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024-10-29 00:00:00吴海燕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9期

摘 要: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后,教材的容量大幅增加,而在课时不增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和营造趣味课堂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是当前一线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课题。基于此,文章就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此课题有所帮助,以供相关历史教师参考和借鉴,共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使用统编教材后,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教材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为了赶教学进度和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拼命讲,学生坐着听并匆匆忙忙记笔记,师生之间的互动反而比以前更少。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降低,认为历史太琐屑和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繁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实际上,经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学生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业已形成,而且高中生相对而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课堂上教学的现实和学生的能力出现了脱节,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并未完全得到贯彻。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思维。

一、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真实性与时代性

真实性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历史教学资源必须符合客观事实,这是历史学科科学性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辨析,所选择的教学资源必须符合客观真实,符合所选资源的历史背景。时代性是指创设情境的时代价值。立足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下)》最后一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的课堂教学中,关于中国政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教师可以刻意挑选学生熟悉的江苏医疗队赴海外抗疫的照片以及当时正在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的视频进行阐述,让学生体会到党和政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与时代的共鸣。

(二)趣味性与思维性

趣味性是指创设的情境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要想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获得丰富多彩和有血有肉的历史知识,从而喜欢上历史课堂,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必不可少。另外,生动有趣还不能流于表面,不能仅止于博学生一笑,在趣味性的基础上还要有思维性,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考,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冲突来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石染典买马契》。一千多年前西域的一个小商人为做一桩买卖订立了一份契约,这个契约被后人考古发掘了出来,这素材背后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抛出诸如为什么做个小买卖还要订契约以及从这个买马契里看到商业契约的哪些要素这类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材料的呈现和问题的设置,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性和启发性

统编历史教材容量大、内容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时时处处地创设情境1L/guKDqtzC+oQZhG3OgOg==。这就需要对教学情境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设置教学情境,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取舍,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跟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情境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无从下手,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维的深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好难易程度,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又能够完成。

启发性是指教师创设的情境能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诱导学生步步深入情境,独立而自觉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情境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层次分明并表述清晰,能有助于后面教师的步步诱导和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搜集和积累情境素材的方法

历史学科的历史图表、历史地图、文字史料、音像资源等就是常见的情境素材,除此之外,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迹以及社会风俗等都是情境素材。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搜集情境素材:

一是教师平时做好积累,广泛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从平时的阅读中获得史料的来源,有意识地将对教学有用的材料做摘抄或者拍照分类保存。除了教材外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已有的素材。比如教科书中的地图以及“史料研读”和“历史纵横”就是非常好的素材。

二是充分利用类似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网站和高中历史教研的微信公众号,搜集网络资源。当然,网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和相关素材,教师要对其进行分辨,选择合适的历史情境素材并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三是利用当地的历史遗迹、博物馆以及纪念馆等乡土教材,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热点,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创设历史情境,并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在现实中探究历史。

三、高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设计探究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先发制人”就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情境是最常用的一种情境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把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适时抛给学生,然后再层层诱导,学生的求知欲一步步被激发,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选必修二《古代的商业贸易》一课中的重点突破“古代的坊市制度”为例,设计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展示“唐长安城”和“宋东京城”的图片,并结合两则相关文字材料让学生比较唐到宋的商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一般都能依据图片和材料得出坊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等结论,这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二:“这种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问题思考的角度和层次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只是教学的手段和策略,教师以此为抓手,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最终目的。

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改变这种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尝试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有意让学生向教师“发难”。学生为了难住教师,往往会主动在课前“准备问题”,甚至会积极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来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无疑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二)利用地图图片

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是创设历史情境的直观材料,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有效资源。它具有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化繁就简、变抽象为形象。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发现学生对历史图片的阅读兴趣更高。统编版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历史图片,《中外历史纲要》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图片,比如上册第一课仅“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部分就配了三幅遗存分布图和三幅遗址图,这充分说明了在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上地图和图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线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的使用,地图册被学生闲置一旁。这种现象极其不可取,严重不符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不仅要经常使用地图册,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地图搭配时间轴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使用音像资料

历史音像资料可以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真实的感受,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这比教师单纯的语言讲授更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电影、电视、音频等历史音像资料是非常重要也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巨大,使用这类资源,往往可以使历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时,就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当学生看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击日军的“吉野号”,全舰官兵面无惧色,凛然正气,邓世昌的爱犬游去救他,而邓世昌抱着爱犬沉入波涛的场景,学生深受震撼,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又被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在家国情怀上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再如,在讲述西汉河西四郡的设置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央视拍摄的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片段,直观动态地呈现河西四郡的位置和设置意义。

(四)巧用角色扮演

所谓角色扮演,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分别扮演相关历史人物,让学生暂时把自己放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上,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

例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时,学生必须厘清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首相的产生方式和相互制衡关系,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班级分为四大组,其中三组分别代表国王、议员和首相,让三组学生选派代表挑选角色,第四组学生负责“找茬”,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当然,运用角色扮演进行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引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不仅需要教师的提前预判,还考验教师现场的反应和调控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在动态的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还需要强大的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这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的。

(五)联系学生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现实的前身是历史,历史的延伸则是现实。现实生活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要善于利用身边事物,增强历史的直观性,生活化的素材也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耕种相同面积的土地但使用不同生产工具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生产工具,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小农经济的形成。通过类似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再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外国或者合资品牌的物品,并联系自己平时的吃穿来体会全球化,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面对这类情境学生往往特别感兴趣,讨论起来气氛往往也很热烈。

(六)利用乡土教材,实地考察历史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发现历史,弥补课本资源的不足,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在一些历史教学资源丰富的城市,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乡土教材来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瓷器时,南京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来创设情境,这件瓷器出土于南京江宁的将军山沐英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教师在完成这个情境创设后,会有很多学生事后利用周末时间去南京市博物馆寻找这个梅瓶,查阅更多关于这只梅瓶的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认识。再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探寻本地的红色革命遗址或景点,通过实地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今天,怎么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教学情境,是一线教师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将来会有更多的教学手段用于创设教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需要不断继承发展并创新,一线教师需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合理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努力,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做到有所提升,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莉华.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与实践示例[J]. 历史教学问题,2019(06):160-163.

[2] 高成海.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0):42.

[3] 王淑梅.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几点优势及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7,4(11):122-123.

[4] 宋振. 关于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实践心得探析[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2):66.

[5] 荣昭俊. 情境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7(30):97-99.

[6] 黄艳. 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7] 路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3.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