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只有数字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满足数智时代发展的人才。文章对比了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相关框架与标准,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提出了提升路径,以期为高校外语师资队伍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26-0007-04
文章从国内外教师的数字素养相关框架着手,结合国内外有关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与数字化应用的研究,分析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以期为高校外语师资队伍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新时期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智能化、智慧化转型。
一、教师数字素养概述
吉尔斯特(Gilster)1997年在其专著Digital Literacy中提出了“数字素养”的概念,他认为数字素养是“理解和使用计算机呈现多样化信息的基本能力”。[1]以色列学者约拉姆·艾希特-阿尔卡莱(Youram Eshet-Alkalai) 进一步发展了数字素养的内涵,提出包括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五个方面构成的数字素养概念框架。[2]多数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框架是有关“数字素养”最全面的模式之一。目前,关于“数字素养”的主流表述为“Digital Competence”或“Digital Literacy”,大多数研究将二者视为同义词,不过“Digital Literacy”多在英、美等英语国家使用,“Digital Competence”多在欧盟国家使用。与数字素养相关的提法还包括“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媒介素养”等,这些概念伴随科技与教育技术的发展而生,其内涵在不同层面上以多种方式相互交叉。
就教师数字素养而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给出了各自的界定,先后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相关评估框架或标准(见表1)。其中的构成要素重合度较高,但又各有侧重。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STE)分别于2008年和2017年发布了基于教师所处角色的技术能力标准:《ISTE教师标准》《ISTE教育工作者标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全面系统提出了教师在使用技术实施有效教学时应具备的能力。201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能全面评价和发展其数字能力的框架。同年,西班牙和挪威分别发布了《教师通用数字能力框架》和《教师专业数字能力框架》,前者通过自我评价与更新帮助教师获得数字能力,后者旨在大力推动数字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2019年,英国发布《数字化教学专业框架》,帮助教师明确数字技术如何增强教与学。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颁布的数字素养框架。此外,Judith和Koehler等提出TPACK框架,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强调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实践与动态发展。[3]
在2023年2月13日召开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我国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见图1),明确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涵和指标框架,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方面提供了指导,也为建设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开展监测评价提供了依据。该标准将教师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定义为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4]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规定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的要求。
二、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分析
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正在与数字技术快速、深入、全面地融合。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主要体现在其数字化应用的能力,这是《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中的核心要素。数字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诸多好处,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外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大学外语课堂。牛阿娜和鲁士发对欧洲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框架进行分析,阐明了数字化技术应有利于外语教学实践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促进线上互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业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5]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显现,但在目前的外语教学数字化应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外语教师的数字化应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不高
国内外研究表明,交互式外语教学、语料库和数据驱动的语言学习及游戏与语言学习等融合了技术的教学方式对目标语的知识、技能提升有帮助作用,[6]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科研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锻炼,[7]但融合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对技术的熟练掌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引导等诸多可变因素。多数高校外语教师会在备课、授课中使用数字化设施和资源,然而数字化应用却未能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发挥作用。[8]教师虽然能够使用在线工具,包括语言检测软件、语料库检索工具等,但数字化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还有待探索。
左薇和马鑫的研究中发现,高校外语教师简单地使用数字语音实验室中的先进教学设备和软件,例如放听力、做练习等,依然缺乏探索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主动性,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率低。[9]姚剑平指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还较为欠缺,绝大多数大学课件仅为静态呈现,明显缺乏不同课程的特色,大多数院校几乎没有建设相关课程的数据库。[10]有研究者调查了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听说、英汉翻译等精品课程以及公开示范课程,结果也发现多数教学课件动态性、互动性不强,主要仍以文字提纲和段落式PPT等静态方式为主,多模态教学效果并不够理想。
(二)高校外语教师在学业评价方面的数字化应用不足
