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10-31 00:00:00方东路周丹丹石翀
中国食品 2024年20期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发展前景广阔。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科技成果,解决目前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问题,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习主动性,是目前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方向。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协助教师实现课程内容的个性化设计,还能互动交流、实时反馈,也为学生随时访问课程内容、参与课堂互动和课后主题讨论提供了便捷途径。BOPPPS模型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将教学活动划分为六个关键部分:Bridge-in,这是课程的引入环节;Objective,可以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Pre-assessment,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Participatory Learning,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学习;Post-assessment,通过后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Summary,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这一模型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反馈,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执行方面提供了实用框架,有很好的实操性和应用价值。雨课堂的教学优势结合BOPPPS模型,为教育数字化的落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创新性思路。

本文以园艺专业特色必修课程果蔬贮藏与保鲜为教学改革与实践对象,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媒介,融入改进后的BOPPPS模型,构建了具有林业特色的本科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农林人才提供了教学改革思路与经验策略。

一、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概述

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是园艺专业的必修课,重点关注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的变化规律,揭示品质变化对果蔬质量及其保藏性的影响,并介绍果蔬采后品质控制措施。该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难度较高。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技术课,既涉及植物学和生物化学等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又涵盖物流运输、制冷机械等跨专业、跨专业知识,教学难度较大。二是授课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教科书与课件PPT,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缺少课堂互动和知识点的更新拓展,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学效率低下。三是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课程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加之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学习热情不高。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为解决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的教学痛点、难点,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引入雨课堂、改进BOPPPS模型、6tNDOhn1dhVkdsBsxbm4U09NXEzyS6dwunNFuvh4bH4=增加过程性考核评价等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尝试;另一方面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按照果蔬产业链采前、采中、采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同时结合林业大学特色,增加“大食物观”和“森林粮库”等新兴概念,并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于“新农人”的认同感,构建问题引导式的启发性教学体系。

(二)教学内容重构

教学团队按照采前、采中和采后三个角度,将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的主体内容划分为七个章节:果蔬生长与生理特性、采前处理与品质管控、果蔬成熟与采收、包装与物流、采后贮藏方式与管理、采后病虫害、典型果蔬产品保鲜技术。修改后的课程内容,逻辑和形式上与产业需求更为契合,更有利于产教学的融合。同时,教学团队将“树立大食物观,保障食品安全,创造美好生活”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引导学生从“大食物观”中认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致力于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教学方法拓展

教学团队通过引入雨课堂、改进BOPPPS模型,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增强了课堂互动性。教师将教学模式分为课前预习(导入→学习目标→前测)、课中学习(参与式学习→后测I→总结I)、课后复习(后测II→总结II)三个阶段,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基于雨课堂发布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慕课线上资源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在课中学习阶段,根据备课资料和讲课思路,教师重点讲解疑难知识,利用雨课堂进行限时测试和课堂互动,并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启迪学生思考;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通过发布作业、分享拓展资源、参与在线答疑讨论、分析雨课堂教学数据等方式,锻炼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基于雨课堂和改进后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思路图如图1所示。

(四)教学实践案例

下面以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第一章节中的“乙烯生理”小结为具体案例,介绍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利用雨课堂平台提前发布章节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了解乙烯的概念、结构、生理作用,建议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食品贮藏与保鲜”线上资源学习,提前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通过水果混放催熟的现象进行课前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查看学生的课程预习、讨论话题跟帖、MOOC课观看等执行情况。

课中学习阶段,包括BOPPPS改进模型的参与式学习、后测I、总结I三个模块。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植物发芽、开花、落叶、果实成熟的视频素材,引出植物生理现象背后的调控因素。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乙烯蛋氨酸生物合成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和板书的方式,讲解乙烯蛋氨酸生物合成过程,通过现场默写,编撰“三步三酶三底物,限速有氧得乙烯”口诀等,帮助学生进行课后记忆。教师还可以介绍乙烯合成路径发现者——杨祥发教授的事迹,激发学生们的科研热情与爱国奉献精神。

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BOPPPS优化模型中的后测II和总结II这两个部分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雨课堂发布有关课程知识点的检测题,让学生通过线上答题的方式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通过雨课堂自带的互动与课程数据分析功能,和学生进行课堂问题的答疑解惑、作业批改和课程总结。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向学生推送“植物王国”“植物间的对话”“种出个地球”等与本课程相关的优秀纪录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尝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度得到极大提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的频次也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主动学习。从学生成绩来看,该课程的平均分从上学年的81分提高至本学年的86分,最低分由68分提高至70分,最高分达到了96分。课程目标达成度由0.83提升至0.87,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此外,多名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思维训练过程中,利用课程相关知识参加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科技竞赛,并获得立项支持、竞赛奖励、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

综上,教学团队根据林业大学特点与园艺专业的特色,针对果蔬贮藏与保鲜课程存在的痛点问题,利用雨课堂和改进BOPPPS模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结果发现,改革后的课程不仅点燃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渴求与探索热情,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思政教育作用。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贯彻落实改革精神,增加课程知识点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细化教学过程,做好因材施教与拓展性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通信作者:方东路(1989-),男,汉族,安徽黄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林产品贮藏与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