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生态治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愈发显示出紧迫性。当前生态治理需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治理等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旨在使数字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包括数字技术支撑的生态治理、市场和产业化支撑的生态治理和政策创新支撑的生态治理,以此实现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提升生态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管理措施,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分散化治理向综合化治理过渡,同时加强技术应用和市场机制的建设。此外,政策创新需要侧重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政策和制度体系。只有深入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数字经济;生态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X321;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4)10-0056-14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影响,使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在政策层面,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保护的法律和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其次,在生态保护技术方面,我国致力于研发一些应对环境工程应用的技术和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不仅提高了生态保护的效率,也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在治理实践中,我国对一些生态问题的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和路径探索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政府要促进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
数字经济发展使得生态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但也出现了如治理主体多元化困境、信息不对称、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当前亟需生态治理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治理现代化。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现状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给生态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数字经济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源消耗等问题。“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数字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1]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生态治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导致生态环境消耗增加,造成电磁波辐射、废弃物排放等问题。另外,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处理也会出现信息安全、用户权益保护等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新时代的生态治理现代化中,仍面临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差距。”[2]高污染排放、面源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数字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障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已经出现了自然资源变质、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数字经济的兴起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大发展,但物流运输中的排放、堆积等问题直接也影响着生态环境。虚拟经济日益兴起,对资源的利用也产生了新影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节约了时间和空间,缩短了物流流程,但也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消耗。
其次,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治理体系不配套、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出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仍存在一些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环境保护的实效。由于环保法律的不完备,有些企业违法操作可能受到的惩罚力度较小,无形中恶化了环境治理的形势。此外,部分公众对环保和生态治理理念的认识不够,未能充分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有的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新型污染物比传统的污染物更加难以治理。“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提出,标志着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迈进一个大系统的新时期。”[3]数字经济促进了消费升级,尤其是快递业务的增长,使得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废旧电器等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也加剧了环境的压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控制其废弃物的数量,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最后,地区协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跨区域环境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条件和底层性质不同,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生态保护标准。目前,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方式的系统认知,造成了生态治理的不均衡。生态治理涉及多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需要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强化监管和治理合力,促进生态保护。“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正在进入新时代,既体现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历史性成就,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4]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更加便捷,智能水表等具有节能效果的设备得以应用,但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以及人员的信任问题是数字化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压力。
(二)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和要求
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治理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态治理现代化是解决生态治理难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相对健全的治理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但数字经济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是传统的生态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需求。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不良行为也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二是生态治理现代化可以激发社会创新和内部创新,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和治理方式创新,实现多元化治理。生态治理现代化是通过整合中央和地方政府资源、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强化科技创新等手段,在现有治理体系框架下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耦合共生构成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整体。”[5]三是现代技术、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引入,将推动智慧生态治理的实现。政策创新是加快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完善生态治理法律体系,强化执法监管,实现全域治理。
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推动综合治理。一是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的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庞大,需要加强生态治理的普适性。由于数字经济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创新性,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设计。“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系统,能够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6]应该将环境保护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激励公众、社会团体、企业等参与生态治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是指在生态治理中充分运用科技,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生态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从而推动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实现突破。二是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助力数字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需要不断保持创新动力,扩大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三是采取协作治理模式,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需要强化合作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全球性的,国际间的互通性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生态治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治理需要建立紧密的国际合作机制,以便于共同应对挑战。政策创新也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7]政策制定者应该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政策,提高对数字经济和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数字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只有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采用个性化、国际化、创新性的治理策略,才能够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下,生态治理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加强规划、监管和技术保障,更好地实现环境和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行共治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生态治理的不断进步。治理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推动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产业的协同性。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应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制定基本的治理原则十分必要。治理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要遵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同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兼顾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以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协同性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综合治理等。
