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评价赋能,促进劳动素养提升

2024-10-27 00:00:00黄燕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评价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劳动评价如何赋能并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旨在为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评价;劳动素养;小学教育;赋能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的关键时期,而劳动评价则是检验劳动教育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劳动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来赋能学生,进而提升其劳动素养。

一、劳动评价的重要性

劳动评价是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成果和态度进行综合评估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

通过评价劳动教育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比如,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挖掘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劳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还注重学生的劳动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劳动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教育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劳动中的不足与进步,在劳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还能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从而实现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劳动评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通过对劳动评价,可以反观教师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发挥劳动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劳动评价的实践探索

(一)挖掘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劳动教育评价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评价学生劳动过程做得好不好,并以此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忽视往往造成对学生“劳动能力”发展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不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明确改进方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以劳动过程为主,自我检查反思,确定是否达成劳动目标,端正劳动态度,改进劳动行为。同伴评价则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体验劳动活动,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监督,了解各自的劳动情况,在劳动过程中或劳动结束时采用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等方式进行互评。教师评价则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把握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体会,客观地反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具体表现。家长评价对学生家务劳动效果能及时地向老师反映学生真实情况,同时家长以家庭生活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劳动机会,及时纠正劳动技能的不足并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指导,共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在劳动评价中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提高学S613LkoEHyewivMyFDLMxw==生的劳动素养。在进行劳动评价中量化评价主要通过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数据来反映学生的劳动成果和技能水平。可以从劳动素养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确定评价标准。

劳动素养四个维度评价标准:

1. 劳动观念

(1)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要脚踏实地;具有一技之长;认识到劳动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巨大贡献,形成喜欢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态度,热爱劳动;(2)懂得劳动能创造出财富的道理,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意识;(3)在体验日常劳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

2. 劳动能力

(1)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能够使用多样的方法体验劳动,规范地操作劳动工具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劳动技能灵活解决问题;(2)掌握简单的劳动技术知识,能够准确识别基本的劳动工具等;(3)能运用掌握的劳动技能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会。

3. 劳动习惯和品质

(1)能够发现真实情境中的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总结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能够运用所学的劳动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3)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品,体悟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4. 劳动精神

(1)能够形成良好的劳动质量意识、劳动效率意识,主动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会;(2)能够形成服务自我和他人的意识,树立责任感;(3)能够积极体验集体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4)形成不怕脏、不怕累、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的精神,追求创新的精神。

质性评价则关注学生的劳动过程、态度和合作精神等方面,以描述性的语言来呈现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既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能关注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成长过程。现今我们的劳动课堂上出现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都是泛泛而谈地用“你真棒”“很好”“棒棒棒,你真棒”等点评语表扬学生,这样的点评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实质的作用。质性评价让学生大胆展示,敢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和创造的快乐。通过反思与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愉悦,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

评价劳动教育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可以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自我评价等因素,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综合表现。重要的是,评价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三)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双叠加

劳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我们注重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指导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持续改进。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劳动素养的逐步提升。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关注课堂的生成也是很重要的。就如“制作风筝”一课时,就出现这一幕: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C。

师:劳动过程中自评环节你为什么对自己表现评为C?

生:我觉得自己在制作风筝过程中只是扶着竹篾,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师:假如你不扶着它,它会怎样?

生:竹篾会弹出来,纸包不住竹篾。

师:所以,你知道吗?你很重要。

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作品中,每个角色都很重要,每个人都不应妄自菲薄。劳动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很重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教育学生尊重所有劳动者。一个简单的及时反馈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推而广之是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念,促进全体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学生间的互评,师生的互评,课堂上表格自评,都能充分体验出学生在得到肯定之余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在生生互评中感知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做法,师生的互评中更得到认可,更激发学习的热情。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大胆展示,敢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和创造的快乐。

三、劳动评价赋能学生的策略

(一)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我们设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劳动成果的质量、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和合作精神等方面。通过明确的标准,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如“制作风筝”一课,就可以制定评价表格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评价。

(二)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我们为他们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劳动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与他人分享劳动心得。这种平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创造,插上想象的翅膀,动手实践自己的所思、所想,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研究的成果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他人优秀的作品,学生会得到新的启示,当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的时候,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1. 展示形式的多样性。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因此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其多样的特性。比如,项目与应用设计类型的活动的核心是围绕作品开展的;针对那些参观的项目重点在于借助展览和演讲幻灯片等形式进行表达;对于那些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可以选取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包括手抄报、日记和文学作品。我们更鼓励小学生以讲故事、改编歌词、小品等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 呈现角度的多样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活动的开放度影响着活动成果展示的开放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对内和对外两种展示形式进行体现。对内形式的实现途径可以是课堂上辩论、讨论、展览和报告;对外形式的实现途径可以是将作品展示给学生的家长或者是全体师生,也可以进行面向社会的展览。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勇于展示自我,让家长体会学生的感情,实现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我校对外展示的方式则以家长开放日或劳动开放日、劳动技能大赛等为主。

(三)善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引入了激励机制,对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进而提升劳动素养。就如笔者学校就每学期结合学校“弘义少年”阳光评价体系,每月开展“劳动小能手”争章活动,让学生在家拍劳动视频或照片发班群,分享学习;每月开展“劳动小卫士”“服务小能手”,让学生在校争当“劳动小卫士”,每学期末评选出整个学期的“劳动之星”,进行隆重表彰与学习,让劳动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影响到师生与班级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劳动氛围,给师生带来劳动的活力,培养师生劳动的热情。

劳动评价是小学劳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多元化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等策略,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以及引入激励机制等措施,我们能够进一步赋能学生,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劳动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徐鑫渝.劳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劳动素养[J].教育界,2023(34).

[3]张霖.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4(07).

[4]李江华.小学生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的创新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24(04).

[5]周婷婷,谢念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