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筝到竖琴:比较《春江花月夜》和《浏阳河》跨乐器演奏的音乐特点

2024-10-31 00:00张玉洁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9期

本文深入探讨了古筝与竖琴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乐器在跨乐器演奏中的异同。通过分析古筝的悠久历史和竖琴的西方传统,笔者比较了《春江花月夜》和《浏阳河》两首曲目在古筝和竖琴上的演奏技巧、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的异同。然后,概述了古筝和竖琴的起源、形制演变,分析了两种乐器在演奏上述曲目时的技巧差异,讨论了技术要求、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在两种乐器演奏中的体现,并展望了跨乐器演奏在音乐领域的创新和突破空间。最后,强调了跨乐器演奏对于音乐创作和表达的潜力,以及其在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和借鉴西方传统音乐优点方面的重要性。

1 古筝与竖琴的历史渊源

1.1 古筝的起源

古筝的起源众说纷纭,如“蒙恬造筝”之说,又如“分瑟为筝”之说[1],不一而足。尽管古筝的确切起源时间和地点仍有待考证,但现有资料表明,古筝至少拥有2500年的发展历史。古筝不仅在唐朝是皇室贵族节庆礼仪中不可或缺的表演艺术,而且在隋唐至明清时期,古筝逐渐融入了各地文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

1.2 竖琴的起源

竖琴起源于古希腊的宗教仪式。据史料记载,竖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四千年[2]。但直到18世9RS01XJwtBGlLOy0Zc9MrA==纪,竖琴才开始作为乐器在宫廷中演奏。进入20世纪,竖琴在交响乐、室内乐以及独奏、合奏中展现出其音色的丰富多样性,成为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筝与竖琴虽然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的历史发展轨迹显示出惊人的相似性。两者最初均作为皇室贵族的专属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不断演进与改良中,古筝和竖琴不仅丰富了各自的音乐表现力,也在全球音乐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2 古筝与竖琴的形制概述

2.1 古筝的形制演变

古筝的形制经历了由简到繁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琴弦数量及其长度的变化上。从早期的十二弦、十三弦,直至十五弦筝,发展到现代标准的二十一弦演奏筝。古筝的结构精巧,包括筝首、筝尾、雁柱、前后岳山、琴弦、琴盒以及面板、侧板、背板和底板等部分,前端和后端设有穿弦孔,以及前音孔和中音孔。这种设计不仅拓宽了古筝的音域,覆盖五个音区,而且赋予了其扁长方形的独特外形。

2.2 竖琴的形制多样性

竖琴的形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包括扳键竖琴、踏板竖琴以及便携式的里拉琴等。现代标准的演奏竖琴为47弦踏板竖琴,其高度约为186厘米,重量约70斤,体形较大,不便运输。踏板竖琴的外形呈三角形,类似于一个展开的大拇指,通常由木材制成。

3《春江花月夜》和《浏阳河》在古筝和竖琴演奏上的异同

古筝与竖琴,两种分属东西方的乐器,各自拥有独特的演奏技法。当同一作品通过这两种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它们展现出的风格和审美各有千秋。《春江花月夜》,亦称《夕阳箫鼓》,原为琵琶曲,后被改编为古筝曲,并由谢哲芝老师进一步将其改编为竖琴曲[3]。《浏阳河》则是20世纪50年代湖南民歌,旋律优美,70年代由古筝演奏家张燕老师改编[4],后张小蕾老师将其移植至竖琴。

3.1 演奏技巧的异同

(1)刮奏。刮奏是古筝和竖琴演奏中常见的技法,无论是在慢板还是快板中,都能通过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在古筝中,下行刮奏(由高音区至低音区)通常使用大指,而上行刮奏(由低音区至高音区)则使用食指,双手交替进行。

(2)泛音。泛音是弦乐乐器特有的音色,在所有的弦乐器上泛音的演奏大都相似,都是在特定的位置通过和特定的技法所发出的与正常弹奏出的不同的音色。在记谱中也都相同,在音符上标记一个小圆圈。

(3)扫弦。扫弦在古筝技法中十分常见,而在竖琴中扫弦则是模仿古筝中的演奏技法。竖琴演奏者通过左手快速扫过低音区的琴弦,创造出连贯而富有层次的音响效果。

(4)琶音。琶音是键盘乐器、弦乐器都具有的演奏技巧,当然所有的记谱法也相同。在古筝和竖琴演奏中,琶音的演奏技法也十分相似,都是左右手依次由低音区到高音区或由高音区到低音区流动地演奏,展现乐曲优美的旋律线。

(5)摇指。摇指是古筝特有的演奏技法,也是乐曲中最常用到的,摇指的运用会使乐句更加连贯流畅,《春江花月夜》对古筝摇指音色的模仿则是用2指指甲在琴弦上来回波动。类似的其他乐器也大都是通过快速弹奏一个音来模仿古筝的摇指。

(6)变化音。古筝是五声调式乐器,而竖琴是十二平均律乐器,所以对于临时变音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处理。例如,《春江花月夜》在古筝演奏时所使用的是A调,而在竖琴演奏时为bG大调。在古筝演奏时,fa和si是通过左手按弦按到该音高的位置;在竖琴演奏中,所出现的临时升降音则是通过踩踏板来改变音高。

(7)左手技巧。左手在古筝和竖琴演奏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古筝演奏中的左手技巧包括吟、揉、按、颤、滑等技巧,以丰富旋律的表现力。竖琴演奏中,左手则常用于分解和弦和倚音,以衬托主旋律并模仿古筝的意境表达。