(一)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治理的首要目标,必须放在经济发展的前面。数字经济时代,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不仅要求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更要求发展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实践中,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优先原则应该区别对待,即在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时,应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符合要求。“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8]同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该始终将环境保护纳入到所有工作中去,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等利益,形成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其中的一项核心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全面协调的方式,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数字经济生态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企业和管理者对其经营行为、市场营销、广告宣传等全面负责。政府要通过制定、完善和严格实施约束性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和保障公众利益。具体来说,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全面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有效监管等手段,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态治理的内在伦理探寻必将是人类安全性生存之生态性、价值性发展的基础。”[9]在实践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面临很多挑战。为了有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必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旨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共同繁荣。
(三)综合治理原则
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综合治理原则是指针对生态系统的多项问题,采取综合性治理,以求解决问题,使生态环境得到长期改善。综合治理的核心就是要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协调发展。综合治理原则的第一个核心是处理好生态环境的纵向连通性和横向互动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根本性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10]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时,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协调各个问题间的关系,减少治理优先级的单一性,解决多元化问题,使各项生态治理措施能够相互协调,实现治理效果的最大化。第二个核心是在治理中充分考虑生态平衡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性。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系统,要重视生态平衡性,注重物质的转化和循环,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障生态系统的优质和可持续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要加强对于环境、生物、资源和社会的多方面监测和调节,更好地实现生态治理的整体性。第三个核心是要充分发挥生态治理的合力效益。由于生态治理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治理效益,协调各方治理力量,形成治理合力以推动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治理原则包括全周期治理、系统集成、科学决策、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多元合作、法治保障、跨界合作等。这些原则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治理框架。
三、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生态治理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前沿技术
首先,大数据技术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为生态治理提出了新方法。大数据技术作为数字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被应用于生态治理中。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评估环境风险,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一方面,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演变规律。“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对国家治理机制等产生重大影响。”[11]大数据在对不同生态系统区域进行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生成有意义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控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也有助于预测环境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例如,在火灾风险高发季节,可以通过对历史火灾数据的建模,分析灾害的发生机理,从而推定可能发生的火灾并及时启动预警机制。总之,大数据技术在生态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应用将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支撑。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生态治理提供了新途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为生态治理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帮助政府提高治理效率。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智能监控。通过对大量的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生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生态问题并加以处理。在实践中,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云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方式,将传感器、监测器等设备布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对自然环境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生态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政府进行生态风险评估。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出各种生态风险场景并对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转变了传统的治理思维,改变了单一主体的治理效率,消弭了碎片化治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率。”[12]在实践中,政府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生态评估中,更为准确地预测生态风险并提供科学的治理决策,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政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数字经济和生态治理的互联互通,积极推动生态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最后,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治理的现代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更多技术手段。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前沿技术之一,正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治理之中。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这意味着生态治理中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理,整个生态治理的效率和精度都将得到提高。区块链技术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环保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ICT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将长期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高速增长。”[13]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的不可篡改。生态治理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原始数据的准确和完整,信息的真实对于生态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意义。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的篡改和伪造,保证了生态治理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自动化执行,对于一些需要更高效执行的生态治理场景尤其适用。环境影响评估、区块链溯源等场景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机制得以高效解决。在今后的生态治理中,应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推动生态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生态监测与评估
数字技术在生态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生态评估是其中核心领域。数字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生态监测和评估的精度和速度,也降低成本,得以提升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深度。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生态监测和评估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实用的管理策略,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生态监测和评估能够实现远程自动化、高精度化、大规模化,从而大幅提升评估工作的效率,为生态治理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在生态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生态系统的遥感监测,包括使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技术获取生态系统高精度数据,然后利用多光谱、超光谱、高光谱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实现快速入库、地理信息分析等功能。“数字治理以行政行为标准化、规范化、清单化为基础,实现跨地区、部门、层级政务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14]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值仿真模型、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归纳、处理,从而发现潜在的生态问题、探索生态问题背后的规律。同时,也可以有效建立生态分类标准,科学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数字化技术治理的路径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的经济业态和数字技术应用。技术治理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手段,最大限度提高生态治理效率。技术治理不仅可以加快信息共享和协作,还能提高治理水平和效果,实现数字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加快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使得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更加准确和及时。通过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收集到的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数据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动态管理,更好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其次,提高生态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大规模分析和挖掘,识别出生态环境中的问题、特征、趋势等,从而提出更为精细化的治理方案。最后,强化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共治。采用互联网+环境治理等方式,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平台,开展互动式信息共享、交流和协作,实现公众参与,提高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总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实现精细化、高效化、智慧化,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生态治理实践中,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生态治理的科学性、智能化和协同性,为推动数字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构建市场化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生态治理
