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推出和落实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科作业的改革,不要局限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需要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兴趣出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渗透,为学生的音乐教育持续助力。本文从“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和定义出发,结合苏少版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从创设趣味音乐情境、引入多元器乐教学、拓宽数字教学载体、优化师生互动模式和加强歌曲创编实践五个维度,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最佳方法。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现状
(一)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一系列师资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推进,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首先,师资专业性不足。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并不是由专业音乐学科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种安排导致音乐专业知识匮乏,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其次,教学时间与精力分配不均。兼任音乐教学的教师往往需要在多个学科上分配时间和精力,这导致他们无法在音乐教学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教学质量。再次,专业成长机会缺失。部分教师虽然被安排教授音乐,但其并非音乐专业背景,且入职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或自我提升机会,这种现状削弱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动力,限制了他们在音乐教学领域的成长。最后,教学态度消极。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持敷衍态度,将音乐视为“副科”,仅局限于简单的歌曲教唱,没有在音乐教学中投入足够的精力,缺乏对新时代音乐教学理念的探索,未能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教资方面的问题对小学音乐教学进程产生极大的阻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音乐教学硬件设施比较落后
硬件设施是保障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唱、鉴赏、器乐等课程时,离不开音乐器材等硬件设施,如果音乐器材无法满足小学音乐日常的教学需求,那么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无法有效落实。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播放音乐视频,没有任何其他音乐器材的辅助,教师只是通过口头教唱来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任务;部分音乐教师会要求学生自行采购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等,教授非常简单的旋律,来填补音乐器乐教学的空缺;还有部分教师会自带音乐器材到课堂上,通过演奏展示不同乐器的特点,但是学生无法亲身感受和动手实践。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音乐器材非常缺乏,音乐硬件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求,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三)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
音乐是一门感受性和主观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只有学生与音乐进行良好的互动,才能获得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调查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现状发现,在大部分音乐课堂上,教师只设计简单的聆听和学唱环节,也就是播放课件,让学生聆听几遍,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教唱,直到大部分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所谓的即兴编创活动也只是增加几句重复的曲调,或者改变几句歌词,或者增加一些肢体动作,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会播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视频片段,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饱和度,但是并不会进行音乐与视频的对应讲解,这种缺少说明的视频只会占用课堂时间,降低了鉴赏教学水平。单一的教学方法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阻碍学生探索音乐世界的进程。
二、“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价值
(一)有助于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以及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所具备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和促进价值的能力。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出小学阶段音乐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为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教师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设计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感知音乐的要素、形式、方法和美感,并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与音乐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认知水平。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摆脱传统音乐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拓展小学音乐教学资源,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从而真正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探究的兴趣
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非常强,他们虽然年龄较小,但是能够通过音乐的不同表达形式来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变化,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去体会音乐讲述的故事和情感,这种纯净心灵与音乐的碰撞是小学音乐教学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指导。在改变传统单一教唱音乐课的基础上,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音乐基础和成长需求出发,以聆听课、教唱课、赏析课、创编课、器乐课等多种形式和内容来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在这些多元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对音乐中的各种领域展开主动、积极、自主探索,并结合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完成乐理知识、技能、文化、审美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实践研究能够满足小学生的音乐成长需求,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有助于促进“双减”在音乐教学中的落实
“双减”政策的全称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学习减负政策,以全新的作业改革来推动学科教学的减负增效,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投入艺术类学科的探究活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在传授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文化、乐理知识、审美意识等综合输出,学生以一种包容的姿态来接纳多元的音乐艺术形式,并在理解和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情感意识的升华。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传统态势,为其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来自学业上的压力,真正促进“双减”政策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落实。
三、“双减”视域下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趣味音乐情境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摆脱其他学科教学带来的学业压力,落实“双减”要求,教师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趣味性的音乐情境,以情境来带动学生情绪、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知乐曲的魅力和背景文化,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铺垫。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跳柴歌》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是为了匹配打柴舞而来,具有非常浓郁的黎族风情。对于这类少数民族的音乐载体,大多数学生认知较少,对其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很难通过简单的口述来完成音乐文化的有效讲解。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内容和民族文化设计以下音乐情境:在一簇簇篝火旁,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少男少女载歌载舞,在木棍清脆的敲击声中,舞者踏着旋律、哼着传统歌谣,跳跃在一对又一对木棍之间,尽显黎族音乐文化之美。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直观地呈现黎族文化的特点,生动地体现黎族音乐旋律的独特之处,真正引导学生体验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艺术,进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引入多元器乐教学
找到自己喜好的乐器并熟练地运用乐器进行演奏,是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诠释途径,也是学生感知“双减”政策落实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找到器乐的实践应用部分,组织学生集体感知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情感,培养其对器乐的情感,并尽可能体会音乐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乐器的育人功能。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为例,这首经典曲目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有着非常浓郁的傣族风情,优美的傣族舞姿搭配葫芦丝的悠扬婉转,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进行这首乐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葫芦丝的演奏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伊始用葫芦丝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特点的乐器,充满感情地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葫芦丝这种乐器的构造,聆听葫芦丝的独特音色,沉浸在浓浓的傣族风情之中,在脑海中想象黎族少女翩翩起舞的美丽场景,真正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
(三)拓展数字教学载体
数字教学的发展给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也促进了音乐教学提质增效,实现了学生学业减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数字教学载体,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采用文字、图片、音频、图像等多元形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使其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茉莉花》的教学为例,这首带有浓浓东方音韵的民族歌曲有很多个演绎版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由不同歌唱家和演奏者呈现的不同版本,这种直观的对比会让学生对乐曲本身和类别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隐含的情感产生探究兴趣。这种数字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拓展整个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宽度,还能够通过对比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并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优化师生互动模式
教师和学生是小学音乐课堂的两大实施载体,是教与学有效匹配的主体对象,师生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关系着“双减”的落实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创意实践。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为例,这是一首藏族民歌的经典曲目,介绍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的美食和美景,完成了藏族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输出。教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课件中介绍藏族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结合具体的音乐节奏即兴做出藏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如甩水袖、刨步、送胯等,引导学生慢慢掌握这些舞蹈动作,在音乐的应和下进行有效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完成民族乐曲的深入探究,对藏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和多元表现,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五)加强歌曲创编实践
歌曲的创编实践是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音乐高水准教学的有效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歌曲创编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出发,重新编辑音乐的旋律、歌词等元素,加入自己的情感,使之变成更具有个人特色的新形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我的编创:四季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教材中的《四季歌》,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重复出现的旋律,并挖掘其中的歌词结构和押韵特点,以自己对四季的认知来进行新词的编创,同时结合《四季歌》的曲调特点进行接龙演唱。这样的编创实践能够充分立足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音乐创作的机会,让学生掌控整个音乐课堂,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一方面能够创新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将“双减”政策切实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改变音乐教学观念,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浪潮中去,认真贯彻“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将减负、提质、增效的具体要求与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全新的身心体验,让小学音乐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在“双减”的舞台上,为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夯实基础。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文号:T-b/2021/01)总结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