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类真人秀的本土化策略

2024-10-31 00:00:00余宇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9期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展现国家形象、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自2010年起,中国电视行业掀起了一股海外综艺版权引进的热潮,旨在通过引进国际热门节目模式,丰富国内荧屏内容,提升观众体验。这一系列举措中,《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为贴合中国国情与观众偏好,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调整。随着媒介融合与信息交流的加速,如何在引进海外优秀综艺节目的同时,实现其成功本土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2016年引入的海外推理类真人秀《明星大侦探》通过精心的本土化创新,不仅保留了原版的精髓,还成功融入了中国元素,满足了本土受众的需求,成为该类型节目本土化的典范。本文聚焦于《明星大侦探》的本土化策略,分析其创作特色与路径,总结其成功经验,旨在为其他推理类真人秀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明星大侦探》的创作特色:深耕品牌(IP)打造衍生节目

《明星大侦探》是我国首档推理类真人秀节目,版权引自韩国中央东洋放送株式会社(JTBC)电视台播出的同类型综艺《犯罪现场》,每期节目都有一些名人参加录制,他们要在“案发现场”搜寻线索,通过分析,找出真正犯下罪行的嫌疑人。从2016年5月第一季播出到2024年5月第九季收官,《明星大侦探》在八年的播出时间里热度不断,这与其深耕品牌,打造衍生节目的创作特色密不可分。

单一节目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相关衍生节目的加持。纵观衍生综艺的发展,已经从辅助母综艺、最终着眼于母综艺单品牌打造的阶段,逐渐走向当下打造“母综艺—衍生综艺品牌链条”、实现双品牌发展的阶段[1]。因此,“明侦宇宙”的概念是由该节目的制作团队通过一系列衍生节目构建出来的。首先,延续经典品牌,打造全新互动剧模式。《明星大侦探》第四季推出互动微剧《片场谜案》,2019年又推出自制互动剧《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其次,推出衍生综艺《名侦探学院》,填补播出空白。几位素人嘉宾以名侦探学员的身份,通过高能推理游戏获得成为下一期《明星大侦探》侦探助理的机会。两档节目错峰播放,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明星大侦探》的节目热度,也为《名侦探学院》带来大量关注与全新的观影感受。再次,《明星大侦探》利用网络流行语NZND(NZND是No Zuo No Die的简称)消费符号,催生“NZND演唱会”付费观看模式。

相较于原版节目仅有三季的制作而言,《明星大侦探》已经将它的制作扩展到其他范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在二次编码的基础上,打造出本土化的综艺品牌。

2《明星大侦探》的本土化路径

2.1 节目内容创意的本土化

“内容为王”是节目创新亘古不变的核心,具有本土化特点的节目内容,放大了本土价值的艺术性。导演组在引进节目后考虑到中韩两国观众的需求差异,在主题选择上,满足本土受众心理需要;在角色设定上,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2.1.1 满足本土受众心理的主题选择

“本土化”观念并非一个封闭的、停滞不动的观念,而是一个流动着的、跟随中国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概念[2]。与《犯罪现场》不同的是,《明星大侦探》在案情故事上更加多元化,节目内容涉及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如容貌焦虑、校园霸凌、网络暴力等,在主题表达上更加本土化,能够引发受众的深入思考,向受众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

借鉴经典影视作品,选取品牌中令观众熟悉的名字、剧情、场景,是《明星大侦探》贴近本土受众内心的另一种方式。《命运的巨轮》借鉴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并还原出电影中的故事场景。《有风的地方》发生在“有风小院”,与同时期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节目虽然借鉴了经典品牌,但在剧情内容上有所创新:《午夜列车》致敬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但主要焦点在于反对家庭暴力。《明星大侦探》利用经典影片作为引子吸引观众,在满足受众“原片情结”的同时,发挥节目的社会教化作用。

2.1.2 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的角色设定

节目中的角色通常是根据时事热点里的人物来塑造的。以第三季《又是漂亮惹的祸》为例,由白敬亭饰演的“白患者”这一角色是从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林爸爸身上得到启发。白患者的母亲、妻子、孩子葬身火海,仅白患者幸免于难,而这起火灾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为之。相似的剧情走向和角色设定,都映射了引发社会舆论的案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与此同时,第一季《网红校花的坠落》中的“网红校花”,第四季《NZND回到未红时》中的“NZND”男团,第五季《冲不上的云霄》中的“甜心空少”等角色设定高度契合社会发展热点。

节目中也存在一些基于中国历史和神话主题的角色设定:第二季《公主嫁到》中白敬亭饰演的“狄仁白”原型为狄仁杰,第三季《仙梦昆仑》中杨蓉饰演的“蓉仙姑”原型为何仙姑,第五季《盘丝餐厅》中魏大勋饰演的“勋悟空”原型为孙悟空。

2.2 节目形式的本土化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艺术形式的美,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最为具体的美,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美。[3]”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内容的质量确实重要,但节目的成功也离不开其表现方式。《明星大侦探》作为国内首档推理类真人秀,在实现内容本土化创新的同时,也实现了形式的创新。

