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本课程开发中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2024-10-30 00:00:00肖婷黄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9期

班本课程开发中的深度学习以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强调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来挖掘有意义的课程生长点,为幼儿探索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对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缺乏对幼儿的深入引导,导致幼儿对环境的探索浮于表面。对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在班本课程开发中渗透深度学习的意义,结合对幼儿认知规律的了解,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活动,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借助互动环境,捕捉学习兴趣

深度学习注重幼儿和环境的自然交互,因此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要重视对环境的创设,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和环境互动的需求,让幼儿可以沉浸在各种环境当中,在和环境的互动中萌发感兴趣的探究点。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认知规律的分析,创设出更加符合幼儿需要的互动环境,并且根据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捕捉幼儿的兴趣,找到课程创设的方向。

例如,在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以种植园作为环境,组织幼儿展开活动,寻找班本课程创生的契机。在种植园中,幼儿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对幼儿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对树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将树叶放在了水面上,发现树叶并不会沉下去;有的幼儿将树叶整合在了一起,用树叶在地面上创造出美丽的图案;有的幼儿将不同的树叶进行了比较,发现树叶的颜色有很大的不同……看到幼儿的各种表现,教师展开思考:幼儿对树叶如此感兴趣,如何才能够将KFrIeCHbe0KB2vDqMOFotsOu2sqM6c1vQbcGoDELloY=树叶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随之,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出了“小叶子的大冒险”这一活动,让幼儿可以持续、深度地展开对树叶的探索。

总之,教师要注重幼儿对环境的反应,探索值得挖掘的生发点,改变过去班本课程开发过于依赖教师经验的问题,让班本课程真正建立在幼儿的实际需求基础之上。

二、生成问题情境,激发深度思考

幼儿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浅表,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幼儿对现象的深度思考。教师要注重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认知规律,把握好问题情境的内容、难度,避免幼儿产生畏难的情绪。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借助问题情境激活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展开“我来搭建滑滑梯”活动,让幼儿利用桌椅、积木、攀爬架、玩具等,搭建出各种各样的滑滑梯。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发现桌椅、积木等材料无法搭建出滑滑梯,便停止了游戏。教师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桌椅和积木搭建出的滑滑梯上滑下来?通过将正常的滑滑梯和自己搭建出的滑滑梯进行对比,幼儿发现了坡度不够的问题,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来解决?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幼儿产生了创造坡度的想法。有的幼儿将垫板、积木等组合在了一起,制造出了有坡度的滑滑梯,虽然因为积木不够稳定,导致滑滑梯塌了几次,但幼儿从中受到了启发,不断地调整材料,改进滑滑梯的坡度,最终成功制作出有使用价值的滑滑梯。如此,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基本的问题解决模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引导,增强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搭建多元支架,促进深度探究

深度学习的实现仅仅依靠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促进和引导。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进行指导,从而让幼儿的活动持续且深入。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支架来为幼儿提供指导,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1.情境支架

情境支架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需求,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引发其主动学习、想象创造的情境,让幼儿可以在情境当中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幼儿对环境的深入探索。在构建情境支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兴趣特征展开分析,设置出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性的情境支架,从而为幼儿主动和环境互动创造良好的空间。

例如,在“小小陶艺师”活动中,需要幼儿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展开对泥塑的探索,感受泥塑的乐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实践兴趣,教师搭建了情境支架:母亲节快要到了,为了感谢妈妈平日对我们的照顾,就让我们动手给妈妈做一个陶艺品吧!如此,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实践的目的是什么,进入角色,思考妈妈喜欢的物品,展开艺术创作。

又比如,在“动物乐园”活动中,幼儿需要扮演各种小动物,在表演中展示出不同小动物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教师搭建情境支架:摄影师想要给小动物们制作一个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那么,小动物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展示自己的特征?如此,能够让幼儿进入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角色,思考“自己”的特征,并将其生动灵活地演绎出来。

