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随着小区配套型幼儿园越来越多,家长就近选择适合的园所越来越便利,区域性幼儿入园难的压力大大减轻。本园作为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所幼儿园,面临园区小、班级多、户外整块空旷的活动空间有限的情况。为拓展幼儿户外游戏空间,我们将幼儿园的公共走廊、楼道、灌木丛、绿化带等狭长流畅的通道空间也利用起来,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通道只是户外场地的补充,缺少设计
在场地设置中,老师们容易忽视通道场地的创设,大多在此空间投放一些材料,将其视为户外场地的补充,而没有很好地将这片空间设计和利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每当轮到部分幼儿在这片区域活动时,经常出现漫无目的地走动、追跑、躲藏的现象,还有些幼儿聚在一起聊天,材料则散落在一旁无人问津。
(二)材料发挥空间受限,并不适宜
在通道区域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往往是球、绳、木制积木、圈、跨栏等,由于场地的特殊性,这些材料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比如:在狭长的空间,幼儿无法像在操场那样将材料完全铺开,很难设计和拼搭大型建筑。这样一来,幼儿没玩一会就丧失了兴趣。
(三)幼儿有兴趣参与,缺少材料支持
在观察中,教师也发现有小部分幼儿会自发地创设情境开展游戏,比如:有两个幼儿会把操场上的小车骑过来,在灌木丛中绕来绕去玩“过弯道”的游戏;有的会在绿化带使用落叶、积木等开展角色游戏,但缺少更丰富的材料和游戏情境的支持,这类游戏往往持续的时间不长。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大班幼儿在“通道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补充户外场地资源的不足,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促使幼儿在通道游戏中能爱玩、会玩并有创意地玩。
二、研究构架
(一)核心概念:通道游戏项目
通道游戏项目,是指利用幼儿园灌木丛、楼道等狭长流畅的室内外空间,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并整合小区自然户外环境,鼓励幼儿自主自发开展的游戏项目。我们通过多人竞技型项目、主题探究式项目、自主设计类项目等形式,利用场地“园区与小区”相融合、材料“通用与选择”相融合、项目“集体与菜单”相融合的预制套餐式策略,依托社区运动资源,融入游戏要素,满足幼儿户外运动需求。
(二)设计理念
1.满足户外运动需求
户外运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练习、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打通多维度空间、多方式融合为幼儿创造了最大限度的运动空间,满足幼儿户外运动的需求。
2.依托社区运动资源
通过利用社区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例如:幼儿园户外的草地、广场、上下坡等都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锻炼的区域,依托社区运动资源,可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规则意识和环保意识。
3.融入游戏要素
通过打通多维度的空间,幼儿在运动中能自主生发相关游戏,从而满足自身的各类发展需要。例如:幼儿能在交通运行过程中生发对数概念的学习、在道路设置过程中提升对空间概念的学习、在社区运动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等。
三、指向“内外兼容”样态的通道游戏活动
(一)户外空间融合:“园区+小区”
1.园区空间灵活整合
我们结合幼儿园草地、石子路、后厨这三块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为幼儿创设了富有情境的小车区通道游戏环境,设计了以“交通亭”“快递站”为站点的交通路线,可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快递员、交警的工作特征,了解交通规则。
2.小区空间合理加入
在通道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将小区中适宜的通道场地,如幼儿园大门过道、前厅广场、小区绿化道等综合利用起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入不同的场景设计,鼓励幼儿从园内“走”出去游戏。
(二)游戏材料融合:“通用+选择”
1.游戏通用材料投放
我们选择了具有塑胶场地、木板地的区域作为游戏场地,同时投放通用的高、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有红绿灯、交通方向等指示牌;低结构材料有木板、弯道等,这些适用于所有游戏项目,幼儿可自由组合,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不同项目材料分选
根据通道游戏项目主题的不同,幼儿可自行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例如:在竞技类游戏中,教师可投放如分组旗、队牌等材料;在自主设计的游戏中,教师可鼓励幼儿自行寻找、设计、建构游戏材料,并开展游戏。
(三)通道项目融合:“集体+菜单”
1.集体活动关注合作
随着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他们更喜欢参与团队合作式的游戏。因此,在集体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可开展对抗赛、接力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团队合作的方法及意义,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个性项目促成长
教师应以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为基础,支持幼儿探索不同的通道空间与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如: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类型的滑板,并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通道场地开展游戏。有的幼儿能力较弱,适合平坦一些的场地;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在丛林、灌木、石子路上游戏。
四、研究效果:满足幼儿户外运动个性需求
(一)满足了幼儿户外运动需要
一方面,通过对园内外运动空间的整合,我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的运动需求,并做到空间的最大利用,打破了社区型幼儿园场地狭隘的局限,充分挖掘场地优势,让每个幼儿都有交流、交往、运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各区域间既保持有相对固定、常规的游戏项目,也加入了需要幼儿参与建构、设计的游戏,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游戏,也有难度相对较大的游戏,充分满足了不同幼儿的运动需求。
(二)增强幼儿个性运动经验
首先,通过对园内外空间的融合,幼儿的户外运动需求得到了最大满足,他们能根据自身需求及时提出要求并做调整,提升了幼儿的户外运动经验。其次,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运动材料,以自身兴趣和需要运用材料。与此同时,他们也能通过自行协商、讨论找到最佳的整理材料的办法,这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运用材料的经验。最后,在不同主题的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协作解决问题,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经验的发展。
(三)助推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通过滑行区通道游戏的实践,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并能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幼儿由被动变主动,不仅积极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开始影响周围同伴遵守交通规则。此外,在多主题的游戏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请幼儿自行商讨游戏内容、路线规划等环节,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幼儿的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即使是面对充满挑战的运动,他们也能坚持完成,无形中磨炼出敢于挑战、乐于坚持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