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都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德育提供了方向。从学科育人的视角,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德育、德育资源、学科德育以及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实施与研究情况,明确了研究和利用初中数学德育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科育人;初中数学;学科德育资源;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课题“学科育人视角下初中数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编号:E/2022/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章晓东(1971—),男,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泰伯实验中学。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其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习近平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学科德育在推动德育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德育提供了方向,为教师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开展新型数学课堂教研提供了实际支持。因此,开发和利用初中数学德育资源,将数学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综述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道德素养培养,全球众多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主张培养人的美德,柏拉图注重理性训练,亚里士多德同样强调品德培养和理性思维。此后的众多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等,都纷纷提出了与德育相关的理论,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也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美国学者乔伊斯认为必须把德育内容编入其他课程中去,使其与其他课程教学活动合为一体。
杜威强调将学校生活、教材和教学方法这三大元素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构建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架构,通过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活动实现道德教育,这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高效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认为如果教学过程缺乏道德教育,这种教学就缺少目标。他还提出,在教授学生知识、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力,要培养有道德的人。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有教育作用,将道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日本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要求在所有的科目教学中都要做到学科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结合,通过影响微妙且深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培训,在引领学生获得知识、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2]。日本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了各科目的教学职责和应培养的思想品格,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的教学都必须与道德教育结合[3]。从全局来看,道德教育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兴国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文化教育及劳动教育等四个主题。
国外数学教育研究者对数学学科德育的价值十分重视。美国应用数学家莫里斯·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4]
从以上对道德教育的概述中可以发现,各国都深知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不止设立了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还强调学科教学和道德教育应有机结合,使学科教学德育化,并强调了学科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表明,各国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一直在探索道德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针对德育的探讨颇为丰富。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对德育资源的定义进行了梳理,探讨数学教育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实践,并深入研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以及如何开发和使用数学德育资源,以提升德育品质。
(一)德育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中国人始终高度重视道德品质,择人用人始终坚守着道德和才能并重的理念。《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就体现了崇尚道德,把道德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加深公众的道德修养,都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事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能得到发展[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当下,教育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拥有健全人格、优秀品质、良好习惯的时代新人。
(二)德育资源的研究
关于德育资源的研究,我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吴亚林将“对培养人的德性起作用的所有因素”定义为德育资源[6]。张艳红、张澍军认为推动德育活动并满足其需求的各类因素都是德育资源[7]。张艳红在《德育资源论》中指出,任何涉及德育领域的资源都应被视为德育资源。檀传宝认为学科教学本身蕴含很多重要的价值或道德教育因素,这是学科德育得以开展的基础[8],他在《德育与班级管理》一书中进一步拓展这一观念,强调德育资源既包括影响人的道德成长的各种因素,也包含构成德育活动并满足活动需求的所有因素。
数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人们会经常在生活中用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结论。数学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思维,闪耀着理性思想的光辉。数学史知识中蕴含爱国主义的思想,数学学习方法、态度也蕴含实事求是品质……这些都是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对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以及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融合的研究,倡议选用项目教学法,运用科学与合理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实践,挖掘数学课程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渗透道德理念,以期在智育与德育方面取得平衡,从而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崇高人格的目标。基于此,数学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首先要用好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等内容,以及所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情境。
(三)学科德育的研究
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发挥自身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就提出了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所有学科教学都是实施德育的平台。数学德育应将价值引领和品德塑造与数学知识教学相结合,以此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对数学课程的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做了深度的阐述,将自信心、科学态度等因素纳入了德育的范围,不仅使数学教育功能更加凸显,而且强化了数学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将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四)数学学科德育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数学学科德育价值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研究成果。张奠宙等人在《数学学科德育——新视角·新案例》里,提出了几个数学道德教育的要点,包括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为基石,促进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并利用数学文化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用数学的美来陶冶学生,通过数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来激发学生,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世界[9]。耿也岚在《数学学科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一文中,从数学历史、数学生活、数学思维、数学创造、数学美学、数学人文精神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的道德教育元素,并给出了相关的潜能挖掘策略[10]。彭宏辉在《试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文中,建议通过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和改进教学方式实施道德教育渗透[11]。孙宗明和吴培生在《数学学科德育引论》中,明确了数学的道德教育价值,并解释了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八个特殊的品质[12]。周桂芳在《学科渗透:现代教育道德教育实践的有效方法》中指出,将道德教育纳入学科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学科教育的核心。吴作武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路径研究》中,从三个维度(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深化道德教育研究)明确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四个道德教育融入的目标:用道德激励学习,用道德导向教学,用道德引领学校发展,用道德进行人的教育[13]。
截至2022年7月23日,在以“数学学科德育”为关键词的中国知网检索中,共发现514篇相关论文,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研究主题。其中小学阶段的研究最丰富,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德育只有38篇相关文献,其数量相当稀少。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对数学学科德育的研究则相对欠缺,实证研究的数量较有限。到底如何落实数学学科德育,国内外虽有研究,但不是很多,其中涉及初中数学学科德育资源的实证性研究就更少。笔者梳理了2001—2020年国内学科德育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发现核心期刊文献中大Q932PZ4xMdBydybKYgEYew==多数为经验总结或理论思辨,仅少部分是实证研究论文。
(五)数学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截至2022年7月23日的数据,在中国知网中以“德育资源开发”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总共找到了104篇文章,其中有20篇针对数学的德育资源开发。经过人为的精选后发现,围绕数学德育资源开发的相关文献寥寥无几。对于数学教材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心得和体会,然而,其研究深度有待提升。
三、总结
我国学界对于学科道德教育的研究体量颇大,不过大部分研究重心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并且主要是在学科课程里进行简单实际的应用,而对于其他学科道德教育资源的研究则侧重于使用方法技巧,创新和开发明显不足。基于此,以数学道德教育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为切入点,探讨其开发和应用的相关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李书宁.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德育内涵认识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曾柏森,韦春妹.日本道德教育的历程及内容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64-165.
隋月英.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及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4(12):90-91.
孙后飞.论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J].知音励志,2017(7):39.
刘宜民.毛泽东学校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6.
吴亚林.德育创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张艳红,张澍军.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64-68.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张奠宙,马岷兴,陈双双,等.数学学科德育:新视角·新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耿也岚.数学学科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彭宏辉.试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刊,2010(12):64-66
孙宗明,吴培生.数学学科德育引论[J].河套大学学报,2006(3):6-8.
吴作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5(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