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彰显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知识板块,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读促写、以写解读”理念的应用能够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适宜的素材,并深度剖析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手法,助力学生积攒写作素材并学习写作技巧,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章阐释了中职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应用的意义,并对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了浅析,希望能够给予中职语文教师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语文是中职院校中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无论就读于哪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语文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思维拓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新时代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能使语文课堂具备更强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应用写作的方式锻炼自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中职语文教学应用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丰富语文教学形式
中职院校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院校中的教师与学生都会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这也使教师在备课、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很少主动地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应用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完全把控课堂,根据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及专业思考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学课堂会具备更高的参与性,学生能够与教师探讨阅读文章的相关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另外,在写作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也会对教师讲解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应用,促进了学生对写作方式、写作技巧形成深度记忆,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提升阅读与写作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单独教学阅读与写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获取文章知识,很少会实践应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只有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才能够促使学生对优秀的阅读素材进行模仿、续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完全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教学而言,亦是如此。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与训练方式下,教师会设定特定的写作主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表达习惯、语文能力开展写作,在教师写作评价不够精细的状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而在阅读的促进下,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优秀的写作技巧与方式,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实践,这促进了学生拓展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辅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网格
中职院校许多学生都呈现语文基础不好的学习状态,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网格。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会在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教师在讲解阅读知识的同时会对文章进行特例分析,还会剖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阅读同类型文章巩固知识,这能够使课堂教学主题更加明确,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学习要点,促进学生知识网格的构建。另外,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还会总结课堂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概括、练习进行知识的应用,这都能够让学生快速找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网格的构建。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创新阅读形式,丰富阅读内容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理解能力的有效渠道,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教学,使其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具备亮点,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积攒更多写作素材。
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仅依靠教材中少量的文章很难达成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详细地讲解教材文章,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进行课外阅读引导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自主需求与喜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书籍,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将阅读看作有趣的事完成,而不是任务。
2. 运用信息技术阅读文章。除纸质书籍的阅读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分享数字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阅读文章,创新学生的阅读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可以分享电子书给学生,还可以分享社会热点新闻、社会热点讨论话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关键信息。对学生而言,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能够对其能力的锻炼更加全面,使学生对每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写作时能够区分不同文体的写作需求。另外,学习并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分享时事热点信息,让学生对社会现状有基础的认知,并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判断自身的未来规划,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清晰。
3.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方式促使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找到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并详细地分析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人物情感、故事情节,这既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够促使学生总结文章写作手法、写作亮点,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师讲解《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描写的是故都的秋天,为什么没有写出故都秋天中的著名风景”“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但是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的秋,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剖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人物情感,促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视角审视文章,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及情感的理解。
(二)深化语文阅读,奠定写作基础
在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阅读环节的开展不能局限于阅读行为,教师还需要通过阅读的深化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文章的思考、写作手法的学习。在完善的阅读流程下,学生的阅读行为会具备更好的能力提升效果。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只能简单总结阅读文章的主要情节,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及优质素材记忆不够深刻,在后续写作时也很难进行完整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中进行思维引导,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深化,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与写作技巧的学习,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素材的积累。优质的素材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基础要素,许多中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表现出“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不知道怎样表达自身的想法”等情况,这些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写作的流畅性与写作质量。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积累优质素材,将自身在阅读文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摘抄汇总,并定期阅读,促使学生将优质素材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写出的文章中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2. 详细讲解写作技巧、手法。不同的阅读文章应用到的写作技巧、手法不同,教师在进行阅读文章讲解时不能只注重文章情节的解读,还需注重文章写作方式的剖析,让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理历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辅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并在后续的写作训练中对写作手法、技巧进行应用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在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时,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加清晰地阐述个人观点,抒发情感时也会具备更强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
(三)创新写作训练,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是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设定的要求、主题表达个人思想、观点,切实应用阅读教学环节中讲解到的写作技巧、方式,这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写作包括审题、立意、构思、创作等多个环节,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从构思、创作入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题、立意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息息相关,在阅读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因此,教师需要搞清楚写作训练的重点要素,通过不同的写作训练模式锻炼学生的构思及创作能力。
1. 对文章进行仿写。仿写是较为简单的一种写作模式,可以作为随堂训练存在。在教师讲解阅读文章时,当阅读文章中出现了较为典型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该手法进行仿写,通过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应用,促进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 对文章进行改写。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类的阅读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可以向学生安排改写任务,让学生对部分内容、情节进行二次创作,这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又能够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展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写作,使阅读文章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欲望。如《龟兔赛跑》《愚公移山》等童话故事或神话故事都具有改写的基础条件,教师可以某一个童话、神话故事为主题,让学生对情节进行改写。
3. 对文章进行续写。有一部分阅读资料中会留有悬念,或教材中摘取的资料为节选材料,没有对结局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安排续写任务,由学生根据自主思维与情节的变化情况对文章进行续写。比如,在讲解《窦娥冤(节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情节判断“窦娥是否能够沉冤得雪”,对文章进行结尾的续写,这一续写能够彰显出学生的自主思维,又能够让学生在续写时模仿原作者的写作手法,从内容与写作技巧两方面提升学生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本就具备较多的共性,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阅读目的与目标,对阅读文章进行深度的剖析,强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在得到良好阅读效果的基础上,学生对语言应用、语言逻辑会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在仿写、续写、改写的写作训练任务的锻炼下,学生的写作技巧掌握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进而提升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霞.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23(33):36-38.
[2] 王静怡. 强化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J]. 格言:校园版,2023(09):41-43.
[3] 董金梅.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以说理文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为例[J]. 科教导刊,2023(05):115-117.
[4] 董金梅. 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初探[J]. 新课程研究,2023(05):48-50.
[5] 尤小霞. 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J]. 作文成功之路,2023(05):68-70.
[6] 孙颖. 读写结合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作文成功之路,2023(02):65-67.
(责任编辑: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