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活动:好吃又好玩的中秋

2024-10-30 00:00:00吴媚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9期

设计意图

9月,月色皎洁,桂香袅袅,人们步入诗意浪漫的中秋胜境。本系列活动起始于《东方娃娃》智力版2024年第9期,里面的作品《过中秋喽》《等月亮》《桂花香喷喷》等,以展现中秋佳节的欢乐氛围为主题,通过对中秋习俗、美食、美景等元素的细致描绘和介绍,向孩子们传递出属于中秋的温暖和团圆气息。在这个时节,大自然的变化和节日的氛围相互交融,让孩子们对中秋节充满了期待。他们好奇地观察着月亮的变化,更加细致地去感受和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他们对中秋节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吃月饼,还有各地不同的习俗,同时他们也在观察着身边的“中秋”,并且想要亲自收集桂花来制作桂花蜜。于是,我们顺应孩子们的想法,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一起开启了此次欢乐之旅、体验之旅、文化之旅。

集体阅读活动:过中秋喽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各地的中秋习俗。

2.对家乡的中秋习俗感兴趣,愿意深入探究。

3.感受中秋节的好吃又好玩,体验团圆、共享的意义。

活动准备

《东方娃娃》智力版2024年第9期人手一本,作品《过中秋喽》电子课件,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作品《过中秋喽》

教师借助投影仪播放作品《过中秋喽》前4页,按照顺序一步步向幼儿展示各地的中秋饮食风俗,引发幼儿讨论自己的家乡在中秋节会吃什么(如无锡人会吃桂花糖芋头、芝麻麦饼、松花麦饼等)。

【说明】本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对各地中秋习俗的兴趣,从而引发对本土中秋习俗的深入探究。

二、自主阅读作品《过中秋喽》,交流各自的发现

幼儿自主阅读作品《过中秋喽》后4页,了解中秋节除了吃好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习俗。

【说明】第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欣赏各地中秋美食,本环节则给予幼儿较大空间去自主阅读与发现,进一步观察画面、了解情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捕捉幼儿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家人的讲述,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中秋习俗。

三、互动交流对“过中秋”的印象

教师提供更多机会让幼儿表达对“过中秋”的感受,引发幼儿对当地中秋习俗的讨论和探究。

【说明】对幼儿来说,最深刻的中秋记忆往往与“吃”有关,但除此之外,中秋节在他们心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关于中秋,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文化内涵?这两个问题是本次活动开展应当围绕的话题。幼儿在讨论和表达的过程中,深化了中秋节的含义——中秋节是好吃又好玩的节日,是一群人去做一件事的节日。同伴的分享有助于引发他们对自己如何过中秋的关注,加深其对本土中秋习俗的认同感和探究欲。

活动延伸

发挥家长资源的价值,开展亲子做桂花糖芋头、制作麦饼的活动,感受无锡的中秋习俗。

户外亲子观察活动:等月亮

活动目标

1.能够持续观察,尝试用多种形式记录月相变化。

2.能通过观察和比较感知月相变化的周期性,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活动过程

教师以作品《等月亮》和古诗《古朗月行》为导入,抛出两个问题,引导幼儿做持续性观察记录。

问题1:月亮会有什么变化?

问题2:月亮什么时候会是圆脸盘?

【说明】教师鼓励幼儿使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持续性观察记录。幼儿通过观察与记录过程,对月相变化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鼓励家长带着幼儿阅读相关图书、去博物馆,了解月相变化。

自主阅读活动:《桂花香喷喷》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知道桂花是金灿灿的、有香味等基本特征。

2.了解桂花能做香包、桂花蜜等用处,能大胆表达想法和发现。

活动准备

《东方娃娃》智力版2024年第9期若干,纸,画笔,幼儿园资源地图。

活动过程

一、自主阅读作品《桂花香喷喷》,了解桂花的特征和用处

教师发放《东方娃娃》智力版2024年第9期,供幼儿利用闲暇时间自主阅读作品,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疑问或者发现。

【说明】《桂花香喷喷》用日历的形式告诉幼儿桂花是在秋分开花,其特征是金灿灿、有香味。有趣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画面,充分打开了幼儿的五感,仿佛闭上眼就能闻到桂花浓郁的香味。而且,他们知道幼儿园里也有桂花树,想要去收集一些。

二、小组行动,制定寻找桂花的路线图

幼儿分小组,制定在幼儿园或附近寻找桂花的计划和路线图。

【说明】这一环节考验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需要结合日常观察和资源地图,一步步缩小范围,讨论并制定收集桂花的路线图,然后去实地探究。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轻黏土、颜料、画笔等多元绘画材料,供幼儿创意表达喜欢的桂花制品。

2.亲子搜集关于桂花的常识,如品种、用途等,并及时整理和展示。

3.在科学区投放放大镜和桂花标本,供幼儿观察。

4.在阅读区投放相关主题的绘本,如《桂花雨》《打月饼》《桂花男孩》《从前有个月饼村》《咬秋》等,供幼儿阅读。

户外采集活动:探秘桂花

活动目标

1.在亲身观察、闻香拾桂的过程中,分析和比较桂花的外形特征。

2.能积极想办法用多种方式和工具收集桂花。

3.主动思考,锻炼解决问题和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凳子,梯子,收纳盒(筐),玻璃瓶,路线图,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寻找桂花

幼儿带着调查问卷和路线图,分小组行动,寻找幼儿园里适合收集桂花的场地。

二、采集桂花

幼儿借助各种工具采集桂花,当遇到桂花在高处时,幼儿可以迁移堆高活动的经验,相互合作,尝试用更换工具等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三、清晒桂花

再次阅读作品《桂花香喷喷》,了解清晒桂花的顺序,为酿桂花蜜做准备。

区角活动:酿桂花蜜

在区角中投放桂花、糖、蜂蜜、玻璃罐等材料,鼓励幼儿采集桂花并清洗、晒干,制作桂花蜜。

【说明】幼儿对故事《桂花香喷喷》中三花奶奶制作的桂花蜜念念不忘,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想试一试用幼儿园里的桂花能不能制作出桂花蜜。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合作;在一个多星期的等待过程中观察记录着玻璃罐里的变化,体验着期待的滋味。在中秋节这一天,无锡人会吃上一碗桂花糖芋头,幼儿制作的桂花蜜好了后,食堂用它煮了糖芋头,给幼儿品尝——这便是属于无锡娃的中秋节,就好像把秋天吃进了肚子里。

后记

《桂花香喷喷》是一个富有童趣、有香味的作品,充分打开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一遍又一遍饶有兴趣地阅读。桂花盛开在秋分时节,制作桂花蜜只留花瓣味道会更好,这些是幼儿在反复阅读中捕捉到的。在制作桂花蜜的过程中,他们细致观察、小心操作,学会了等待和发现细微的变化,开始更加细致地体察大自然,并且自然而然地用具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如:“桂花在雨后飘落下来,洒落一地,下起了桂花雨。”这便是大自然送给孩子们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