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禾·理”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立足学生发展规律,主张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构建合作交流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启理、明理、融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说理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合作交流;课堂练习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倡导“禾·理”数学教学,就是要倡导教师用健康、自然、生态、个性的农夫般眼光,立足儿童本位和生活本质,合理地构建儿童生长、发展的教育时空和教育活动,让儿童获得个性化的数学发展,收获数学教育之果。
一、从创设情境入手——启理
创设情境是倡导“禾·理”数学教学的一个启理环节,因此创设情境要立足儿童本位和生活本质,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说理,逐步进入教师创设的数学世界。合理地构建儿童生长、发展的教育时空和教育活动。因此,课前应有针对性对与本节课有关内容的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充分研读课标、教材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支持性学习材料,深入挖掘所学新知识的数学本源,再与学情相结合,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创建良好的互动情境,这一阶段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探索出与新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找到数学之间的联系。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与课堂气氛,没有形象生动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厌倦感,很难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思考、了解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熟悉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最后筛选出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且生动形象的素材,创新整合后运用到教学中。通过这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胆说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又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二、从构建合作交流入手——明理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在“说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交流不断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氛围。在这样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科学的指导与帮助,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与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
课堂上构建合作交流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是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4人为一个小组,同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组织能力、学情、认知等方面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个学生知道合作交流学习要达成什么目标。
其次是设立合作交流的规则和技巧:制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如代表发言、交流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等,从而促进有效的交流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每组的学习进展情况,对遇到困难的小组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最后是分享和评价: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结束后,每组的代表到讲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同时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进行生生互动,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注意进行引导、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学“分一分(一)”一课,教师可以提问: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月饼?从而得出“一半”,由“一半”引出分数“[12]”,体会出现分数的必要性,教师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方法。依据“合作交流”的设计理念,然后出示任务:各组通过合作交流以不同的方式涂出图示正方形的[12]。为了进一步学习分数,教师继续出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交流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还能得到哪些分数呢?学生得到的分数可能有:[13]、[24]、[15]等。最后各组代表展示和讲解自己的方法、思路。讲解过程中教师激励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
反思以上合作交流:有效落实了“禾·理”数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合作交流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亲身经历“寻本质讲道理”的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从课堂练习入手——融理
“禾·理”顺应生长规律,追求自然生长、发展之理,要求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为。禾稻之理,言其农本。“禾·理”则借助农本理论挖掘现代教育的本质,培养会思考数学道理、敢于表达的儿童。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就是围绕学情、教学目标有梯度地设计基础题、提升题、扩展题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说理结合起来。以下就是在课堂练习中提高学生“说理”能力的几点做法:
首先是提出引导性问题:教师在讲解练习要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是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大力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并询问如何得出答案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困惑?
最后是提供帮助和反馈: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帮助学生用简洁、通俗易懂的数学语言说理或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反思以上做法:从基础练习到提升练习,再延伸到扩展练习,让学生真正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挖掘与延伸。在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学生的“说理”意识逐渐增强,表达能力逐渐提升,不仅锻炼学生的“说理”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说理”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理策略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树立一种长期的培养观念与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师生对话、口述表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婷.如何利用说理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
[2]翟建红.利用合作学习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
[3]陈声琳.探寻问题解决途径促进创新思维培养[J].黑河教育,2019(06).
[4]先莉.简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及其实践操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