许多高校的外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很少利用数据模型对学业数据进行深入、合理的分析,这表明很多外语教师尚未掌握应用数字技术分析学生学业成就的能力。尽管数字化技术在元宇宙、数字转型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但外语教学从传统的媒体教学转向生态化、智能化和融创化方向的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11]尽管数字化技术在革新外语“教”与“学”实践创新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如何让教师在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模式下,有选择性、有目的甚至创新性地使用数字技术,使其服务于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需求差异大
有研究者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大规模的摸底调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调查中有77%的教师认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足;有52%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12]有研究发现,部分教师不习惯强技术环境,有教师表示需要学习很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法,还有一些教师提到自己缺少参加辅导课程的机会,建议举办系列培训和研讨会来提高EFL/ESL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此外,大部分教师寻求及时、体系化的培训支持,建议成立“教学互助小组”,将数字素养的培养纳入整体师资专业发展中,要在整体工作量中明确数字素养发展占比。
三、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结合外语学科特点,探索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外语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参照数字素养框架,在教学活动基础上,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在语言基础技能层面,结合外语学习目标任务,引入“工具性知识、技能”的教学内容。例如外语教师依据技能目标,为学生匹配数字化学习工具、学习平台、操作知识等,在使用时及时点拨其优缺利弊,为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在语言应用层面,教师围绕外语学习具体任务,灵活施教,提升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对资源进行检索与归整。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数字信息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协作探究、资源共享的意识。在情感态度层面,从外语学习主题与问题出发,融入跨文化交流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数字化应用与情感态度这一层面的融合,需要教师灵活设计与合理规划。
(二)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增强学业评价意识
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依据。在《教师数字素养》中,强调了“实时收集学生反馈、利用数字资源发现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数字化技术,还需要有意识地发掘数字化技术在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了解学情方面的功能,而不是仅仅将数字化作为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
现有的主流网络教育平台在教学效果智能评价方面显得较为薄弱,高校的智慧教育平台应该设置或优化学业效果反馈机制,通过获取和分析数据的功能,为教师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学情信息,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效果。智慧教育平台也应该注重评价功能,通过智能化的评价和分析,帮助教师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培训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科学的培训体系对赋能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培训体系应该包括适合的培训内容、恰当的培训时间以及有效的评估机制。通过提供系统的培训,可以帮助外语教师掌握数字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应该组建一支数字技术教学团队。这个团队应该具备丰富的数字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外语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分享优秀的数字化应用教学案例,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和应用数字化技术的积极性。实践活动是巩固教师数字技能的重要途径。除了在校内实践中应用数字化技术,高校还应该与业界合作,开展教师实习和交流活动。通过了解新技术、新需求和新成果,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数字伦理道德和数字社会责任感的熏陶和培养。
四、总结与展望
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而应是“观测—实施—再观测—再实施”的过程,最终应形成“测、评、培”一体化的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 Gilster P. Digital literacy[M]. 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7.
[2] Eshet-Alkalai Y. 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2004,13(01):93-106.
[3] Koehler M, Mishra P. What i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J].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9(09):60-70.
[4] Gilster P. Digital literacy[M]. New York: John Wiley&Sons,1997:220.
[5] 牛阿娜,鲁士发. 数字素养视角下欧洲创新外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9):125-129.
[6] Soifah U, Jana P, Pratolo B W. Unlocking digital literacy practices of EFL teachers[J]. 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21,1823(01):1-10.
[7] 徐锦芬,刘文波.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01(05):1-9+147.
[8] 方秀才,陈坚林. 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现状与规划建议[J]. 外语教学,2018,39(02):57-62.
[9] 左薇,马鑫.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OL].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22):27-37.
[10] 姚剑平. 大数据时代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7):122-124.
[11] 祝智庭. 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J]. 上海教育,2022(36):18-19.
[12] 杨翠萍,刘鸣放.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 外语界,2006(04):57-62.
(荐稿人:卜小伟,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2023年研究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3mjy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文晓(1989—),女,硕士,西安外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语料库与外语教学;刘书菡(1989—),女,硕士,西安外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