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概述
1.1 达尔克罗兹的生平简介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是瑞士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以下简称达尔克罗兹)。达尔克罗兹出生在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他的母亲是一位较有名气的音乐教师,且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艺术方面的兴趣。在此环境的熏陶下,达尔克罗兹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时便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进行曲。1875年,达尔克罗兹一家迁回瑞士日内瓦,他在这里完成了中学教育,并开始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后来又继续前往巴黎和维也纳进行深造。达尔克罗兹的音乐创作生涯非常多彩,其作品体裁也较为丰富,他一生共创作了近千首歌曲、多部歌剧、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的钢琴曲和改编曲。1892年达尔克罗兹正式进入日内瓦音乐学院,担任视唱练耳及和声等课程的老师,并在两年后出版了视唱练耳书籍《实用音准练习》,以此开启了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达尔克罗兹的一生,不仅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音乐教育领域开创了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1.2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基本内涵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以人为出发点,是一种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紧密结合的一套独特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是一种审美体验的情感过程,传统的音乐教育太过于注重音乐理论与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本身是与人们的情感体验和人体运动紧密联系的。在达尔克罗兹的教育理念中,音乐本质上是动态的,与律动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应是一种综合的体验过程,学习者要感受音乐的律动,以及旋律中蕴含的情感色彩。在此过程中,倡导将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紧密融合,通过身体的自然动作反应和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产生共鸣,来增强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强烈感染力与表现力,以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同时,达尔克罗兹也强调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情感体会,还要在不同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体验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2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达尔克罗兹在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学、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学生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但演奏出的音乐并不那么动人心弦,缺乏情感的表现力,学生们自身所拥有的演奏技术与感知音乐的能力严重分离,甚至音乐的韵律从头到尾都是统一的,感受不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旋律的流动性,听起来非常机械。为了解决学生所面临的演奏问题,达尔克罗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是构成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三部分也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重点,以此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全面音乐人才。
2.1 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感受不仅依赖于听觉,还依赖于其他感觉,身体是体验音乐节奏的第一载体。
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中心。学生可以将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来再现所听到的音乐。这些动作可以是原地动作,例如拍手、指挥、摇摆等,也可以是空间动作,例如走动、跑动、跳跃等,它们与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时值等要素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教师可以选用一首乐曲,挑选出一个固定的节奏型或拍子让学生自由发挥对应的动作,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度。例如,教师可以选用二拍子进行训练,二拍子强弱分明、节奏均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分辨度。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来听辨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动作来展示强拍和弱拍,他们有的会选择在强拍跺脚、弱拍拍手,有的则会选择在强拍跳跃、弱拍挥手。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尝试,以自己喜爱的动作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律动性。
呼吸与音乐感知训练。每首音乐作品都是由众多乐句组合而成的,其中每个乐句想要表达的语气可能也不相同,正如语言中的换句一样,所以在钢琴演奏中也需要运用到呼吸,以此来更好地表达每个乐句不同的情感或语气状态。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身体的呼吸和演奏“动”的音乐是相呼应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练习如何控制呼吸。例如,教师可以在乐谱上画出乐句需要呼吸的气口,带领学生让身体的呼吸与音乐乐句的呼吸相配合。在达到较为同步后,身体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演奏出来的旋律将更能打动听众。达尔克罗兹理念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用身体来感受音乐,学生在学习不同的钢琴曲时可以发现,每首曲子都具有其独特的情感基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所感知、理解的音乐情绪的高低起伏,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感觉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所听到乐曲的情感。在听到一些比较激昂、愤怒、速度较快的乐曲时,学生们可能会用较为夸张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这一情绪。而在听到一些旋律比较柔美、温暖的乐曲时,学生们则可能会用比较缓慢、幅度较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体态律动的过程是让学生自身参与其中,使其在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生将听到的音乐材料作用于大脑,再用肢体动作做出相应情绪的表达,使身体与大脑之间建立了一种紧密地联系,从而训练增强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
2.2 视唱练耳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于体验与表达,而视唱练耳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视唱练耳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音高感。在初期训练音高感时,教师可以运用弹唱乐曲的形式来带领学生们练习。在学生们弹唱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们在脑海中记住音响的高低位置,而后反复练习,从而逐步建立起学生们的音高感。在弹唱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识谱能力以及歌唱能力。第二步进行单音听辨训练。在开始进行单音训练时,教师可以首选白键,先在钢琴中音区上依次弹奏C、D、E、F、G、A、B这七个音,然后使学生背对钢琴,教师在这七个音中迅速弹奏出某一个音让学生进行听辨,学生需要快速进行听辨并说出答案,不能犹豫。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反复刺激听辨者的耳朵,直到可以将钢琴中音区这七个音全部听对为止。随后再逐步地扩展到高音区、低音区以及黑键单音的练习。第三步进行双音听辨训练。双音的听辨训练分为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旋律音程听辨也为和声音程的听辨打下了基础。在练习旋律音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音程的模唱,先从协和音程入手,例如大三度、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等。在熟悉掌握了协和音程之后,就可以加入不协和音程来一起练习,例如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等。在练习和声音程时,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双音音程后再进行拆分,依次弹出根音和冠音来帮助学生进行模唱并让学生说出音程性质。第四步进行和弦听辨训练。在和弦听辨时,同样可以先进行分解和弦训练,先让学生听大三和弦,然后再听小三和弦与属七和弦。随后逐步增加难度,加入和弦转位以及其他音程,练习完分解和弦后再进行柱立式和弦训练。
视唱练耳通过综合听觉训练、听写和视唱三大环节,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了其音乐记忆力,培养了其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这种全面系统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音乐活动中灵活运用听觉,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2.3 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即兴创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本质。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即兴创作则正是最佳的实践环节。
在现如今的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专注传统古典音乐的一味模仿,这不但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力,背离了钢琴教育的初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在学习即兴创作的初期阶段,学生可以先从单手练习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在没有谱子的情况下单手在钢琴上把主旋律摸索着弹奏出来,这样不但能减少学生在初学时的困难,也能提高他们对即兴创作的兴趣。在学习的中期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与设定主题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自身感受融入音乐之中,鼓励学生依据故事的情境和主题,并结合自身感受,即兴创作出独特的音乐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还能促进他们对音乐表达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在学习的后期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钢琴基础和乐理基础,对和弦、调式、伴奏织体等也进行了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双手的即兴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学生不断调整优化作品、循序渐进、积累实操经验,从而真正掌握即兴创作。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还强调教师的即兴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敏锐的教学洞察力,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诱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3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优越性
3.1 强调身体与音乐的互动配合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听觉的体验,更是身体和心灵的体验。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身体的律动,学生43afb932ef4998e458d054a20f489a77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和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通过体态律动、即兴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从而更主动地投入钢琴学习中去。
3.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来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 结语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引入和推广,推动了钢琴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自创立以来,该教学法在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音乐教育的面貌,还为后世的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诸如对后来的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育家的教学法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展望未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将会在钢琴教学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作者简介:张怡玮(2000—),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