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吴语(苏州话)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记忆的语言遗产。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吴语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在幼儿园实施吴语渗透式教育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渗透,构建融合吴语元素的语言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习得吴语,传承吴地文化。文中详细论述了吴语资源库的建设、“全感官沉浸式”物质环境的创设以及“三位一体”人文环境的构建策略,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教育成效评估体系。
一、准备: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吴语教育资源开发
(一)吴语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原则
吴语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传承地方文化、维护语言多样性的关键,也是丰富幼儿园渗透式教育内容、提升语言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资源开发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吴语的原真性,确保所开发的资源能够真实反映吴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其次,注重资源的多样性和适用性,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学习需求。最后,强调资源的共享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促进资源的广泛传播和长期利用。
(二)吴语资源库的建设与实施
1.人力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是吴语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合人力资源,包括:邀请当地吴语专家、学者参与资源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支持;培训幼儿园教师,提升他们的吴语教学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同时鼓励家长和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源开发团队。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确保了资源库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2.物质资源开发
物质资源的开发是吴语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和幼儿认知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吴语物质资源,如:收集、整理和改编了适合幼儿学习的吴语资料、图画书、音像资料等传统教学资源;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吴语学习软件、在线互动平台等。我们还注重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组织幼儿参观吴语文化展览、观看评弹表演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吴语的魅力。
3.吴语资源库的利用
吴语资源库是实施吴语渗透式教育的重要依托。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丰富资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交流,如早晨入园时的问候、午餐时的对话等,让孩子在无痕的环境中接触并熟悉吴语的基本词汇和常用表达。教师和家长也根据资源库中的素材,设计灵活多变的非正式学习活动,如家庭中的吴语对话练习、社区内的吴语文化体验。我们还邀请资源库中有名望的专家前辈们来园与幼儿近距离接触,在互动中体验吴语的魅力。通过这些具体的渗透式策略,吴语资源被有机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在自然、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吴语的熏陶,从而提高吴语渗透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执行:生态语言视角下幼儿园吴语渗透式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沉浸式全感官”的物质环境创设
1. 听觉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可以播放吴语儿歌、童谣和故事等,让幼儿在入园、离园、午餐前后等时段都能听到吴语的优美旋律;在大厅等公共区域放置有声故事机,幼儿经过时可以随时点击播放。
2. 视觉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等设置吴语文化墙,展示吴语童谣、民间故事挂图等元素,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吴语元素。教室墙面上利用图画表征等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式打造吴语词汇墙,展示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吴语词汇或短语。在图书角投放吴语绘本,引导幼儿阅读吴语故事,感受吴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教室内外还设置多种吴语主题的小景观及互动装置,吸引幼儿的目光,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嗅觉环境的创设
将桂花树、银杏树、茉莉花等具有浓郁吴文化气息的植物栽种在园内,让幼儿探寻这些植物的气味;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中,如中秋节,可以引入吴语地区特有的香料或香囊,让幼儿体验到吴文化的独特气息。
4. 味觉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的膳食安排中,加入吴语地区的特色美食;举办“吴文化美食节”,让幼儿品尝吴语地区的传统小吃,如小笼包、汤圆等,通过食物的味道加深他们对吴语文化的印象。同时,鼓励幼儿参与制作这些美食的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直接感知。
5. 触觉环境的创设
在班级的吴语角摆放一些与吴语文化相关的玩具、手工艺品等,供幼儿观察和操作。这些物品包括传统的丝绸、缂丝织物、金砖作品、手绘扇子等,让幼儿通过触摸感受吴文化的质感。
通过这些具体的全感官沉浸式环境创设措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自然、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吴文化的熏陶。
(二)“三位一体”的人文环境建设
1.园所引领:政策与活动支持
园所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组织者,承担着引领和推动吴语渗透式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明确将吴语教育纳入园本课程体系,确保其在日常活动中的地位和时间安排。鼓励教师参与“苏州话辅导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吴语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实施吴语渗透式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园所还定期举办吴语文化节、吴语歌唱会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吴语的兴趣和热爱,营造浓厚的吴语和吴文化氛围。这些政策的制定与活动的举办,不仅彰显了园所对吴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也为吴语渗透式教育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家庭助力:家园共育模式构建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对于吴语渗透式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积极构建家园共育模式,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文化认同和家乡自豪感对孩子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家长重视语言文化的教育。我们还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吴语与幼儿交流,为幼儿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此外,园所还邀请家长参与吴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共同策划吴语亲子游戏、家庭吴语角等活动,让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吴语的魅力。
3.社会助推:多元化的资源与合作机会
为了拓展吴语渗透式教育的边界和视野,我们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鼓励幼儿参与图书馆或苏州广电举办的各类苏州话活动,丰富幼儿的体验,让幼儿有机会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吴语能力;邀请语言学校的讲师来园进行吴语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助推策略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也增强了他们对吴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推动吴语教育的发展。
三、评估:幼儿园吴语渗透式教育的成效评价与反馈循环
(一)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客观、准确地反映幼儿园吴语渗透式教育的实施效果,包括幼儿对吴语的掌握程度、兴趣变化以及认同感的提升等方面。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评价内容应涵盖语音、词汇等多个方面;客观性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发展性原则,关注幼儿的长远发展,鼓励他们在吴语学习中的持续进步;参与性原则,鼓励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主体参与评价过程,形成教育合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语音掌握评价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正确的吴语发音尤为重要。我们在构建语音掌握评价指标时,主要关注幼儿发音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自然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录音分析等方式,评估幼儿在吴语交流中的发音表现。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语音测试任务,如模仿发音、简单对话等,以量化方式评估幼儿的语音掌握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分强调发音的完美性,而应关注幼儿的整体语音面貌和进步趋势。
2.词汇积累评估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评估幼儿的吴语词汇积累量时,我们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日常活动中的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的吴语词汇种类和数量。可以设计专门的词汇测试任务,如词汇匹配、看图说词等,以检验幼儿对特定词汇的掌握情况;通过家长反馈和家园联系册等家园共育方式,收集幼儿在家中使用吴语词汇的情况,以全面了解幼儿的词汇积累状况。在评估过程中,应注重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多样性而非单纯追求数量。
(三)评价方法与工具选择
在幼儿园吴语渗透式教育的评价中,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除了传统的观察记录、面对面交流外,还引入了现代技术手段,如语音识别软件、在线互动平台等,以辅助评价过程。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精度,还增加了评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机制
对于收集到的评价结果,我们建立了系统的分析和反馈机制。首先,组织专业团队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关键信息和趋势,形成评价报告。其次,园所内部定期组织教师会议,分享评价经验,讨论吴语教育问题,不断优化教育方案。再次,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吴语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成就,作为幼儿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评价结果被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幼儿吴语学习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