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关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则是这一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食品供应链的扩展和复杂性的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中的各种潜在危害,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是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并增强政府信誉。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如“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奶粉等,不仅危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还引起了群众恐慌,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希望食品标签的透明度和企业的责任感有所提升。这说明消费者不仅关心食品的安全性,还希望了解食品来源和生产过程中的更多信息。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包括产品召回、罚款、赔偿等,通过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失。企业还应注重在供应链管理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设立奖惩机制等,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另外,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公信力。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选项评估、管理决策的实施以及监控和回顾四个要素。
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基于风险分析理论,沿着“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逻辑思路进行,涉及到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分类和量化,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然而,我国在风险评估方面还尚显不足,如制度体系不健全、规范内容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风险管理选项评估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评估不同管理措施或控制策略的效果和可行性。这一步骤要求选择实施适当的控制理念以及法规管理措施,要考虑到监管资源的有限性、监管手段的软弱性以及风险监测的微观性和滞后性。
管理决策的实施是指根据风险管理选项评估的结果,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措施并付诸行动,涉及到政策制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需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监控和回顾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对已实施的管理措施进行持续的监督和定期的回顾,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这包括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食品安全标准
首先,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涉及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以及物理性危害。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确定这些危害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影响,这是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前提。
其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评估,还包括了风险交流和风险控制。在风险交流阶段,相关部门要与消费者、食品生产者和监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对风险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风险控制则是指实施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改进食品生产流程、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等。
最后,构建食品安全标准还需考虑到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的融合,确保制定的标准既符合国内实际,又能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认可。这就要求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国际食品安全动态,适时调整和优化国内标准,以适应全球化的食品供应链。
(二)食品安全检测
风险评估要求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例如对于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需要确定各种农药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量、残留水平,并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确保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危害物质。例如,对于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可能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便精确测定食品中的铅、镉等重金属的含量。
风险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求将检测结果和相关食品安全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和相关利益方。例如,当检测发现取样食品中存在某种元素超标问题时,监管部门需要及时发布公告,告知消费者风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召回或下架措施。
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是确保食品安全检测有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定期回顾和更新检测标准和方法,以适应新的食品安全挑战和技术进步。例如,随着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出现,检测技术也要进一步革新,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食品安全预警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是一个高度系统化且反应迅速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依赖于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来自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例如,通过监控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或化学残留物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预警的核心,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以及风险的严重程度。这一步骤需要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评估特定食品风险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如果检测到某种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超出安全标准,评估团队将评估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的疾病爆发概率。
风险交流是确保食品安全预警的有效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相关部门要迅速而准确地将风险信息传达给公众、生产者和监管机构,以便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包括发布健康警告、指导消费者如何安全地处理风险食品或是要求生产者召回问题商品。
(四)食品质量管理跨部门合作
第一,通过构建质量安全信号传递博弈机制和契约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预防、规避和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第二,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分散化特点要求采用协作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应对系统性风险,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部际协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多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这种跨部门的合作不仅涉及到中央政府层面,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协作。第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阶段性划分对于风险管理同样重要,风险评估阶段、风险常态管理阶段和风险应急管理阶段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第四,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责任,还需要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自觉恪守职业道德,加强监管力度。例如,建立以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信息平台,有效减少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先进的监控技术
视频智能监控技术能够全天候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监控,是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化手段。具体来说,通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录像存储,这样不仅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还能为事后追溯和调查取证提供便利。
AI(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更加高效和精准。利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AI系统能够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全过程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控与预警。例如,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在高风险食品业态中试点应用了实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将其作为预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传感器和云计算技术也在食品安全监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云的数字食品安全平台通过使用IoT传感器和最新的数字技术实时监控数据,确保食品在整个冷链中的安全性。数智源推出的食品安全监管可视化平台将大规模视频联网、AI视频识别算法、AR视频增强融合、BI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与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相互融合,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的信息收集能力,实现了对学校食堂等分散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
(六)健全食品法律法规
健全食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明确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控和管理。
为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涵盖了食品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并针对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类别制定了具体的管控措施,为企业识别、分析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企业提高整体食品安全水平。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还强调了风险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以科学有效地进行监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也为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准则,食品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质量标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为了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法治防线,我国正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市场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质量安全。
作者简介:黄珊珊(1988-),女,汉族,福建南安人,科技管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