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受校园文化、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明显,社会自我将不断获得。因此,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学生倾心的交谈,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引导支持。在探究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坚持立德树人、完善自评机制、创设展示平台、构建自治格局等方面提出了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2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宝艳(1987—),女,甘肃省通渭县北城铺学校。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体重、身高及健康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和性格等)以及与他人关系(如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和地位、自己与身边人相处的关系等)的意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仅是其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形成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等能力的基础。同时,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极易受到校园文化、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品格的形成。
一、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管”“束”教育依旧,学生自我意识pvYVs1YZrIGwfAdkLx46PldDKQ6I5r/Gq6bmspLrOXo=发展受限
在当前“安全第一”和“提质增效”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的班级管理以建立规则和落实学校要求为主,“管住学生”“约束学生”“提高成绩”是班级管理的首要目标。而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因应试能力的过度培养而失去健康的发展方向,因此,其在小学阶段很难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正确价值观[1]。
(二)重视结果评价,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在学校教育中,表彰优秀学生、激励其持续进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过分关注学生外在成就的同时,学生内在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往往被忽视。这种缺失可能导致学生自我认知模糊,影响其对自身特长、成长进步及奋斗目标的准确判断,进而产生过度自信或自卑等心理问题。这种自我认知偏差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其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三)家校联系面窄,学生自我监控不足
尽管家校合力教育的方式已得到普遍运用,诸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微信群等,但是在具体的联系内容上,除了分享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和传染病预防等常识,就是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和作业任务布置。而学生的“自省”“自查”“自纠”等内容在家校的沟通交流中出现频率较低。小学生的自我监控习惯形成和能力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领和帮助,但当前的家校共育在这方面重视不足,这不利于小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会被他们忘掉。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课堂表现、分析迟到原因、评价各种行为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优点、不足、兴趣和潜能。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向善、向美、向上的品质和增强学习和生活自信[2]。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其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如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时间和进度的管理、学习效果的评估等。当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动力、策略和方法时,他们就会更加自主、高效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管理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使整个班级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学生达成班级目标共识,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进而推动整个班级的和谐进步[3]。
三、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坚持立德树人,增强班级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教师要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德育元素,从而助力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4]。一是引领学生共同制订班级目标和班级精神。二是组织好每周的德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结合近期校园事件,选择诚信友善、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理想信念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主题,确保每次讨论都能贴近学生的真实体验。在班会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引领学生深入分析并探讨“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取洞见,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态度。三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教师要用赏识教育不断扩大学生的优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有责任义务做好班级中的每一件事,有能力信心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端正的生活行为;要引领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已、客观评价自己,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四是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品德引领。比如,针对学生志愿活动参与不积极、作业上交不按时、两操出勤有空缺等问题,教师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找准原因[5]。
(二)完善自评机制,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自评不仅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反思与审视,更是其提升自我认知、促进自己成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完善自评机制,进而助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升[6]。一是明确自评内容。学生自评可以从个人品德与修养、时间管理与效率、学习态度与习惯、课堂表现与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与沟通、课外活动参与、创新与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各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内容,让学生能够看得明白,想得清楚,评得准确。如在学习态度与习惯维度,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参与课堂的讨论、问题的回答、学习计划的制订等方面进行自评;在创新与创造能力维度,教师可以从是否尝试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自评。二是确定自评方式。为了使学生的自评内容更全面,获得的自评信息更有实践性和指导性,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评量表,这样既便于他们的阶段性自评,也方便他们随即性的自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自评需求,就某一内容进行设计,可以采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还可以是“活动开展中的过程性评价”等,自评方式的选取,要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为目标。三是开展自评活动。班主任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自评会议,可以使用学生自评量表,也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的自评。在自评会上,学生既要分享自己的自评结果和反思,也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四是预设反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自评和同伴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既要肯定和支持学生的进步和亮点,又要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既要有学习成绩奖,也2842fdb6fba280a451087df1334f3498d9b5ccacd6c494f54f38be360a5f3be3要有品德修养奖,既要有短期目标奖,也要有长期目标奖,既要有个人奖,也要有团体奖。各种奖励策略灵活运用,能助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展示平台,增强自我体验感受
在小学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班级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尽情展示自我发展成果,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和班级生活的愉悦感。一是创设班级展示墙[7]。在教室内设立“学习园地”或“艺术天地”专栏,将学生的作文、手工制作、书画作品、数学解题思路或进步作业等展示出来,能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在制订班级计划时,要将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等各种主题活c98699fbeff7f79bb09d1b4629cc58011433e5f487ed3b191f87f01c64864255动融入其中,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从而让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例如,根据班级工作安排,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玩手机这一现象,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学校是否应禁用手机”的辩论会。在准备阶段,班主任既要指导学生收集辩论资料,获取辩论信息,构建有力的论据框架,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其在辩论过程中大胆地展示自我,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论会结束后,班主任还要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寻找自己在辩论过程中的亮点和有待提升的方面。通过辩论会,学生能体会到支持与挑战的滋味,感觉到信心与压力给自己带来的收获,进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三是建立班级博客。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作品分享在班级博客上,这样不仅能够给予学生互学互鉴的机会,更能激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发展,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生活的归属感。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展示平台时,班主任要确保平台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即使作品不能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或者并不完美,也应该肯定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近期某一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四)构建自治格局,掌握自我监控方法
为了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做到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班主任可以引领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赋予他们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权利与责任,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生态,助力他们掌握自我监控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意识[8]。一是班级自治委员会成员学生自己选。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向学生说明班级自治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评选方案,然后组织学生投票选出委员会成员。这一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认知的有效时机。二是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定。班主任在明确班规班纪的框架后,要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由班级自治委员会讨论决定。三是实行“一人一岗制”。班主任可以创设多个工作岗位,如各科学习组长、卫生管理员、大课间活动组织员、活动创新新秀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某个具体职责。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班级管理,能更透彻地理解并落实班规、班纪。四是鼓励学生写反思日记。学生通过每天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知晓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而及时改变自己的行为[9]。
结语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既要立足学生的实际进行班级管理,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关怀与挑战的环境,引领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形成,又要面向学生的未来,优化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宗琼.小学生课堂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42(4):112-114.
陈月英.基于主题衔接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辅导探究[J].亚太教育,2022(6):142-144.
吴玉荣.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教育意蕴[J].教育观察,2021,10(23):36-38.
宋顺花.浅谈小学生认识自我能力的培养: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5):247-248.
张萌.参与班级管理对小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107-109.
陈婷君,陈婷洁.小学生角色体验式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班主任,2021(23):34-36.
李辉.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中运用奖励式评价浅析[J].学周刊,2022(35):172-174.
祖苹.基于尊重、平等、关爱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22(30):67-69.
郭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