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

2024-10-30 00:00张锦安
求知导刊 2024年27期

摘 要:相较于常规的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加完整的阅读体验,助力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初中阶段,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教学任务。将名著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基于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探究教学活动实施要点,以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

作者简介:张锦安(1973—),男,江苏省灌南县淮河路实验学校。

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然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师生重点关注的阅读方式。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侧重于辅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阅读习惯、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单一枯燥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情绪。对此,教师要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主动创新教学手段,以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丰富阅读认知及体验,促进学生能力及素养的稳步提高。

一、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遇到阅读困惑或障碍时需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及内涵。这种模式考验学生的自控能力及意识,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感知能力,帮助其提高阅读水平。在自主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比较完整的故事框架,需要对故事的情节以及内在价值观进行深刻感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出现了明显变化,探索能力、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片段式阅读、碎片化阅读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整本书阅读的思维训练能够支持学生开拓阅读空间,在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故事完整的发展脉络,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起伏。与此同时,学生可了解与故事背景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在阅读与思考的有机交融下,由低阶思维转化为高阶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丰富知识储备[1]。

二、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书籍,精选资源

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由于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经验有限,加上整本书的容量较大、篇幅较长,学生容易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此,教师需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导入阶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做好整本书阅读的准备。

在选择导入资源时,教师既要考虑到书籍内容与主题,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生活化、信息化资源[2]。教师需找到名著内容与现代生活的关联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素材切入,引导学生讨论特定话题,循序渐进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傅雷家书》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介绍自己的父亲。之后,逐渐过渡到整本书阅读中:“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老师了解了你们和父亲之间的许多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父亲,书中收录了他写给孩子的信,展现了他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大家想不想知道傅雷在家书中给孩子写了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亲子关系?”这样,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名著内容,达到以趣促读的教学目的。

在整本书阅读的导入阶段,教师还可以选择各类衍生作品,如影视剧选段、人物形象画作等,以直观生动的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工具呈现书中提及的各类昆虫形象,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说出每种昆虫的名字。而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些昆虫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习性?法布尔为什么如此痴迷于研究昆虫?大家想不想探索奇异精彩的昆虫世界?”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

(二)明确目标,优化设计

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教师未形成清晰的教学步骤与教学逻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会进行与阅读内容不相关的讨论,这不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设计导学案是义务教育阶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准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在篇幅较长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学案为载体,辅助学生找准阅读主线及阅读支线,逐步形成清晰明确的阅读目标,把握思考核心[3]。

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书籍内容展开逆向设计,分析学生应达到哪些目标、解决哪些问题,合理预估学生可能会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以及得出的结论,围绕这些要点着手编制导学案,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信息抓取能力。同时,教师需生成核心问题,以问题的解决需求为线索,逐步拓展细化形成问题链,以条理清晰、逻辑完善的导学案,辅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向。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整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小说大概内容及主题,自主概括文章情节,梳理人物发展轨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价值观,体会文章传递的思想内涵。基于这一目标,在导学案中教师便可明确核心问题:作者为何要在书中塑造鲁滨逊这个人物?在这一问题的牵引下,教师可进一步细化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书中鲁滨逊共有几次航海经历?具体情况如何?第二,鲁滨逊到达荒岛后,命运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第三,你觉得鲁滨逊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如何归纳描述鲁滨逊的个人形象?第四,你觉得书中为什么要提及改造星期五这一情节?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在书中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入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成效。

(三)传授方法,驱动阅读

一些学生积累的整本书阅读经验与技巧不足,也还没掌握应用整本书阅读手段开展名著阅读的合理方法,导致其不仅无法提高阅读效率,还会产生较重的学习负担。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是基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传授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炼并把握教学核心。通常情况下,名著阅读中会涉及两大教学重点,一是人物形象的剖析,二是故事情节的梳理[4]。

从人物形象的剖析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找到分析人物的主要方向,如人物的类型、表现、变化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在搜集和整理以上信息的前提下,尝试概括人物的形象与性格。例如,在指导学生分析人物表现时,可以先要求学生找到书中关于这一人物的描述性内容,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从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思想内涵。此外,部分名著中涉及的主要人物较多,如《水浒传》《红楼梦》都以群像为主。在带领学生阅读这一类名著时,教师可辅助学生建立人物档案或人物卡片。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每出现一个新的人物,教师都可辅助学生结合相关描写为这个人物建立一个“身份证”,详细记录人物的出场时间、姓名、身份地位、经历以及绰号,避免因人物过多,致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混淆。

从故事情节的梳理角度来看,教师可以章节为单位,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每一章节中包含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并生成完整的阅读笔记。随着阅读时间与记录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笔记上可展现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其也可通过这一流程,对整本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晰的了解。

(四)深化交流,提升效度

在引导学生展开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应注重拓展学生阅读深度及广度,并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5]。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在特定时间段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形成稳定交流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总结,相互分享读书体会,以增强其坚持阅读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发挥多平台的运用价值,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情感共享,使之摆脱单人阅读长篇文本的枯燥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成长。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时,教师可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空间的作用,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及课堂结尾时间,鼓励学生相互推荐名著书目,互换读书笔记,或者就某一特定的名著展开知识竞答活动及答疑解惑活动。例如,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自己在一段时间以来所阅读的名著以及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或者,教师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基于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鼓励学生在微信交流群或钉钉班级群里相互分享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在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教师则也以名著情节及主旨为核心,适当发布相关的议题,鼓励学生共同探讨,促进其思维碰撞、思维发散,借助拓展性交流平台提高学生阅读效度。

(五)读写结合,促进理解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素材与文化知识,也会积累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在跟随故事主人公经历跌宕起伏之后,他们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感悟,有着强烈的表达意愿。因此,教师可在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训练,以读写结合的形式,延伸学生的思考,使之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环境中内化知识。

在读写训练中,教师需要从整本书的人物、情节、语言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仿写、续写等活动。若学生能力允许,教师还可鼓励其改写,尝试联想在特定情节下,主人公行为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教师需明确告知学生,所改写的内容应符合原文逻辑与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习惯。或者,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要求其自主选择书中的人物,可以是主人公,也可以是并不受人关注的小角色,根据自己对故事及人物的理解撰写人物小传。在撰写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进行回顾,这能使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深化阅读印象。

此外,在名著中,作者往往会使用留白技巧,以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便可对此加以利用,引导学生补白,如结合前后文尝试补充在某一阶段人物可能会做出的事情。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相互评价,以阅读与写作的联合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使之啜英咀华,实现知识的理解内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品质、文学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储备。将其与名著阅读教学任务进行整合,是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关键举措。教师应注重建构完善的教学思路,合理选择导入资源、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化交流,并融合读写教学模块,以完备的教学框架,延伸学生的思维认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叶先梅.名著阅读有“方法” 课堂“任务”要“活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J].考试周刊,2024(22):42-46.

林淑霞.名著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亚太教育,2024(5):33-35.

洪天配.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J].中学语文,2024(5):104-106.

黄金塔.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简·爱》名著阅读为例[J].新课程,2023(19):100-102.

杨云.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