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专业+思政”全方位耦合育人模式探索

2024-10-31 00:00:00邱亦亦周琛媛
中国食品 2024年20期

“工匠精神”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价值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具备引领课程育人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涵的内在潜力。本文以食品检测专业课程快速检测技术为例,基于“工匠精神”,通过“专业+思政”全方位耦合的育人方式,以期为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为培育德技并修的食品检测专业工匠型人才提供启发。

一、“工匠精神”与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的内生关系

“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职业的态度,蕴含着从业人员对职业和产品的敬畏和热爱,即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以及对工作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元素,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既符合高职院校的育人特点,又符合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流程是否合法、数据是否准确、判定是否公正,都影响着流通食品的安全性。因此,高校在培养未来的食品检验检测人才时,应在专业技能教授的过程中全方位渗透“工匠精神”,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诚信、敬业的职业品格、道德素养,这对个人和行业都有重大意义。

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培养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其理论知识与思政内容饱含爱国、敬业、诚信、遵纪守法、精益求精等价值元素,旨在将专业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这与“工匠精神”的价值育人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工匠精神”可作为课程专业及思政教学的价值塑造载体,同时,课程学习又可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总之,将“工匠精神”融入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必要性,因此,教学团队应从快速检测技术课程的专业内容入手,构建全新的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相互交融的教学模式。

二、“工匠精神”融入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的阻力

(一)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的思政元素

食品检测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高度责任感,教授学生熟练掌握食品检验检测岗位所需的技术,使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的专业技能人才。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和总结育人元素时往往缺少系统性思考,只是机械地堆砌思政元素,缺乏个性化与针对性,导致同类课程的目标模糊,同质化严重,未能依据学生的学情与职业背景突出工科课程的思政教育特点,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二)“硬融入”现象严重,难以引起情感认同

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应保持“盐溶于水”的关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食品检测类课程思政教学仍存在“硬融入”现象。比如,在课程的开始向学生传达“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却没有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食品安全对民生健康的真正意义;为体现“工匠精神”,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检测领域专家、劳模的生平,并未深入让学生理解“工匠情怀”“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缺乏情感认同。这种“贴标签”行为背离了课程思政教育“内生式育人”的本质,使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仍是“两张皮”,对学生而言,并未感受到课程的专业趣味性与价值性,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思政载体单一,与专业知识的融通度不足

现有的课程思政主要依赖教师的理论讲授及学生实训,往往缺乏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整合,而是零星散落于理论和实训内容中。单一的思政载体不仅无法发挥出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也违背了教学方式、思政元素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初衷。

三、“专业+思政”耦合育人模式探索

(一)重塑目标,围绕“大国工匠”实现课程价值

在重构快速检测技术课程的目标过程中,教学团队深度结合目标岗位需求,重新制定课程目标、思政案例、实训项目,并将“工匠精神”所体现的质量意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价值内涵融入课程理论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榜样人物时多以“中国工匠”“劳模”形象为主,思政案例、实训任务则以495543dd8536e6a5fd276d6c727f0952富有意义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主,从而让学生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大国使命,以高度责任心进行学习,最大化实现课程的知识性与价值性。

(二)聚焦“工匠精神”主题,发掘“专业”与“思政”在育人过程中的耦合触点

教学团队深挖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包含的育人元素,进行梳理与分类,并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拆分与组合,找到“工匠精神”及相关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耦合触点,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入课程设计中,讲好中国特色的工匠故事。

第一,呼唤价值认同,深植“工匠”情怀。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感,教学团队通过案例、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实训教学模块“食品品质的快速检测(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发生于江苏淮安的一起亚硝酸钠浸泡猪肉伪造牛肉案件,并对案件提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奠定“工匠”情怀的基调。问题1:为什么不法分子能够通过亚硝酸钠浸泡猪肉伪造牛肉?此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添加剂亚硝酸盐的特性,也警示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隐蔽性,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问题2:食用“假”牛肉可能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此问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亚硝酸盐的生理作用与毒性,深刻了解不安全食品对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的重大危害,进一步增强职业责任感与诚信意识。问题3:能否通过快速检测方法初步判断案例中“假”牛肉的亚硝酸盐含量?此问题可引发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兴趣,助力他们学好专业技能,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问题4:售卖“假”牛肉的不法分子受到了执法部门的什么处罚?对我们有何启示?此问题从食品安全法律的角度出发,提醒学生“食品安全无小事”,为学生立志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情感支撑。

第二,正反案例结合,树立“工匠”形象。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快速检测是一项包括抽样、检测、报告等多个环节的复杂工作,这对任职人员的身体素质、政治法律意识、思想道德品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要求虽然具体,但在学习考核过程中却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因此难以引领学生反思与进步。在理论模块“快速检测过程要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任职人员的行为,将抽象的准则具体化,在学生心中树立清晰的“工匠”形象。例如,邀请学生A描述抽检过程,由学生B判断A的行为是否失范。学生通过对岗位人员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能在内心形成具体的规则意识,进一步明确“严谨求真、实事求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

第三,“课”“证”深度融合,成就“工匠”技能。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典型的食品检测类理实一体专业课,将技能和素质的教学目标蕴含于实训中,十分符合“工匠精神”严谨、求真、精益、创新的内在要求。例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平行试验、空白试验、阳性质控试验、留样复测等操作,体会食品检测各个环节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教导学生在检测时要对实验数据认真负责,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还可结合“课证融通”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与“1+X”可食食品快速检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学,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实验逻辑、改进实验操作技术,使学生不断成长为技能型“工匠”。

(三)“三课堂”联动教育,全方位丰富教学渠道

除第一课堂外,教学团队还鼓励学生通过第二、三课堂丰富学习载体,实现全面成长。比如,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磨炼快速检测技术技能;面向不同受众开发科普课件、课程,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与第一课堂形成互补。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校外企业等第三课堂,以社会志愿服务、顶岗实习的形式发挥专业才能。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在亚运会期间参与了快速检测实验室志愿服务,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参与了“你点我检”进校园、“食品安全快检车”进社区等活动,aW1d6Dx/j/LTYhlrNsWOUQ==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服务社会、护航食品安全的信念感。

“三课堂”联动有利于打造学生思政教育的“立体教室”,实现知、情、意、行的全过程育人,营造全方位、浸润式的“工匠”培养氛围。

综上,本文以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重塑该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联动方式,积极探索基于“工匠精神”的“专业+思政”耦合育人模式,并尝试从课程目标重建、“专业+思政”触点挖掘、“立体教室”打造等方面,将技能教学与价值教育紧密融合,以期引领学生从“情感认同”到主动成长为技术精湛、崇德敬业的“工匠”型食品检测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匠精神’的《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G23412);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食品检测类课程思政要素和专业知识耦合育人研究——以《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SHK2023099)。

作者简介:邱亦亦(1994-),女,汉族,浙江宁波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周琛媛(1991-),女,汉族,浙江衢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