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探究

2024-10-30 00:00黄伟
求知导刊 2024年27期

摘 要: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部分农村初中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效能的增强。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创新教法,优化作文教学路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原则,探寻了优化路径,以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优化原则;优化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研究——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中学为例”[课题批号:TS(2022)GH2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伟(1986—),男,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虽然删去了单独的写作教学模块,但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将写作纳入了“表达与交流”模块,这将其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此,教师要创新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聚焦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新课标指示应遵循的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明确优化路径,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优化学生写作模式。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当下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的情况。部分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作文教学,即教师讲解写作的基本方向及规则,学生自主写作。这一过程难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对写作内容产生多维思考,还将使教学内容流于表面,无法驱使学生更为深入地参与写作活动[1]。由此,学生便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系统性,写作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提升。

(二)难以做到因地制宜

相较于城镇,农村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更多,所能触发的灵感更为多层。但在当下的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难以做到因地制宜,未能充分挖掘丰富的自然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写作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2],学生未能建立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结,出现文思枯竭、胡编乱造、情感缺乏等情况,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效能,阻碍了其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写作评价有待改进

评价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但在当下的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评价的创新与优化。写作评价方式单一、固化,仅仅以作文批改为主。这种教师单向化的评价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不能让其基于作文评改创新思考,逐渐完善并优化作文内容[3]。同时,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动态性,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无法依据评价结果创新教学模式,使得作文教学难以得到针对性改革。

二、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基于新课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即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身于写作课堂,能基于写作内容产生多维、多元的思考,进而写出契合自身情感与态度的作文[4]。基于这一原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参与深度与效度。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的是在写作课堂中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动态生长。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借助各项媒介及元素,如生活化元素、思维导图等,点拨、调动学生的写作思维,驱动学生主动思索、质疑、创新写作内容,而后写出彰显自己个性色彩的作文[5],从而助力学生写作水平的进阶发展。

三、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

(一)专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写作能动性

优化作文教学方法的前提与基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情境集言、形、情于一体,是调动学生写作情感的有力工具。为此,教师要基于写作内容,创设丰富多元的写作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写作感知,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以促进整个写作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作文教学为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即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的特征可通过描写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要选取不同角度对景物的不同状态加以描写,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针对此次写作,教材一共设置了三个题目,本文以实践写作三“我爱 季”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学会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一年四季的经典景象,比如春日复苏的万物、夏日的荷上青蛙、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皑皑白雪等。教师以多媒体创设直观化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视听觉感官,激发学生思考写作对象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迅速投身于写作课堂中。随后,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回顾、思考自己对四季的感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描述该季节的经典景物。借助这一环节,可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进一步明确自己描写的季节的特征。最后,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文本,创设读写融通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朱自清的《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章中用不同感官描写“春”的句子,体会多感官描写的效果。如视觉方面的颜色、形状、姿态,听觉方面的声音,嗅觉方面的气味和触觉方面的感受等。学生从这些方面对整篇文章加以概括与总结,可以掌握多感官描写的方法。这样,学生便能在明晰了写作内容之后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写作,在写作中彰显个性,使得描写的景物立体丰满,生动鲜活。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文本架构力

为了让整个写作过程富有启发性,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以明确的思路完成写作,教师要善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文本架构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活动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文章的立意与中心,即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思想。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个要点就在于教会学生确定立意,基于立意架构整篇文章。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围绕着一个中心立意进行分支,构建完整的写作框架,进而实现写作立意的深化,增强学生对整篇作文的宏观布局能力。

比如,在以“梦想”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学业、职业、社会进步等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并向外延伸,筛选和总结出“梦想”的多种表现形式,如“去一个梦想的地方”“掌握一门梦想的技能”“达成一个梦想的目标”等。学生可以将这些内容罗列在思维导图中,并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如,有学生选择的写作主题是“我想成为一名村干部”,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村干部”这一职业进行深度挖掘,利用思维导图细致思考成为村干部的要求、村干部的工作职能、村干部对乡村发展的价值等,进而引出“乡村振兴”政策、“脱贫攻坚”政策、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容。在思维导图逐层细化的过程中,学生对“我想成为一名村干部”这一主题的探究将更为深刻、准确,写作主旨将更加明确,写作时条理将更清晰,写作内容也将更富有现实意义,更为丰富且完整。

(三)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学生情感表达力

教学形式单一是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明确写作主题的基础上有更多创意思考的空间,积极展现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教师要尝试设计丰富多元的写作活动,突破课内外局限,以写作内容为中心,支撑学生完成更为多元的实践,使学生的写作模式更为全面、新颖,让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写作实践中增强情感表现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学写游记”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要抓住“写一篇游记”这一重点设计丰富多元的写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自由组成小组,游览农村风光,并拍照、录制视频,记录游览中的美好景物。基于这一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农村风光大赏”活动,鼓励学生将拍摄的视频、图片加以剪辑,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农村风光绘本录”活动,将学生拍摄的照片收集在一起,让学生评选出10—15张比较好看的照片,并以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按照从山脚到山上、从小路到溪边的顺序,依次为这些照片排序,让学生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照片写一些符合情境的语句,以此制作“农村风光绘本录”,这样可以创新学生表达所思所感的方式。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流水写作”活动,让学生三人为一个小组,根据游记的三要素,即“所至”“所见”“所感”,合作完成一篇描写景物的游记。这一写作活动相较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具有新颖性、开放性,能锻炼学生的写作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持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完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反馈度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全面反馈整个写作课堂的效度与质量。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写作评价,创新并完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反馈度。精准、多元的评价结果能促进整个写作课堂的优化升级。教师依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写作活动,学生依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能大幅提升写作教学和学习实效。

一方面,教师要设计成果交流环节。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尽可能修改一些错漏、不完善之处,如错别字、逻辑不通之处。比如,学生完成以“梦想”为话题的写作之后,小组成员在交流时便可以对照相应的思维导图,分析某个同学的文章是否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内容之间的衔接是否恰当、合理,针对不足之处,小组其他成员要指出并提出修改建议,充分发挥成果交流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多主体评价环节。各小组在成果交流中,需要选出一篇最优秀的文章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功能,将各小组评选出来的文章进行一一展示,并让学生说出文章的优秀与不足之处。针对学生评价的情况,教师再施以客观的评价。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应如何修改作文,完善写作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而教师要对学生修改过的作文进行批改,并提供针对性评改意见。这样一来,整个评价过程才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与方向。教师应根据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新课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指向,明确应遵循的原则,优化作文教学路径,以提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其在新课标背景下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徐晓君.“过程写作法”在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3(30):39-41.

朱青山.关于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家长,2023(11):4-6.

李晓霞.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33):10-12.

董欣恋.农村初中语文高效作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8):5-6.

李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