在古筝演奏中,左手的技巧至关重要,它通过上下滑音和按音的处理,赋予了旋律以丰富的变化和深度。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也是传达乐曲情感和创造意境的关键。

而在竖琴演奏中,左手通常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构建起伴奏的织体。同时,通过巧妙地加入倚音,进一步丰富乐曲的表达力,使竖琴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同样能够捕捉到原曲的意境与情感。

3.2 技术要求的分析

在古筝演奏《浏阳河》时,情感表达是核心要素。在技术层面上,演奏者需精确控制滑音与按音,特别是小三度音程的准确性,这是传达曲目情感基础的关键。在快板段落中,左右手交替演奏要求弹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对于竖琴演奏《浏阳河》来说,技术要求相对集中于音色的掌握,特别是琶音的纯净表达。此外,竖琴演奏者还需细致模仿古筝演奏家的乐句处理方式,以实现两种乐器间的情感共鸣和风格传递。

在《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演奏中,除了情感的细腻渲染,演奏者还需关注节奏的精准以及左手刮奏的音准,特别是“si”音的准确表达。而在竖琴版本中,演奏者面临的挑战在于模仿古筝的独特音色,同时保持14连音的速度和双泛音的精确度,这要求演奏者具备高度的技巧和音乐理解力。

3.3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在古筝演奏中,其独特的表现力往往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模仿上。例如,上下滑音的运用,不仅模拟了人们日常交流时的语音、语调,更赋予了音乐以写实性和现实感。这种模仿现实的表现手法,使得古筝的音乐表达更加贴近生活,情感传递更为直接。

相比之下,作为西方乐器的竖琴,在演绎中国乐曲时,其表现力可能不如古筝那样直接丰富。然而,通过对《浏阳河》和《春江花月夜》这两首作品的改编与演奏,可以看到竖琴也能巧妙地融入古筝的演奏技法,以此来捕捉并表现这些乐曲的独特风格。

通过对比古筝和竖琴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两种乐器的艺术特性,还能够探索跨文化音乐交流的潜力与可能性。这种跨乐器的演奏实践,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段,也为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3.4 情感表达的深度对比

《浏阳河》,这首源自湖南的地方民歌,20世纪70年代经过古筝演奏家张燕改编,生动地叙述了土地改革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和拥有土地的欢欣鼓舞。伴随着丰富的十六分音符,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明快而热烈的氛围,充分表达了人们心中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与此相对照,《春江花月夜》引子音乐一开始, 就把人带进乐声悠扬的黄昏景色。它的主题“是一首委婉动人的船歌”。而各个变奏或“曲折婉转,宛若浪花飞溅的流水,九曲连环,洄流而下”或“既像是月下美人在翩翩起舞,又仿佛阵阵微风吹起的水波涟漪”。而它的尾声,则更被理解为“欢腾一时的箫鼓声、歌声和桨声都慢慢消失在宁静的夜色中”[5]。两首作品虽然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通过各自独特的音乐语言,传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浏阳河》的欢快与《春江花月夜》的深情,共同构成了中国音乐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情感光谱。

4 古筝与竖琴跨乐器演奏的前景展望

在音乐的未来发展中,跨乐器演奏正展现出其创新和突破的巨大潜力。以古筝和竖琴为例,虽然这两种乐器在外观和演奏技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深入探究后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共通之处。

设想将古筝的深沉悠扬与竖琴的清亮纯净巧妙结合,将会产生怎样的音乐奇迹。这种跨乐器的演奏实践,不仅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也吸收了西方传统音乐的精华,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熠熠生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欢迎,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树立了典范。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笔者广泛查阅和收集了相关资料与视频。例如,《茉莉花》被改编成竖琴八重奏,成功地在舞台上呈现,而《浏阳河》和《南泥湾》等古筝曲目也被纳入了竖琴考级教材。这些例子充分展示了跨乐器演奏的可行性和研究前景。

跨乐器演奏的意义,不仅在于不同乐器间的技术融合,更在于跨乐器演奏打破了音乐的地域界限,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不断探索和拓展音乐的世界。

5 结语

尽管各种乐器在演奏技术的处理和要求上存在差异,但笔者的分析揭示了古筝与竖琴在演奏上的诸多共通之处。通过对《浏阳河》和《春江花月夜》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曲目的深入探讨,笔者展示了两种乐器在音色、表现力以及演奏技巧上的异同。

在《浏阳河》和《春江花月夜》的演奏中,无论是用古筝还是用竖琴演奏,演奏者都需对音乐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有深刻的把握,以便更精准地表现出曲目的情感和意境。

笔者强调,在跨乐器演奏中,演奏者需注重音乐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这是成功传达曲目情感和意境的关键。同时,跨乐器演奏并非如部分理论家所想象的那般困难。勇于尝试和探索,将为音乐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深度。在演奏实践中,可以提出具体的研究命题,如探讨古筝和竖琴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跨乐器演奏应用,或比较不同演奏家在跨乐器演奏中的表现差异。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演奏技术,还能丰富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研究。

引用

[1] 顾文麒.中国蝶式筝与西方三排弦竖琴的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3.

[2] 高兰艳.竖琴的发展及演奏技巧探讨[J].北方音乐,2014 (4):74+88

[3] 沈钦祎.中国作品中竖琴的独特音韵[J].中国音乐,2023 (6):194-196.

[4] 邓歆韵.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演奏版本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7):40-44.

[5] 李西安.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J].中国音乐,1982 (1):14-16.

作者简介:张玉洁(200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