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力的研究综述
关于学习力,国内外学者大多围绕内涵理论和构成要素理论开展研究。
在内涵理论研究方面,从能量说、品行说、素质说及能力说来阐释学习力的相关概念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和支持。其中,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三个核心维度对学习力的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强调了学习力对创造力、竞争力的根本作用,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在构成要素理论研究方面,认可度高的主要是克莱斯顿(Claxton)教授的“四要素说”,主要从顺应(顺应力)、策应(策应力)、反省(反省力)、互惠(互惠力)四个方面指出了构建学习力的前提是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心驱动力。“七要素说”则是英国ELLI项目在“四要素说”的基础上,基于有效支持学习对学习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丰富,并指出当七要素中的某一要素发生正向变化时,其他要素和个体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加强。美国哈佛大学的柯比(Kirby)教授在其著作《学习力》中提出,学习力不仅是学习动力、态度、方法和效率的集合,还包括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还强调,学习力同样涵盖兴趣、好奇心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形成了关于学习力“综合体说”的见解,丰富了学习力的内涵。
国内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情况形成了能量观、品质观、素质观和能力观四个学习力内涵观点;在构成要素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三要素说”,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从学习力的层次性角度出发,刘斌祥等学者提出学习力可分为借鉴性学习力、改造性学习力和创造性学习力三个层次,这些层次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习力的三大核心要素:目标要素、经验要素和意志力。此外,还有学者从“五要素”“六要素”“八要素”的角度,对学习力进行了探讨。
无论是国内外关于学习力内涵的研究,还是对构成要素的探究,都是为了更接近事物的真相,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全貌,以此来引导或指导个体或集体生命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学习力作为以探究学习活动为对象的一种客观存在,学习过程中能呈现学习力的效能,学习力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基于研究切入点选择的不同,学习力也被冠以不同的前缀,以彰显探究的方向。比如,吴思懿在硕士论文《大学生智慧学习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中,基于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的不断深入应用,探究了“智慧学习力”。“持续学习力”则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持续提升自身认知和知识技能的能力,其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于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涵盖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我驱动力、自我调节能力、创造性以及对新知识的不断追求,因此,持续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动态调整态势。
持续学习能力之所以在当今社会显得重要,是由当今社会的特质决定的。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开展社交、购物等日常活动的主要途径,人工智能技术也迅速发展。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建构了社会的新形态。个人获取知识的媒介和场所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局限于教室、书本、教师,而是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通过移动互联网或人工智能从全网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由此可见,在信息知识飞速迭代的时代,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数字化教育不断深入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人的生存之本,也是终生学习的应有之义。
二、学习力的重要性
对学生个体而言,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信息和知识获取极为便利的信息时代,学习不再被动地获取知识,而是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与自身职业相关且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知识。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持续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个体的重要意义。
首先,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在信息时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学生个体需要具备强大的持续学习能力,以适应这种快速变化。这就使得学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竞争力。
其次,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在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要,持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终身学习模式,不断自我更新、持续成长,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最后,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持续学习能力不仅包括知识获取能力,还包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持续学习能力能够使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思考。
三、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分析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作为数字公民,积极参与和管理各种数字技术与在线平台,初步具备了信息数字化能力,而数字化能力与学习力之间的关系也愈加显著。第一,数字化使学生能够高效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学生可以灵活使用在线课程、教育软件及数字图书馆等学习工具,促进自主学习。第三,通过社交媒体和讨论平台,学生能够参与在线协作学习,增强学习体验。第四,数字化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适应性,使他们能快速适应新技术和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力。第五,数字化培养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因此,数字化能力与学习力的相互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作为一个综合性专业,烹饪专业涵盖了基本烹饪技能、餐饮管理、文化研究以及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有菜品制作、营养分析、菜单设计、成本核算等实践性知识,这就要求烹饪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技能素养与文化素养双重能力。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在人生不同阶段会不断演变,从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发展到抽象思维的成熟以及对生活的深度反思,而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对教与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习力也要适应不同学习阶段不断进行迭代,以满足学生当下或未来的学习需求。在职业教育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或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反馈,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中职单报高职升入的具有一定烹饪职业技能基础的中职学生;二是从普通高中分流到职业教育的高考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烹饪教学。中职生源的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偏弱,加之中职阶段的教育偏向技能学习,学生的通用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和培养,而高中生源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的高中学习,在通用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对于不同生源学生的培养要各有侧重。中职生源的学生应主要加强基础学科知识学习、通用能力培养、个性化教学、职业规划与指导;高中生源的学生应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跨学科能力,如营养学、食品科学等,以拓宽知识面,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烹饪专业学生持续学习能力评估方法
(一)评估工具和指标的选择
在理清烹饪专业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现状的基础上,以塑造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在教育场景中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评价维度,以学生为主体,可观测、可比较、可反馈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建立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主体、培养目标为导向,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协同,集过程性、结果性为一体的评价模式。据此设计评价量表,并通过评价评价量表的可测量性形成反馈机制,促进教与学的调整,从而产生同频共振效应,促进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评估方法的实施
选取线上学习辅助软件,如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等,作为辅助评估手段。根据评估工具与评估指标,基于课前(认知、资讯、计划)、课中(决策、实施)、课后(检查、评价)等七步法,设计“联系岗位、贴近生活、做学结合、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方案)bovTgXJWCeIcDhBqWurKTQ==,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其中,诊断性评估主要运用于学年开始或学习新单元之前,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存在的困难,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估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互评和自评等方式收集信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促进个体持续学习能力的提升。总结性评估则是在学年结束或教学单元完成时开展,目的是评价学生是否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三种评估方法应综合应用,以形成多元评估,从而客观、科学、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开展评估时需要明确4个要点:一是明确评估目的,清晰的评估目标有助于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三是系统地收集数据,并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四是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根据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五、提升烹饪专业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学习如何学习
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形成高效学习。通过开展关于学习的专题讲座和学习以“学习”为主题的书目,如《学习究竟是什么》是对“学习的新科学”的全面总结和科普,可以窥见学习的本质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组合。掌握学习方法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使其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这将对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习方法论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论涉及如何有效地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践。一是目标设定与规划。基于SMART原则,设定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和时限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二是主动学习。通过项目、实习或案例研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寻求知识、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例如,烹饪专业学生可以根据真实的厨房环境设计实践项目、参与烹饪比赛和展示活动等,从而增强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三是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书籍、在线课程、视频、播客和研讨会等,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并关注行业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变革,实现与时俱进。四是合作学习。找到学习伙伴,相互激励、支持并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烹饪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五是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估。学生应定期进行学习反思,评估所学知识的效果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并根据同伴反馈及时对自身的学习进展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以优化学习方法。
(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运用学习方法论的实践进行指导和支持。一是利用教学辅助软件,如学习通、智慧职教平台,进行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二是采用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三是设计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利用创新创业比赛,引导学生设计新的烹饪方法和食材组合,并开展餐饮创业项目企划,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五是利用信息技术,如烹饪模拟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提升烹饪技能。六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规划他们的职业道路,了解行业趋势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基金项目: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院发基金资助项目“旅游类专业群多元化评价研究——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安职院一般基金N202307号)。
作者简介:赵开飞(1990-),男,汉族,贵州兴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烹饪与营养教育、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