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备受关注。在今天充满着多元、多变、多样化的社会,随着经济的转型、生活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冲击,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和严重。结合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笔者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备受关注。可是尽管如此,在今天充满着多元、多变、多样化的社会,随着经济的转型、生活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冲击,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和严重。那么,怎样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浅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据调查发现,家庭教养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家庭功能低下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隐患。
当下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家教方式不科学,过于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父母过于看重成绩,只相信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先报名各种训练,强迫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出现问题,不懂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对孩子缺少陪伴、尊重和沟通;家庭成员沟通不及时或者不当,产生误解、矛盾和冲突;家庭关系复杂混乱,导致问题少年频繁出现。
曾经有个学生妈妈向笔者哭诉道:女儿近期性情暴躁、厌学,每天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独自关在房里,不跟任何人相处沟通。一直以来,女儿都挺听话的,功课也在班上名列前茅,但自从夫妻俩闹矛盾离婚后,女儿就开始性情大变,甚至厌学、逃课。有些时候,丈夫和女儿还会爆发激烈的冲突,丈夫会用语言暴力打击孩子。有一次,甚至痛打了女儿一顿,女儿很伤心失望,出现极端行为。
其实类似这个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家庭都会面临:不愿上学、经常跟父母争吵、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等。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鲁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笔者认为: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家庭。因此,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家长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新知识,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改善家庭教养方式,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
如果没有学校教育,所有教育都难以成功。但是,学校教育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比如,学校存在这样的教育现状: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懈怠,从而忽视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和爱护;教育方式方法不当,课业繁重枯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6857d4160a4e28aa28e85b47a486a891f38bbe9d5cced8a48d98e59f06203d9d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作为学校掌舵者——校长,要以德行操守守护内心;以才学底蕴涵养能力;以仁爱情怀激励士气。校长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和学生,更要善于为师生搭建体验成长的舞台,营造和谐充盈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把休息和活动时间还给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要加强对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完善自我价值观系统,形成科学的“三观”。另外,作为一名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坚守教书育人的岗位。遇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缓解青少年学业压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减少作业量,构建一种良性的学习状态;遇到问题学生,要耐心教育,积极寻找对策,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走出心理的沼泽,成长为心理健康的人。
事实上,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观念。当然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言语,更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学习和生活阶段。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的发展,短视频APP、手机社交软件的大量涌现,新媒介所传达出的思想参差不齐。而这些不良信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往往给其带来很大的麻烦。例如:拜金主义、网红偶像,以及社会上一些负面新闻报道,或是具有误导性的话题,当青少年观阅之后,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在现实社会中为青少年的成长作楷模。同时呼吁广大网友,在网络世界中,能够给予青少年一个健康、高尚的成长环境,使其能够在众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榜样环境中,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好青年。
其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笔者认为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而是用实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孔子说:“人性本善。”青少年就像一张白纸,怎么绘制好要靠学校、原生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正所谓“一个种子能够健康地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能迎来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
参考文献:
[1]刘彩梅.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08).
[2]侯亚萍.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探讨德育实施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
[3]尤书才.如何维护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