2.2.1 极具中国特色的后期动画

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是提升内容质量的关键环节,通常需要融合本土文化元素进行构思。《明星大侦探》会根据每期节目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动画素材,使画面具有本土艺术感。

以时间倒计时特效为例,在“尔康卡通表情包”的基础上融入古风元素。第二季《花田醉》的故事场景为花田镇梨园“撒家班”,提醒特效为花旦形象;第三季《仙梦昆仑》的故事背景为昆仑山仙侠大会,提醒特效为神仙形象。这些动画特效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提升节目本土艺术性的同时,使节目具有趣味性和综艺感。

2.2.2 轻松愉快的视听语言符号

影视作品的独特语言表达方式是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组合,来传递信息并展示情感。《明星大侦探》在节目形式本土化创作中,利用轻松愉快的视听语言符号,呈现出自己的节目风格。

原版节目《犯罪现场》以严肃深沉的特点著称,舞台照明通常阴郁,多采用白色冷光营造紧迫感。《明星大侦探第一季》则模仿了这种照明策略。而从第二季开始,现场加入暖色光源,整体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在听觉符号方面,《犯罪现场》以诡异紧张的音乐为主,而《明星大侦探》在具有悬疑气氛的音乐基础上加入幽默的音乐,并根据不同场景进行音乐转换。这种音乐使用方式张弛有度,可以达到综艺娱乐和逻辑推理的平衡。

2.3 节目传播的本土化

美国跨文化传播学者萨摩瓦认为,“跨文化传播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还涉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4]”基于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明星大侦探》做好本土化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2.3.1 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理念

尽管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韩国倾向于西式价值体系,强调个体自由;而中国更注重传统的道义,奉行集体主义。这种文化上的差别,决定了引入《犯罪现场》后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明星大侦探》专注于当下热门议题,旨在通过推理探案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将价值导向融入节目的创作和表达中。

2.3.2 搭建全方位互动的传播渠道

原版节目的互动模式为:观众在网站上进行投票,中途可以改票,节目组会在猜对真凶的观众里送出奖品,该方式参与度普通、互动感一般。而《明星大侦探》在本土化中搭建起全方位互动的传播渠道。从第四季开始,节目组打造互动微剧,制作衍生节目《名侦探学院》,推出“我是谜”游戏推理手机应用软件(App),不断加强受众的参与感。在第六季开播时,播出平台还新增了“防剧透弹幕”和“明侦笔记本”,有助于观众整理案情线索与进行逻辑分析。

3 推理类真人秀的本土化策略

《明星大侦探》本土化发展的成功给其他推理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了经验,从2016年到2024年,推理类真人秀在节目划分上也愈发精细,例如2021年爱奇艺推出的品牌解压推理真人秀《萌探探探案》,2022年腾讯视频推出的博弈策略游戏推理真人秀《登录圆鱼洲》,2023年优酷推出的东北特色喜剧推理真人秀《惊叹俱乐部》等。推理类真人秀能满足受众多层次的需求,这是该类型节目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同时,推理类真人秀也应考虑如何做到持续性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四个策略,积极探索节目视听表达的可能。

一是以质取胜,海外引进与本土融合并举。推理类真人秀引入国内后不可照搬原版节目,在节目的基础上加入本土元素才能使节目走得更远更久。《明星大侦探》虽然源自《犯罪现场》,但节目组通过对节目剧情、人物、场景、后期的本土化改造,使得节目具有自己的亮点。

二是寓教于乐,综艺娱乐与社会教化并行。在推理类真人秀中,节目常涉及“惊悚”“悬疑”等元素,满足了大批推理迷追求刺激的需求。但是,为防止受众审美异化,应选取价值观正确的议题,引导受众聚焦社会热点,展现节目积极的价值导向。

三是挖掘深耕,类型创新与垂直细分并重。当前推理类真人秀对节目定位进行精准划分,受众人群也更具有针对性。《密室大逃脱》是以密室解谜为主的推理类真人秀,《萌探探探案》则在经典品牌的背景下进行推理。将推理内容进行细分,使节目具有独特优势,防止推理类真人秀“同质化”。

四是科技赋能、游戏互动与受众参与并进。“第四面墙”理论使观者对于节目的理解会产生虚构化的认识和非现实感,一些节目通过“互动剧”的方式力求改变现状,但效果并不显著。虚拟现实(V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观看体验可以为影像呈现注入活力,不断增强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感。

4 结语

当下,引进海外节目成为热潮,如何让节目具有本土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明星大侦探》的成功无疑为推理类真人秀本土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该节目立足中国现实情况,传递中国主流价值观,在节目内容、形式、传播方面都做到了本土化改造。

同时,为了保持节目的持续发展,创作团队也要寻求创新路径,精准定位本土受众趣味,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使节目永葆活力。

引用

[1] 刘俊.衍生综艺:界定、价值与媒介变迁[J].中国电视,2021 (9):27-32.

[2] 胡智锋.本土化:中国电视的生存策略[N].中国文化报,2010 -07-22(2).

[3] 朱光潜.谈美[A]//朱光潜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26.

[4] [美]拉里·A.萨默瓦.跨文化传播(第4版)[M].闵惠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余宇(2002—),女,河南南阳人,本科,就读于山西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