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食品安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31 00:00:00冯小兰郭娟
中国食品 2024年20期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项科学议题,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福祉的重大社会议题。高校作为知识与创新的发源地,肩负着培养未来行业领军人才的使命,食品安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更直接影响食品与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健康的整体水平。因此,如何在食品安全课程中深度融合大食物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思政教育引领,培养出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强烈责任感和广阔全局视野的食品与餐饮领域的综合型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健康中国”战略与食品安全

“健康中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促进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一战略框架下,食品安全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确保食品安全,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饮食环境,进而推动“健康中国”的全面建设。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农药残留超标到添加剂滥用,从假冒伪劣产品到食品污染事件,每一次事件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也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信任危机。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与餐饮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食品安全教育的新时代要求

(一)“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食品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战略性思维。学生需要理解食品安全与国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具备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食品安全教育面临新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多变,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学生既要掌握更全面、深入的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还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食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食品安全教育还应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三)引入大食物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大食物观强调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倡导从更广阔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中寻找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这一观念的引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问题,更是涉及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也要求我们将食品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大局中进行考量,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还可能对国家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食品安全教育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三、食品安全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素质食品与餐饮专业人才

高校食品与餐饮相关专业是培养未来食品产业领军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于培养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强烈责任感和全局视野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提升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事件响应能力。思政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促进食品与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与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优秀品质,推动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思政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培养他们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食品安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并将其融入课程中。重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价值引领。通过介绍食品安全领域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二是道德教化。强调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三是文化传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和养生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混合式教学。结合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二是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过程,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和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高校应重视食品安全课程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重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定期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二是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思政素养的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成果和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重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思政素养。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等,及时给予帮助。三是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大食物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食品安全课程中的融合方法

(一)大食物观的融合路径

一是丰富课程内容。在食品安全课程中引入大食物观的理念和内容,介绍多元化食物资源及其营养价值。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来源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食品营养调查和分析活动,加深他们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知;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等,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体验安全食品生产的全过程。

三是培养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食品与餐饮行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渗透策略

一是在食品安全课程中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的重大影响。例如,通过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通过讨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和监管要求。

二是在食品安全课程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和分析框架,让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多个领域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通过探讨国际食品安全形势与合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动态和拓展国际视野。

三是在食品安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例如,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响应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

综上所述,“健康中国”战略下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深度融合大食物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为食品安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应持续深化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我国食品与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期待更多的高校和学者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基金项目:2024年度扬州市社科联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扬州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通识教育研究”(2024YZD-081)。

作者简介:冯小兰(1979-),女,汉族,江苏海安人,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烹饪职业教育。

郭娟(1995-),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