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八桂教学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4-10-30 00:00陈端娟
求知导刊 2024年27期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需要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与育人策略,利用现代技术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及需求。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了“八桂教学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并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八桂教学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八桂教学通”;初中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陈端娟(197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海门外语实验学校。

在信息时代,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源变得极为丰富。“八桂教学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将原本复杂的法律概念和道德议题变得易于理解,并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紧扣新课程标准,找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八桂教学通”的融合点,探寻有效的数字教育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素养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及责任意识等维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1]。第一,政治认同强调学生对党和国家、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是培育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的基础。第二,道德修养的培养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密切相关,能帮助学生形成诚信、友善、公正等优秀品德。第三,法治观念的培育旨在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法律,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性。第四,健全人格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养成,旨在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理想、有担当的人。第五,责任意识培养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结合相关经验,提前预见和分析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明确教育主线,进而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引领学生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二、“八桂教学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构建精准学习服务体系

“八桂教学通”具有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在构建针对性强、响应灵敏的精准学习服务体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平台利用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能深度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行为模式,识别学生的学习瓶颈和潜在的风险点,为每个学生设计符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案,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分配和学习路径的个性化设计[2]。此外,“八桂教学通”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能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态度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管理课堂秩序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研究模式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多依赖于定性分析,强调对课程理论与文本的解读以及对教育现象的深度思考,这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八桂教学通”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能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模式从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的定量分析。在创新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方面,该平台能够快速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学生学习数据,如学习进度、成绩变化、参与度等,为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模式提供支撑,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八桂教学通”的运用不仅能促进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交叉融合,还能为教学精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打造学生思想疏导平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八桂教学通”构建学生思想疏导平台,挖掘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监测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社交媒体动态,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正确识别需要额外关注的学生[3]。例如,当某个学生在网络上出现异常行为或在社交互动中存在心理困扰时,教师通过“八桂教学通”可以立即了解其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个人关怀。这种及时干预有助于学生克服当前的困难。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八桂教学通”还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促进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及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表达空间,并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及时干预的渠道,使其能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疏导方案,从而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

三、核心素养下“八桂教学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优化备课流程,提升教学效果

一个全面、高效的备课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准备必要的教学材料,对课堂教学有序性和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庞杂的图文资料中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也常常因资源有限、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4]。而“八桂教学通”的“备课授课”模块更灵活,更开放,更方便,能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备课工作。同时,其还为教师提供了资源库、学科工具、授课小工具等,支持教师导出离线授课资源包,能满足教师在有网和无网环境下的授课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家的意味”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家”的内在含义。如果教师授课时一味地说教,就很容易引起初中生的反感。对此,教师可借助“八桂教学通”的“备课授课”功能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输入关键字进行课程搜索,找到其他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授课经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同时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以“吐槽大会”为主题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与爱。

(二)创新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这些内容通常是学科核心概念或基本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重难点的“重”意味着这些内容在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在学习该学科知识时必须掌握的内容;重难点的“难”则表示这些知识点难以被学生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师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运用“八桂教学通”开展教学,能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呈现和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5]。例如,在教学“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时,教师可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运用“八桂教学通”开展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利用课件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直观呈现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以及保护“我们”的防线有哪些;(2)运用微视频功能,与学生一起探讨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热点话题;(3)让学生通过搜索功能了解12—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的法律责任;(4)课后借助“八桂教学通”的作业布置功能,让学生辩证思考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分析相关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能有效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检验学习成果,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信息化转型已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教师可以利用“八桂教学通”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基于这样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偏好及存在的学习问题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例如,在教学“坚持宪法至上”这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运用“八桂教学通”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学习。(1)英语小组:通过网络搜索、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了解我国宪法和美国宪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用中、英两种语言撰写分析报告。(2)历史小组:探讨宪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分析我国历代法律与现行宪法的演变过程,思考宪法与国家历史发展的关系。(3)政治小组:分析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讨论宪法在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4)艺术小组:利用绘画、手工制作或数字媒体创作等方式创作与宪法相关的艺术作品,如宪法主题海报、宪法主题短视频等,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和尊重。(5)科技小组:研究科技发展对法律体系的影响,讨论在网络时代应如何通过宪法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探讨宪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进步。在小组讨论研究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各小组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四)构建交流空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教学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调者,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能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获得同伴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6]。教师可以借助“八桂教学通”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创设模拟法庭、模拟社区服务等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例如,在教学“珍视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八桂教学通”构建以“重生”为话题的讨论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深入交流。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八桂教学通”的多媒体展示功能,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你是一个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一般、家境一般的普通人。(1)回到七年级,你懊恼从前碌碌无为,幡然醒悟,发奋学习,从此人生得到蜕变;(2)回到七年级,你懊恼从前碌碌无为,决定放弃学业,抓住互联网风口,想要逆风翻盘,却因不知法、不懂法,最后锒铛入狱;(3)人生只有一次,与其将希望放到“重生”,不如珍惜当下,努力奋斗,获得蜕变。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反思生命的价值和个人责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程度。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将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利用“八桂教学通”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智慧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即时性、普遍性,拓宽学生认知边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丰富法治知识、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任保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4(5):44-46.

陈庭.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5):78-80.

周继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6):138-143.

林培清.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4(6):92-94.

周琴.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课堂构建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35):61-63.

刘喜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3,39(1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