(一)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产业布局的绿色化既是必然选择,也是重要举措。绿色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形态和工艺流程的环保性,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管控,推动科技创新和经验共享。绿色产业布局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要求进行布局。一是要建立环境评价机制,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为绿色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二是要采取市场化手段,通过财税激励、环保补贴等方式,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对生产目标、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客观要求。”[15]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环保监管、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制度,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和合作。三是要加大对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建设,带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方式,为构建生态文明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生态产品认证和绿色金融发展已成为落实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需要从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首先,在政策层面,应着力制定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生态产品认证的标准和程序,同时加强相关监管和执法力度。在绿色金融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为生态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并完善监管机制。其次,在市场层面,要加强对生态产品认证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意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碳预算管理、打造低碳产业链、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宣传和普及低碳消费理念等。”[16]此外,还应加快生态产品认证的国际化进程,扩大认证范围和影响力,促进生态产业的全球合作。最后,在绿色金融方面,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为生态产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应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合规性和实效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总之,推动生态产品认证和绿色金融发展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政府和市场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二)加强市场化治理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采用市场化治理是一种有效的生态治理手段。市场化治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建立市场化机制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企业行为的改变。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还需强调科技治理和市场化治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不断发展,各行业也纷纷把数字技术应用到了生产方面,优化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政府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的可控性,严格把控技术的合规和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确保技术创新是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数字空间生产中技术与人才的协同能力,提升数字空间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17]市场化治理是生态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市场化的生态保护机制可以激励企业或个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获得更多的生产效益,也能防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市场化机制运作需要有稳定的市场环境。数字经济背景下,要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促进各方利益的良性互动,使市场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只有广泛调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多方面的优势,才能使生态保护达成最终目标。
具体而言,市场化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高效利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及时进行节能减排,实现绿色生产。其次,强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市场逐步规范化、有序化。“生态现代化理论是颇具影响力的一种理论形态,它强调通过政策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和成熟的市场机制,促进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从而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结果。”[18]企业在进入市场前,须通过审核等程序,确保其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再次,还应建立信息平衡机制,加强对企业操作的监督,以遏制企业滥用资本谋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后,建立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持续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市场化治理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它既能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又能有效促进企业行为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市场化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治理才能得以解决。因此,市场化治理需要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机制,以实现治理效果的最优化。
(三)促进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生态治理实践已成为推进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数字经济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空间。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能源不仅可以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物质能耗,还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精准管理和调度,促进新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其次,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能够协同打造集绿色低碳、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能源技术系统。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依托新技术、新模式,推进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助力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融合。“当代中国亟需加强战略能力建设,实现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转型,重点在四个方面:治理区域化、政策协同化、关系伙伴化、城市生态化。”[19]最后,数字经济与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和政策的支撑。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诸多变革,要坚守网络安全的原则,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生态治理需要更多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以提高治理效率。同时,针对数字经济与新能源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政策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新能源作为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代表,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数字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以生态补偿为核心的生态保护机制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补偿是指弥补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成本,通过激励经济行为改变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采取市场化手段的重要举措,它赋予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属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依从性和主动性。城市的绿化、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可以通过对生态保护者进行生态补偿实现。“生态补偿的问题要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20]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也受到了许多挑战,如权属纠纷、成本分摊、利益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利益,建立环保组织、民间组织、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的联动机制,采用多种经济手段,加大对生态保护者的经济激励力度。同时,要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者的权利与义务,保障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通过建立以生态补偿为核心的生态保护机制可以激发各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热情,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以政策创新为基础的生态治理
(一)推进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
为了实现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首先,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全局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其次,政策法规必须注重可操作性,针对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的政策法规。“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家与私人之间监控和惩罚成本问题,但要借助法定化的平台促成公权与私权合作进行社会治理。”[21]最后,政策法规应该注重时效性,在监测数字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及时调整政策法规以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需根据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生态治理的要求。遵循法律法规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生态保护领域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是保障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保护和修复的基本要求。依法治理强调规则、程序、法律的意识和法治优先原则,通过行政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及各有关技术来规范数字经济各行业在生态环境中的开发和应用。
为了推动生态产品认证和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认证和评价体系,对生态产品进行认证和评价。生态产品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强生态产品的质量监管并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建立该体系要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认证和评价标准。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态产品产业链的整体监管,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对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生态产品质量达标。建立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可以使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更有保障。该体系应该综合考虑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可持续性、社会责任等指标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从而评价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应该兼具客观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是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实现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协同与合作,共同制定跨区域生态治理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作,推动生态治理的有效实施。为了便于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政府应建立跨区域生态治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跨区域生态治理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与应用,提高治理效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倾向于以社区治理为出发点与落脚点。”[22]生态治理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领域,以世界范围内开展生态治理的政府、企业、民间社团等为主体的全球治理模式,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动。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站在世界的高度分享各国的经验,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作,拓展生态治理的发展空间。
