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跨学科教学路径探索

2024-10-29 00:00张逸群陶德凯陶然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9期

摘 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促进跨学科融合成为城乡规划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以城市经济学课程为例,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揭示了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本科教学体系中“内容繁杂、衔接不畅、教学独立”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联合教学解决方案。进而,通过构建理论、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联合教学框架,提出了包含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优化以及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的教学优化策略。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来检验理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设计,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基础以及空间规划实践应用能力。以上经验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同时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城市经济学;跨学科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26-0099-05

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体系重构

(一)国土空间规划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

正在进行中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城乡规划的教学及实践活动都产生了持续而重大的影响,国内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开始对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目前,国内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包含建筑类背景的工科院校、地理类背景的理科院校以及公共管理背景的经管类院校等类型。其中,建筑类背景院校强调规划设计实践;地理类背景院校强调地理研究;公共管理类院校则重视经济管理基础。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再到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对象历经从“城镇空间”到“城乡空间”再到“国土空间”的持续转变,为不同背景下学科教学体系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跨学科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工作持续进行。具体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

首先,教育内容开始更多地集中于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同时也与课程思政相融合。[1-2]学术课程不仅包括传统的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和土地管理,还融入了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现代问题的处理。

其次,学科之间的融合也更加深入,如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进行决策和规划的能力。[3]

最后,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4]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规划项目,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项目,获得实际经验。这些项目通常是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或私营部门合作进行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国土空间规划跨学科教学实践创新

在课程体系优化基础上,国内众多高校也在国土空间规划跨学科教学实践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进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方法日益多元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结合,[5]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校和研究机构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项目式学习、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跨学科融合日益加深。现代国土空间规划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地理学,而是融合了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6]这种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逐渐行至深水期,从城乡规划转变为国土空间规划,概念的变迁反映出城乡规划学科向“综合、交叉”方向不断演进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科的主流观点。[7]在此背景下,课题主持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践工作,在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与科研基础。本次课题从跨学科知识融合的角度切入,整合学界已有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8-10]以城市经济学课程为例,重点关注基于多课程联合教学设计的课程改革路径,以实现多学科课程融合为目标,探索构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难点解析

(一)内容设置繁杂:难以整合、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教学体系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文理工交融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色。自2018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改革方向引起各界讨论热议,在高校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教学改革思路也莫衷一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更加强调国土空间的综合性,原先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甚至乡村规划全都被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框架之内。这也对既有课程的内容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既有的教学课时设置下,如何对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剔除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陈旧内容,为引入跨学科的新式教学内容做足准备,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教学科研体系,实现课程间的高效衔接,成为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前置课程缺失:课程设置强调设计而相对忽视理论教学

城市经济学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为未来从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11]城市经济学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理论基础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而该课程作为微观经济学在空间上拓展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本身也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包括统计学和定量分析技能。因此,城市经济学的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等前置课程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工科院校背景的城乡规划教学往往过于强调设计思维及能力,而忽视理性、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工科院校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逐步引导和训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规划行业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浪潮来袭,如何整合、融合多个学科,建构适应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三)案例教学薄弱:理论模型抽象却缺少实践案例分析过程

城市经济学涉及大量的经济理论和模型,这对于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和工程的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实践中,需要教师巧妙地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城市经济学密切关联城市政策和规划。学生不仅需要理解不同经济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还需学会评估这些政策。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城市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涉及经济学原理,还涉及城市规划、社会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学中需要克服学生在非建筑领域的知识背景不足的难点,有效的城市经济学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实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在建筑类院校,找到与学生专业背景相关、既有教育意义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是一大挑战。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多元视角,这也对教师的综合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探索

(一)教学内容重构:整合凝练教学内容,融合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

城市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相较于具有实践特色的设计类课程,常常因内容晦涩、抽象而不易被学生理解。对未修习微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的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而言,16课时的设置不足以保障全面系统的基础性理论教学,因而更加合理的选择是强调城市经济学思维培养,而不是过于强调面面俱到的理论讲解。由此,本次教学实践考虑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关注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更加贴合的产业、土地、交通、住房及公共财政等内容,引导学生应用城市经济学思维进行思考,并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使其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律,实现市场与政府的高效互动。

本次教学实践在课程内容方面还进行了深度重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理论方面,保留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及理论基础,包含古典经济学中的供需模型、单中心城市模型(Alonso-Mills-Muth,AMM)、跨城市空间均衡模型(Rosen-Roback,R&R)。在教学案例方面,基于经济学的个体选择视角,以城市的兴起、增长与衰落为观察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为理性人的个体如何参与市场活动,做出生产者决策和消费者决策,这样的决策又如何对城市发展演化过程造成实质影响。在专题课程中,结合每周的教学计划设置以下核心问题供学生思考并研习:1. 城市产业经济:城市集聚、增长及城市体系演进背后的经济学机制是什么;2. 城市土地经济:土地利用模式如何形成,应该如何进行管制;3. 城市交通经济:私人交通市场与公共交通市场如何运行,如何设计一套高效且公平的交通系统;4. 城市住房经济:住房市场如何运作,什么样的政策有助于实现居住正义;5. 城市公共经济:政府的职能与收支来源,如何通过财政手段促进城市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聚焦关键内容,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解和掌握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并能学以致用,将基于个体选择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之中。

