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视角下的2023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评析

2024-10-29 00:00刘文飞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9期

摘 要:“三新”是指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2023年高考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导新时代高考改革的第三年,也是广东省考生以新教材内容为依托参加高考的第一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一核四层四翼”为基本内涵,将情境作为一以贯之的考查载体,是集考查要求、考查内容和考查载体为一体的多维命题模型。文章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2023年广东卷历史试题的考试内容和考查载体进行剖析,评估广东卷试题对考查要求的契合程度,以及对高考核心目标的达成程度,由此得出高考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三新”;高考;试题评析;教学启示

一、考查内容选择

(一)突出核心价值,彰显学科育人本色

“历史科考试的核心价值应在高考评价体系倡导的核心价值下,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精神、理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因此,近几年从全国卷到各地方卷,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考查往往成为考查的重点和难点,2023年广东卷也延续了这一趋势。

如主观题第17题,材料跨度较大,聚焦党史,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进行考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民族复兴关系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今天的建设也离不开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和以往经验的借鉴。考生通过阅读材料,能体会到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担负了重大责任。首先,该题能让考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确立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其次,该题有利于引导考生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应当如何领导和建设”。最后,该题有利于引导广大考生作为青年一代自觉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勇担时代使命,以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又如主观题第19题,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点,多角度探究中华古代文明的分期,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选择题第1~10题,考查范围涉及中国史的内容,通过选取多种类型的素材,诗词、图片、地图、日记等,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从近代革命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中启发知史爱国的自觉性。

(二)注重必备知识,体现基础性考查要求

在新教材使用的第一年,为落实教考一致,实现平稳过渡,广东卷历史命题比较注重考查必备知识,体现基础性考查要求。“历史科甄选必备知识的原则是有利于高考与课程标准的衔接,有利于高考与中学教学的对接,有利于考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历史试题中的‘基础性’注重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明成果、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线索,考查基础的学科方法、能力、素养。”

首先,从高考与课程标准的衔接来看,2023年广东卷突出对新教材中新增主干知识点的考查。如第5、9、11、12、14、18、19题,分别考了宋代的保甲制度、近代抗日爱国救亡的“一二·九运动”、古代世界亚历山大东征开启的希腊化时代、中世纪后期英国有限的王权、马克思主义与巴黎公社运动的关系、墨西哥的工业化、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分期等。从测量信度和效度的角度看,围绕这些知识创设的命题情境,对学生而言都是相对陌生的新情境,会更有利于考评测量。

其次,从有利于考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原则来看,2023年广东卷突出对整合性知识的考查。以第5题为例,该题考查了清代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保甲制度”的评价,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教材虽没有明确提出“保甲制度”这一概念,但在《教师教学用书》“重要历史概念解读”和“学术观点”部分却做了详细的补充说明。而且,在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对我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制度进行梳理时,对“保甲制度”也有所提及,只是未展开详细介绍。由此可见,在备考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分散在纲要和选必专题、教学资料的知识,根据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机整合,建构由面到线再到点的系统知识体系,学生是很容易应对这道题的。又如第7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创办企业的比较,要求学生备考时要注重从中西对比的视角构建横向的知识体系。

最后,从基础能力和基础素养的考查来看,选择题作为一种侧重基础能力和素养考查的题型,在整套试卷中处于主体题型地位,且几乎每道题都考查了3大关键能力中的基础性能力,以及时空观念素养、历史解释素养水平的1、2层级。

(三)重点考查关键能力,体现综合性要求

教育部考试中心徐奉先把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概括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三方面。2023年广东卷历史主观题充分体现唯物史观与“文明”“自由”“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历史知识体系的考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一,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以2023年广东卷第18题为例,该题选取图表、文字等丰富的素材创设情境,考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后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关联所学知识《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从设问来看,第18题(1)小问要求“指出……变化”,考生根据表格信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较容易找出1930年相比1820年墨西哥和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该问考查考生运用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试题素材所提供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接下来,按问题发生的逻辑,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作答时需要考生能从材料中提取“墨西哥独立后”“依赖”“贸易政策”“大危机”等关键信息,像对待真实的历史研究一样,把提取的信息与自身知识整合穿插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物,从外因与内因、历史与现实原因、经济与政治原因等多角度分析。

其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8题(2)小问要求“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和规范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这一问要求考生在提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把握历史时序,分析不同时期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突出思维过程的考查。根据材料二“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可知,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客观上保护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减缓了外国资本和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开始本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根据材料三“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可知,战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墨西哥的工业化成就,促进了墨西哥工业化的继续发展;但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的贸易保护主义弊端开始显现,使墨西哥失去了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加剧了本国企业对国家政策的依赖,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进一步降低,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国家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等。上述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引导考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问题,从而把握历史问题的本质。

其三,历史探究能力。如第19题,引入历史学术情境和开放情境,提供多种素材,多角度阐释中华文明的内涵。考查内容涉及《中外历史纲要(上)》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两大模块。设问要求考生“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首先,考生要在阅读表格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其次,需要从知识储备出发,任选一个最有把握的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分期要明确,体现对考生提问能力的考查;最后,需要有史有据地进行阐述,体现了对考生分析论证能力的考查。因此,该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解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较为全面地覆盖了能力要求,突出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四)增强开放力度,体现创新性考查要求

“创新性体现在对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2023年广东卷在题型设计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就是删掉了选做题,增设了一道半开放性题,相比往年加大了开放的力度,充分体现了“四翼”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题型的变化反映了“新高考”对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原广东卷的选做题一直被师生认为是一道“送分题”,能力要求低、有套路、易得分。然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逐渐指明了高考命题的方向,高考“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逐步落地。本次广东卷新增的第20题比第19题的开放性稍小,但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更加新颖,要求“评述该学者的观点”。同样是学术情境,但材料阅读门槛相对19题稍低,关键能力覆盖较全面,增强了全卷的开放力度,体现了“四翼”之“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二、教学启示总结

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全面落实了“四层”和“四翼”要求,凸显了“三新”背景下的历史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要强化德育意识

高度重视“四史”教学,关注内在逻辑,掌握“四史”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脉络。在备考时,教师必须加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的学习和研读,结合专题梳理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了解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要注重必备知识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必备知识,掌握教材上的专业表述,注意把握每一模块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梳理时序,构建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迁移和准确运用。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分散在《中外历史纲要》和选必专题、教学资料(比如教师用书)中的知识,根据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机整合,建构由面到线再到点的系统知识体系,开展深度学习,以便在纸笔测试中能够快速精准地表述作答。

(三)要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关键能力

教学中应围绕培养三大能力制订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优化作业布置和评价方式,重点培养关键能力和学生相对薄弱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题目都包含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单纯考查知识或能力的题目是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象,化宏大叙事为历史细节,以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和迁移运用知识,提升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大单元教学,在每一课、每一单元教学完后,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时间轴等进行整理,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要优化教学情境创设

高考以情境为载体,通过情境活动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编制习题、试题,都应该创设真实的、陌生的、开放的、复杂的情境,进行情境教学,突出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顺应高考“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历史学天生就是一门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学科,需要处理好“情境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作为一线教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2023年广东卷历史试题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度契合,启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增强德育意识,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优势;要注重必备知识,夯实基础,顺应高考对基础性的考查;要着力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关键能力,顺应高考对综合性的考查;要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于涵,郑益慧,程力,等.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探析[J]. 中国考试,2019(12):1-6.

[2] 徐奉先.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2019(12):59-64.

[3] 冯飘雪.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