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以调味料为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广东省立足农业、食品工业、科技人才、华侨华人大省强省等优势,建立了成熟的预制菜全产业链生态圈,推动了预制菜产业国际化发展。2022年5月,汕头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汕头市加快推进潮汕菜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措施》,从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制定一个促进条例、创建一批产业园区、建立一个产业联盟、构建一套监管机制、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完善一个营销体系、建设一批文化平台8个方面提出了21条落实措施,对汕头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同时,汕头市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农产品供给、平台建设、品牌打造、机制保障,不断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汕头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
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园区。汕头市立足蔬菜、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壮大产业集群。2018年以来,争取省、市财政投入超5亿元,累计创建澄海狮头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澄海区蔬菜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金平区预制菜、龙湖区预制菜等17个市级产业园。目前,投资超6000万元的澄海狮头鹅产业城已建成启用。
二是搭建协会平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汕头市陆续成立狮头鹅产业协会、预制菜产业联合会、农业龙头协会等协会组织,以加强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到销售渠道的全链条发展。
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汕头市致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前景、行业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市农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4000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主体数量在1200家左右,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23年,全市累计培育规上食品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企业122家,产值超21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6家,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主体支撑。
(二)市场品牌建设方面
汕头市以创建品牌为重点、以节日活动为媒介,不断提升预制菜的品牌影响力。
一是提高品牌力。汕头市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专注做好“土特产”文章,累计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展销展示会,打响了汕头牛肉丸、狮头鹅、老菜脯、鱼丸等一批地方特色突出、市场认同度高的特色农业品牌。
二是提高市场力。先后组织举办两届汕头预制菜美食博览会以及澄海狮头鹅文化节等活动,以推动预制菜政策与行业对接、理论与实际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企业与企业对36VBHvNgjwv/eiMdblCjUawjLhn7irQ5L0xFHesTC3Y=接,同时借助媒体宣传矩阵,大力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影响力。其中,达濠李记2023年产值超10亿元,同比增长42%,其分公司汕头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的潮汕牛肉丸在2023年取得全国销量第一的好成绩,成为单品类冠军。
三是加强产业融合。汕头市以特色美食文化为推手,赋能乡村旅游业,促进乡村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农业观光、美食文化相结合,推进“粤菜师傅+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推动预制菜品牌走出汕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前,汕头已累计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1个、示范镇4个、示范点22个。2023年,汕头市登记经营范围含“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的市场主体已超500家。
(三)机制保障方面
在政策保障方面,汕头市制订并出台了《汕头市潮汕菜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方案》《汕头市潮汕菜特色品牌促进条例》《汕头市提振乡村产业助力产业强市行动方案(2022-2026年)》等系列支持政策,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产业支撑、营销体系、文化支持、金融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了助力、扶持,使得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在人才保障方面,汕头市依托粤东技师学院的中国潮菜中心、“潮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预制菜产教融合)以及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汕头分院等科研基地,为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金融保障方面,成立了汕头潮汕菜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规模超5亿元,专注促进预制菜产业发展。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狮头鹅产业金融服务产品,并给予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会员每户预授信100万元,预授信总金额约2000万元。此外,还发放25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贷款,以支持扩大牛肉丸粿条生产。
二、汕头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短板
(一)预制菜原材料供应能力有限
汕头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较为紧缺,土地碎片化现象明显。全市耕地面积为42.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076亩,相当于广东省的1/3、全国(人均1.36亩)的1/17,耕地单产水平长期处于全省高位。在保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存量可用于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空间十分有限。较湛江市、茂名市等原材料丰富的区域,汕头市的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有限。
(二)预制菜市场主体支撑力度不强
虽然汕头市的产业园区、食品制造企业数量众多,且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洲、欧州、澳洲等地区,但却缺乏预制菜的主导领军企业,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4家,运营成功的预制菜产业园区匮乏,产业智能化、设施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单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带动力较差,且同行内耗,竞争力不足。
(三)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尚不成熟
汕头市尚未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分项政策文件,在预制菜产业的冷藏运输、初加工、市场配送等方面的标准监督以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等方面尚有不足,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食品安全和品质未得到有效保证。
(四)预制菜产品牌化建设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潮汕区域的牛肉丸、卤狮头鹅、潮汕小菜、功夫茶等产业发展迅速,潮汕菜声名远扬。汕头市虽是潮汕菜品牌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其潮汕菜预制菜品牌建设力度不强,未能注册如柳州螺蛳粉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团体商标、专利,以及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登记注册和营销推广建设等方面,潮汕菜预制菜品牌的影响力仍有待释放。
三、汕头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持续抓好农特产品生产及农批市场建设
持续稳定保障农产品高质高效供给,抓好蔬菜、水产品、狮头鹅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广运用清洗、分拣、包装、烘干、冷藏设施装备,降低初级农产品损耗率。充分激发粤东江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冠炜水产批发市场、粤东海岸农产品物流园等农批市场活力,支持各大市场错位发展。也可参考柳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螺蛳粉专区的经验,选取市场建设汕头特色食品一站式集配中心,配套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集中资源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集聚,满足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集中营销推广等需求。
(二)持续抓好各类产业项目建设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培育
持续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建设,积极谋划申报省级“补改投”农业产业园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资金投入,支持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主导产业明确的各类工业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完善、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支持入园生产经营主体使用各级技术改造资金,扩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特色预制菜产品品质。支持更多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进入汕头市“百亿企业、千亿产业”计划,为企业发展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并促进江南大学、粤东技师学院等高校与龙头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共同推进预制菜产业全方位发展,培育建设更多龙头企业。
(三)着重加强预制菜全链条监管
以政府部门为引领,以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为支撑,围绕狮头鹅、水产品、潮汕小菜等产业,支持建立多项行业及地方标准和企业专利,持续完善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打造优质、安全、可靠的预制菜品牌,降低中小微企业间的同行内耗。加强预制菜标准体系和追溯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建立全链条可追溯系统,以记录预制菜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和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构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标准化框架,争取实现预制菜赋码溯源。
(四)大力提升潮汕菜预制菜品牌影响力
注重加强政策引领,加快出台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完善潮汕菜预制菜品牌保障能力。持续抓好“粤菜师傅”、高素质农民等培育机制,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储备更多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农副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加强“土特产”打造和“老字号”品牌活化工作力度。强化电商直播平台、汕头潮汕菜预制菜博览会等平台,日日香、吴记富苑、杏花吴记等网红餐饮餐厅,以及橄榄台等平台的影响力,促进数字创意产业与潮汕菜预制菜融合,打造汕头潮汕菜IP。持续推进镇邦路美食街、珠江路美食街、龙眼路美食街等的建设,实现潮汕菜集聚发展。推进预制菜与旅游、文化、康养、电商等行业深度融合,赋能预制菜产品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KTP20210131、KTP20240005)。
作者简介:王文举(1992-),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助理农艺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物分子育种。
*通信作者:陈青春(1983-),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作物精准管理与资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