(二)建立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贡献、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突出生态优势和特色等因素,对数字生态环境及其演变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和综合评价,反映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水平和成效。“电子化的动态性网络治理结构,必将以其所具有的各种核心优势而成为电子治理主体的现实选择。”[23]该体系建设需要借鉴先进的评价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优势,建立完善高效的评价体系和平台。
建立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可以全面评估数字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数字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和政策支持。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建设,既能够为各级政府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评价的科学依据,也能够对数字经济和场景应用的发展提供参考。“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进程,电子治理已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议题。”[24]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还能够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科学参考,发挥折算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针对生态房地产、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生态交通等方面,可以根据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科学参考,实现折算生态补偿机制的运作。建立数字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要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系统、实用的原则,建立具有可行性和可实施性的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专家咨询机制,健全权威机构管理体系,并在现有法律法规、制度机制等方面持续予以完善。
(三)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区域生态治理迫切需要加强合作。这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开展联合研究与项目合作等方式来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强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促进数字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共同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不同地区可能具有不同的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提高生态治理的成效。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各地区应该协调制定统一的政策框架和标准,统一行动、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在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方面,需要建立合适的合作机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将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跨区域的生态共建,积极探索不同区域合作的具体方式。建立跨区域生态治理的协调机制,包括成立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机构或委员会,明确机构的职责和组成成员,制定合作机制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在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方面,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创新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跨区域信息汇聚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地交流与合作。应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信息共享和交流事业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民权利确立治理根基、以宪法之治凝聚治理共识、以合作行动创造治理动力。”[25]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经验共享,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支持和保障生态治理工作。同时,也应该充分把握数字技术提高生态治理水平的机会,推动数字技术在跨区域生态治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在推进跨区域生态治理合作方面,应当建立跨区域的生态监测体系,不断优化生态治理评估机制,提高生态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生态现代化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融合之道,主张通过技术的革新、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生态参与制度化实现现代化与生态化的融合与共赢。”[26]同时,还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共享共赢的发展。通过加强合作创新,共建跨区域生态共同体,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邬晓燕.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转型的难题与路径[J].人民论坛,2022(6):60-62.
[2]孙全胜.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与实现路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4(2):65-73+98.
[3]章少民.中国生态环境信息化:30年历程回顾与展望[J].环境保护,2021(2):37-44.
[4]陶火生.适应新时代生态治理的生态道德及其蕴涵的中国智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1):56-62.
[5]李臻.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领导科学论坛,2018(5):22-23.
[6]韩亚品.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J].国际经济合作,2021(6):43-51.
[7]杜庆昊.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探究[J].理论探索,2019(5):114-120.
[8]欧阳康,郭永珍.论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21(6):26-33+241.
[9]王轩.生态治理的内在伦理与动力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6(4):34-39.
[10]李宏.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J].广西社会科学,2021(3):96-101.
[11]辛勇飞.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Z1):26-31+83.
[12]罗炜.数据时代下的广西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J].特区经济,2022(12):120-123.
[13]蔡跃洲,牛新星.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及结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21(11):4-30+204.
[14]徐继敏.数字治理背景下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调整[J].政法论丛,2023(2):76-86.
[15]耿香玲.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看可持续消费面临的制度障碍[J].学术交流,2007(6):124-127.
[16]李仁翔.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界,2019(12):13.
[17]孙全胜.数字空间生产中的技术异化及破解[J].学术界,2023(10):123-133.
[18]吴兴智.生态现代化:反思与重构:兼论我国生态治理的模式选择[J].理论与改革,2010(5):12-15.
[19]朱芳芳.中国生态现代化能力建设与生态治理转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193-196.
[20]王丰年.论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机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31-35.
[21]唐清利.公权与私权共治的法律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11-128+208.
[22]王德新,李诗隽.新时代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6-72.
[23]向良云.电子治理的主体选择:网络治理结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104-106.
[24]毛万磊,朱春奎.电子治理改善政府信任的途径与策略[J].行政论坛,2017(6):24-29.
[25]夏志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20(5):4-27+204.
[26]计彤,刘欣欣.生态现代化视角下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J].区域治理,2020(1):64-66.
The Principles and Paths of Modernizing Ecologic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Sun Quansheng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moderniza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all over the world. Digital economy has provided new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ut it has also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governance method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which makes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under the digit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urgent. Ecologic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need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giving priority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These basic principles aim to mak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ssible. The paths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are ecological governance support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ecological governance supported by marke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governance supported by policy innovation. Through these paths, we can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actively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needs to transition from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to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policy innovation needs to focus on improving social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governance polic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ecological governance; Chinese modernization; modern institutional system
(责任编辑:刘剑明 助理编辑:刘 霖)
作者简介:孙全胜,哲学博士,上海大学智能社会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治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ZD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