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让幼儿在园活动的指导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何确保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如何提升农村幼儿园室内区域的游戏质量?对此,我们从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上下功夫,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从转变观念、创设环境、材料投放及组织方法等方面为农村幼儿园室内区域“活游戏”的组织与实践开出“新方”,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主动构建,在玩中学。同时,鼓励教师主动开发“活游戏”,砥砺专业品格,达到师幼双赢的目的。
一、制订区域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贵阳市2016年颁发的《关于在贵阳市创建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县按区域划分形成东、南、西、北四个片区进行责任区建设,充分发挥县域内优质园的引领作用,采取公带民、强带弱等方式,形成了《开阳县区域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县域内教师要结合本园条件和幼儿发展需要灵活创设区角活动,并通过培训、观摩学习等形式,帮助农村幼儿园尤其是边远乡镇幼儿园教师建立创设活动区的意识,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在实践过程中还制订了区域活动工作方案,出台区域活动评比文件,形成了区域活动教研活动方案,梳理形成农村幼儿园室内区域“活游戏”创设与组织指导手册,促进了农村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发展。
二、构建区域活动“3个三”工作机制
通过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创建与管理模式,我县带领各园尝试将区域活动评比获奖纳入教师“绩”的板块进行考核,形成了考核“激励三机制”(即责任区考核机制、幼儿园年终考核机制、幼儿园绩效分配机制)和教研“联动三机制”(即片区幼儿园间联动机制、责任区三级联动机制、家园社三联动机制)。在研究实践期间,我县坚持以强带弱,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有效提升了县域区域活动质量。我县还开展了区域评比活动,制定并完善“评价三机制”,即区域活动评价、幼儿园半日活动评价、区域观察评价。本着以评促提升的原则,我县以自评、互评、他评的方式构建区域活动评价表、班级观察记录表、半日活动评价表系列评价体系,帮助各园完善工作机制构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形成区域活动“5个三”组织策略
以《指南》为依据,我县通过县—责任区—责任园三级教研,层层推进区域活动组织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5个三”组织策略,帮助一线教师高效组织区域活动。
空间规划三形式:结合县域内各园现有空间进行实践研讨,合理规划,形成空间规划三形式。小空间大利用,即生均面积较小的幼儿园对室内空间重新规划,打破常规按区角布置规划空间的形式,将材料柜靠墙摆放,以材料超市的形式将材料按功能进行摆放,如工具类、自然类、半成品类、操作类等,幼儿按需取放材料,将更多空间留给孩子活动。大空间优化用,即将生均面积较宽敞的幼儿园室内空间按照功能划分,打造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区域,并赋予功能区多面性,打破空间限定,幼儿可在各空间里自由切换,同时又遵守区域制度的约束,发展规则意识。公共空间组合即用,室外走廊等公共空间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也可创设娃娃家、情绪小屋等公共区域,便于幼儿进行游园类活动,同时室内睡房也可和活动室组合利用,创设角色表演区、体能锻炼等多种综合性区域。
教师三角色:在区域活动组织中,教师逐步形成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意识,并担任游戏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三种角色。
区域活动组织三部曲: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区域活动组织“三部曲”,有效指导了我县区域活动的开展。第一部:组织幼儿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做区域活动计划;第二部:幼儿自主选择区角活动,教师分区观察,有效支持幼儿活动;第三部:开展多元性评价。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了解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以参与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准确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需要,并据此进行观察分析,引导幼儿入区并愉快游戏。
教师介入三时刻:在实践中总结出教师有效介入的“三时刻”。第一,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安全问题时,老师立即制止幼儿的不当行为,避免事故发生,保证活动继续进行;第二,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做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平等对话,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和分享经验的机会,让他们对下一次的区角游戏充满期待;第三,在幼儿的主动邀请下,以游戏者身份介入,与幼儿平等游戏。
材料投放三原则:根据自主游戏理念及游戏材料投放的要求“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梳理出材料投放的三个原则。一是阶段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按年龄阶段和幼儿游戏的进行情况投放和调整适宜的材料;二是层次性,教师组织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三是丰富性,材料投放应该种类丰富,数量充足,让每名幼儿都能玩,尽情玩。
通过开展全县域内各公办、民办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评比,教师掌握了区域活动组织的方法,能够灵活应用空间规划策略及材料投放策略,完成打破空间、打破材料的蜕变,使室内区域活动“活”而有效。
四、区域活动“活游戏”的推广应用
通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活教育”的理念入脑入心,提炼出有效的区域活动组织方法,并在区域活动中灵活应用。2021年,教研室联合杜元巧名园长工作室、省级名师杨菊工作室、李京蓉工作室向全市交流展示,大大提升了本市各区县教师区角创设与组织的能力。各园教师积极发挥创新能力,让只为美观而创的“墙饰”真正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活动墙”;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游戏材料有效投放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变“死材料”为孩子游戏的“活宝贝”,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总之,室内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游戏,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活动,在帮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县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有效的区域活动组织方法,鼓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灵活应用,并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理解游戏材料有效的投放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