(二)教学方法创新:突出新工科特色,强化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城市经济学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内容,关注经济学基本工具的概念及其应用、关注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默认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然而,在工科背景突出的学校,前置课程多为美术、设计等课程,所以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往往不甚缜密,对技术工具的掌握熟练程度也较低。由此,应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讲授“城市规划经济学”,而不是一味沿用传统的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学有所用”,使学生可以将城市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工作中。

在研习过程中,授课老师会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并重的“新工科”思维。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小组讨论、模拟城市规划项目、实地考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设置联合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课程中设置专题研究作为课程作业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对选择产业发展、历史保护、人口城镇化、交通规划等进行深入研究,因会涉及城市经济学的产业经济、土地经济、住房经济及交通经济等相关理论,能帮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来增进对抽象城市经济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环境创设:整合多学科课程,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教学平台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之前,城乡规划专业就已经设置地理类、经济类相关课程,然而课程间的衔接不足,存在教学和实践上的割裂。课程教学改革是手段,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才是目的。本次课题以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有效衔接多学科课程的有效方法,尤其关注将城市经济学课程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进行衔接的教学改革路径。这两门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同时开设,分别为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笔者所在区域与总体规划教研团队对课程进行协同联合教学改革,协同设置教学任务、目标和计划,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教学体系。

为了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此次改革优化了城市经济学课程资源,通过改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强化了在理论课程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在课程中,鼓励学生依托学校提供的虚拟仿真、大数据等实验条件,在教师帮助下学习获取并处理开源网络资源的方法,通过开展量化分析工作,更加直观、具体地感知城市经济的运行机制。例如,在城市集聚和增长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利用统计数据和工商企业数据对城市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进行刻画和解释。在城市住房经济方面,通过向学生教授针对房地产信息门户网站等公开发布数据的挖掘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住房市场的运行特征和机制。这种实践操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际经验,也提高了他们进行数据分析的技能水平。

(四)教学评价改革:制订分阶段计划,培养学生自主研学能力

在教学评价改革中,特别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城市经济学课程,我们尝试将传统的依赖期末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转变为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项目、案例分析报告、课堂演讲、期中及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旨在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情况。城市经济学课程通常包含实际项目或案例研究,对此须特别重视实践项目的绩效评价。评价时,要考虑到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分析的深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项目展示等方面。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我们改革了评价方式,除了期末考试之外,还增加了课程论文设计、实地调研报告、小组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课程论文的评估分为两个阶段:期中和期末。期中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研究计划,选择研究问题,确定数据获取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教师根据研究计划的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以提高研究价值、确保研究可行性并指导技术路线,帮助学生避免迷失方向。期末阶段,学生提交最终的课程论文。教师会综合评判论文的研究规范性、创新性等,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小组项目、出勤、问答等)进行最终评分。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以提高批判性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并通过此种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氛围。还需要定期向学生反馈,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项目成果等,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综上所述,这种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确保学习成果的质量,为学生在城市经济学领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本课题重点通过对城市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有限课时内优先教授工科背景城乡规划学生“易掌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使之与国土空间规划教学体系相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结合社会调查课程、竞赛等实践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参与学科竞赛及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应用中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从而一方面在本科阶段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基于学生的反馈和实际表现,可以发现基于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创新措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跨学科知识迁移、融合及应用能力培育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本次课题研究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与试验,有助于创新开拓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学科建设思路,促进更多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不断提升。从应用推广价值上看,本次教学创新实践不仅对城市经济学课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其他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董煜,胡江玲,黄佛君.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大学,2022(15):94-98.

[2] 姚之浩. 规划体系变革背景下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J]. 教育观察,2021,10(37):37-41.

[3] 黄贤金. 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J].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2):105-110.

[4] 武荣伟,李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2022(23):137-140.

[5] 孙丽. 后疫情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J]. 高教学刊,2021,7(32):12-16.

[6] 张国俊.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教学刊,2018(09):136-137+141.

[7] 周敏,王勇,孙鸿鹄.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城乡总体规划为例[J]. 科教导刊,2023(26):70-72.

[8] 孙丽. 后疫情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J]. 高教学刊,2021,7(32):12-16.

[9] 马世发. 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 高教学刊,2020(09):120-122.

[10] 杨晨,谢守红. 案例教学法在城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84-85.

[11] 梁育填,李尚谦,王波.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思考[J]. 高教学刊,2023,9(06):42-46.

(责任编辑:敖利)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创新网络绩效的城市低效产业用地识别与再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 061);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探索”(课题编号:202314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规合一场域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学科教学体系转型与重构研究”(项目编号:022SJYB0212)。

作者简介:张逸群(1989—),男,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与创新空间;陶德凯(1978—),男,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绿色发展绩效评价;陶然(1999—),女,硕士在读,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研究方向为城乡统筹与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