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冒险与成长

2024-10-30 00:00:00陆纯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9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健康领域围绕“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个方面,强调要支持、引导幼儿进行户外游戏,通过游戏观察与适时介入不断强化幼儿的游戏体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户外体育游戏具有自由、开放的特征,且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冒险性,对大班幼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为拓展户外冒险游戏空间,教师应提供对应的材料与环境支持,准确把握冒险游戏的“尺”与“度”,及时解决幼儿冒险游戏中的困难与问题,兼顾冒险体验与安全,为游戏活动提质增效。

一、自主探究,感知户外冒险体育游戏之“多趣”

《指南》强调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创设个性化、多元化的户外游戏环境。冒险游戏是户外活动的分支,具有挑战性、冒险性与风险性。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前,教师应提前为幼儿准备相关的材料,如箱子、木梯、绳索、轮胎等,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后,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阶段1】

在一次活动中,幼儿面对材料开始了探索尝试。岚岚小心地靠近蹦床,捏了捏蹦床说:“老师,这个蹦床是干什么的,安全吗?”旁边的然然说:“可以站在上面跳一跳,蹦起来,很好玩。”说完就站到蹦床上跳了起来。其他幼儿看到也陆续围了过来,冉冉站在地上观察着蹦床的弹性变化,轩轩一个猛劲“坐”在蹦床上,谁知身体一歪就倒了下去,大家纷纷大笑起来。看到大家玩得这么开心,岚岚终于鼓足勇气想要试一试,在同伴的鼓励帮助下,他先用一只脚踩上去试试蹦床的弹性,渐渐地,整个人都站在蹦床上开心地蹦跳起来。在相互帮助与支持下,幼儿对箱子、木梯、轮胎等游戏材料展开了更多探索与尝试。

可见,冒险游戏的实施需要材料、同伴支持与教师引导等多种支撑,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自然消除恐惧心理,接触、体验游戏材料,进而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多种挑战。

二、深度建构,体验户外冒险体育游戏之“多变”

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积累,幼儿对冒险游戏也有了更多期待,岚岚和然然也顺利融入游戏。一段时间后,他们已不满足于体验冒险游戏的趣味,萌生了新的想法:“老师,能不能把爬梯放在凳子这里?”“这样难度会增大,需要怎么摆呢?”听完教师的回答,幼儿讨论起来,决定分工合作。

【阶段二】

岚岚、依依、轩轩、乐乐把凳子“一”字摆好,乐乐和杰杰把爬梯的一端抬到最后一个凳子的位置,摆放完成后,轩轩第一个尝试起来。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到达最高处时,轩轩想要站立起来,但同伴纷纷提醒他太高了不安全,轩轩便紧紧靠着爬梯顶端顺势跨到凳子上,来到了“穿越独木桥”的环节。走独木桥时,轩轩小心地左右脚交替行进,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整个过程,其他幼儿也看得非常仔细,不时提醒轩轩。到达终点后,大家纷纷为轩轩鼓掌庆祝。

有了轩轩的尝试,其他幼儿也开始了这次冒险旅程。于是,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从梯子站到了独木桥上。没想到,多人行进时遇到了一些“突发情况”:幼儿爬梯子、过独木桥时,没有人负责扶稳梯子,使得梯子与凳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容易踩空;幼儿在独木桥上的行进速度普遍较快,岚岚从凳子上跌落了两次,并且还出现了拥挤、轻微推搡的情况。注意到这些问题,教师及时介入,固定好梯子后,请幼儿根据“后扶前翻”的规则进行,即后面的幼儿要扶住爬梯,等前一个幼儿踏上独木桥后再开始爬梯。同时,也叮嘱幼儿在“独木桥”上按序低速通过,不推搡。解决了前述两个风险点,游戏得以顺畅进行。

幼儿在积累了一定的游戏经验后提出增加游戏难度,教师权衡后予以支持,并引导幼儿创新游戏玩法、分工合作。随后,教师请轩轩做爬梯示范、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待其他幼儿了解游戏环节与注意事项后,再集体进行,必要时,教师适时介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挑战自我与战胜自我的喜悦,爱冒险、爱挑战的天性也得以满足。

三、资源整合,厘清户外冒险体育游戏之“多维”

伴随户外冒险游戏的推进,幼儿的愉悦感、挑战欲和冒险欲被进一步点燃,他们开始寻求整合园所资源,在探索中拓宽冒险游戏的场景。

【阶段三】

然然:上一次的独木桥真刺激,还想再玩一次。

依依:要不我们加入新的关卡?

杰杰:我们玩一次丛林探险游戏吧!

岚岚:我们可以把这个圆筒当作黑黑的隧道。

依依:这个位置太小了,施展不开,需要更大的位置。

轩轩:可以将滑滑梯作为终点,然后加入躲避“纸弹”“障碍跑”的游戏。

……

讨论过后,幼儿开始整合现有资源,准备游戏材料。乐乐在制作“纸弹”时说道:“如果关卡太多的话,我们很容易走错。需要一张地图写明每一个关卡。”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用马克笔在卡纸上画下了游戏项目,最终确定了三个游戏关卡:“穿越独木桥”“一起向前冲”“投掷小能手”。

这三个游戏分别涵盖了常见的冒险游戏类型:“穿越独木桥”属于高度游戏,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攀爬与平衡能力;“一起向前冲”属于高速游戏,幼儿朝目标高速冲刺,要灵活躲避,观察周围事物,存在与其他幼儿或者障碍物的碰撞风险;“投掷小能手”属于混战游戏,幼儿相互投掷纸团。通过对园所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与自制游戏道具,幼儿从多维度认识到冒险游戏的可玩性与挑战性,增强了自信心与能力感。

可见,幼儿对冒险游戏的认知已从理解、分析阶段发展到对比、创造与应用阶段。教师在观察中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巧妙地融入了高度游戏、高速游戏、混战游戏等游戏类型,丰富了冒险游戏的层次性,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本次户外冒险游戏的开展,使得幼儿在每个阶段都加深了对冒险游戏的认知与体验,从恐惧、尝试到创造,幼儿在一次次探索中积累了冒险游戏的经验,提升社会交往与抗风险意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团队协作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与动手能力。此外,三个阶段的观察与记录也让教师在明确观察目的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记录下幼儿的行为,予以鼓励与引导,把握介入的时机,从而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