总之,教师要重视对情境支架的使用,借助情境支架来增强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在情境支架的搭建中,教师也要注重灵活使用语言、信息技术、实物等手段,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激发幼儿的兴趣。

2.表征支架

表征支架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图像、视频、实物等资料,让幼儿可以收获直接的信息,建立起表征,为幼儿独特的表达奠定基础。表征支架能够增加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创造,学会运用符号、图式等手段去展示自己的想法,使幼儿的思维进入更高的水平,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用枝条搭建楼房”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粗细、长度的树枝,让幼儿模仿小鸟搭建巢穴的行为,用这些材料来搭建出楼房,思考如何让楼房更高、更大、更稳定。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入了一些符号、图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搭建活动。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了小鸟搭建巢穴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形成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接着,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纸张和画笔,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搭建思路,并使用各种符号来表征自己的意图,促进幼儿思维的迁移、整合、应用,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深度学习体验。和直接让幼儿去搭建相比,表征支架的引入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展开活动,实现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想象力的提升。经过不断训练,幼儿的表征方式也会越来越丰富。

3.榜样支架

榜样支架是指教师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借助榜样的正面激励引导作用,让幼儿了解一些正确的、有创意的做法,进而带动幼儿的深度学习。榜样支架的搭建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学习,为幼儿提供进步的动力,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从活动中得到进步。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值得推广的行为,寻找适合的榜样支架。

例如,在“动物乐园”这个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很多幼儿都是基于动作、叫声这两个角度来模仿各种小动物,但有几个幼儿在动作的基础上添加了故事情节,配以相应的表情,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教师让这几个幼儿公开表演,并且鼓励他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以他们为榜样,推动其他幼儿创新自己的表演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对小动物不熟悉的幼儿可以询问其他幼儿或者教师。如此,能够让幼儿在榜样的支持下更好地参与活动,释放潜力。

4.问题支架

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活动中难免会遇到较多问题。对此,教师有必要基于幼儿遇到的困难、困惑,搭建问题支架,让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挑战自我,展开更多的探究学习,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提升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分析,了解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发展水平,采取适合的方式来给予幼儿支持,挖掘出幼儿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小纸张,大秘密”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式展开对纸张的探索,让幼儿去了解纸张的性质。在将纸张和水进行接触时,有的幼儿发现纸张被水浸湿了,有的幼儿却发现纸张不会被水湿透,这是为什么呢?在幼儿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展开对不同情境的观察,幼儿很快就发现,如果直接把纸张放在水里面,那么纸张会很快湿透。但是,如果将纸张叠成一个小船,那么纸张就不会湿透了。随后,教师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实验,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3WLgl2z5mTpjFbS3Gi4Bn86l/3Wnsys3wFIEawMMpuk=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幼儿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幼儿之间的思想碰撞,让幼儿可以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四、重视成果分享,引导认知迁移

交流分享是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借助和他人的交流互动,幼儿能够摆脱自身的思维局限,在吸收他人经验的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的成长。因此,教师要重视成果分享,让幼儿在过程记忆、成果展示等活动中产生新的兴趣点,为幼儿的持续探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成果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还有哪些值得探究的新问题等产生深入思考。

在成果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观点,让幼儿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就感,增强幼儿对解决问题的兴趣,让每一名幼儿都可以在参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例如,在“小花瓶大世界”活动中,幼儿需要使用泥巴来制作一个花瓶,并且用绘画来为花瓶增添情趣。在幼儿完成实践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说一说自己在泥塑过程中都收获了哪些经验,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作品还存在哪些不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可以互相点评,分析其他幼儿的作品存在哪些不足及亮点,从而让幼儿在成果展示中吸收更多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从趣味性、美观性、实用性等角度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鼓励幼儿思考泥塑的更多应用价值。

五、结语

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中渗透深度学习的思想,能够让教育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强化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实践性,让幼儿的活动更有价值和意义,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发现当前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幼儿的实际需要来探索更加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创设互动环境、设置问题情境、搭建促学支架等方式,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认知规律的了解,释放出幼儿自身的成长潜能,逐步挖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