5.
[4] 乔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4):126-128.
[5] 刘环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问题和实践逻辑[J].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4,32(2): 42-47.
作者简介:李玲(1985—),女,福建南平人,硕士,助教,就职于福州英华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