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执行者,也是教科研的活源头,受思想认知和专业素质影响,部分园所及教师只注重保育和教学,忽视教研工作的开展,不但不利于自身专业技能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发展。对此,幼儿园管理者应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尝试引入多样化教科研活动形式,吸引名师、教育专家参与进来,以观摩、评课、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综合素养,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现状
部分幼儿园尽管能够意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究其原因,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片面认为将幼儿看顾好即可,无须投入大量精力用于科研,加上幼师实际工作量较大,除教学之外还负责保育工作,很难抽出时间精力用于教科研活动设计与开展。二是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幼儿园仍沿用古板的教研形式,以讲授为主,教师只能机械接收,缺乏民主与自由。还有些幼儿园科研方向脱离幼儿实际需要,片面追求热点,教师自然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幼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有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会说不会做”;而有的教师则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参与科研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部分幼儿园为私立性质,管理者为节约成本,很少组织幼师进修培训,导致幼师整体教科研能力不足,对活动设计与实施效果产生不良影响。[1]
二、幼儿园教科研活动设计的优化策略
1.突出教师主体性,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科研活动是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围绕学生特点、教育现象与问题开展的认识活动,目的是探究教育教学规律,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突出教师主体性,依靠教师群体的力量与智慧,才能让教研事半功倍。首先,要求园长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亲自参与并带动骨干教师一同参与教研活动,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吸引更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强化科研意识。其次,园长还要营造平等民主的科研氛围,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会上不要“一言堂”,而是要平易近人,虚心听取意见,鼓励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当遇到分歧时也不能“一锤定音”,而要平等协商,使教师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样他们才能勇敢表达自我观点,并虚心接受意见。最后,还要立足实际情况,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包括日常工作中的困惑与难点等,将其纳入研究范围,通过现场观摩、小组讨论等方式,为教师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教师更容易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围绕幼儿的非正常行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从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出发探究成因,制订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2]
2.创新活动形式,变催眠曲为交响曲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一群人严肃地商讨各种话题,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教学经验交流,常常是少数教师唱主角,大部分教师甘当绿叶,对于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说,都是心理上的煎熬。长此以往,有些教师开始反感开会,他人的发言成为催眠曲,教科研活动效能逐渐降低。对此,幼儿园应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表达想法的平台,使催眠曲变成令人兴奋的交响曲,由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一是举办故事沙龙。幼儿普遍有爱听故事的天性,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便是“讲故事”。幼儿园可以采用故事沙龙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并非讲给孩子听,而是讲给教师听。例如:谈一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等,供其他教师吸取经验;还可以分享与小朋友相处时的感动瞬间、小美好;等等。听故事的教师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提出建议或意见,分析其他教师的做法是否科学、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等。与以往古板的教研会相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大脑始终处于思考状态,全体参会者都能参与进来。通过一次次经验交流、观念表达、思维碰撞,可促进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价值,制订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
二是开设名师工作坊及专家讲座。名师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方法,是青年幼儿教师学习的榜样。幼儿园可开设名师工作坊,欢迎全国各地的名师到园内与幼师交流、取经,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在沟通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提高活动质量;组织教师与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家交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邀请专家名师到园参与教科研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活动,由教师提出问题,名师专家从专业角度进行释疑与指导,并认真做出点评,提出合理建议。
三是师徒结对。幼儿园应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在教科研专题月活动中,以师徒结对的形式,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帮助新教师快速熟悉教学业务、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学技能,迅速成长为幼儿教育事业的生力军。师徒结对除了促进新教师成长之外,还要求新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老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共同助力幼儿发展。[3]
3.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与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综合素质不高、活动组织能力薄弱等问题,幼儿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一方面,注重培训学习,开展课堂展示活动。为园内全体教师提供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强化教研意识,开展单周年段学习周、双周教研组学习周活动,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快速成长为博学多才、受幼儿喜爱的优秀教师。同时,定期开展课堂展示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骨干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评价:一是能否满足幼儿学习需求;二是教师与幼儿间是否有效互动;三是活动目标制定和达成情况。在明确评课标准后,教师能够带着目的去听课,在相互观摩学习、研讨中不断成长,围绕幼儿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感受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浓厚的听课、教研、评课氛围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积极实践,促进幼儿发展。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将教育理论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过程。对此,教师应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实践型转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开展体育活动存在抵触心理,因为幼儿的自控力较弱,户外体育活动存在许多潜在危险,教师纪律管理难度较大,常常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活动内容缺乏新意,幼儿玩得不尽兴,活动量也未能达到。对此,教师组织开展专项教研活动,搜集相关资料,认真研究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结合幼儿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设计出“扭扭虫”这一教育活动,利用大布袋作为活动器具,让幼儿进入布袋内扮演“扭扭虫”开展体育活动。这种新颖的游戏形式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受到广泛欢迎。在试教阶段,幼儿兴致勃勃,但通过脉搏测试发现,幼儿活动量在准备阶段便已达到高潮,不利于后续活动的高效开展。对此,教研组再次集中研讨,建议教师优化活动设计,设置“慢慢爬”“滚一滚”“休息一会”等口令,使“扭扭虫”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并将四路纵队改为十字梯队,使更多幼儿参与进来,缩短等待时间,增加“运粮食”的情境,由此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还可有效控制活动量。[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师更应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不断优化设计教科研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对此,幼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极参与新型教研活动,在浓厚的学习与交流氛围中,与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互动,并围绕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人性化游戏,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园教科研活动应以幼儿发展为本[J].幼儿教育,2020(10):005-007.
[2]李慧丽.基于关键经验获得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22(12):44-46.
[3]贺为民.儿童的“生态园”:对幼儿活动空间设计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23(9):47-50.
[4]马兰香.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园环创设计策略分析[J].颂雅风,202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