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文化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学习语言就要学习它的文化,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十分关键。通过观察中考题型不难发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语言,还要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要素,增强文化意识的灵活性。目前,新课标对文化意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深入教材,打通语言通道,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拓展认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等各种政策的出台,能够接触跨文化交际情景的人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初中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融入的意义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应该涵盖四个方面,即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还能够丰富英语知识文化内涵。
首先,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中,教师要介绍文本的写作背景,在正确的文本视角下细致地解读阅读内容,完成文化的相互融合。其次,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也就是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的相互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中,学生一方面要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要理解中西文化的区别,树立跨文化意识,提升学习层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范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内容,拓展文化认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稳固学生的知识基础。
二、文化意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一)文化意识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文化意识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是超越简单词汇的累积和语法分析所能覆盖的领域的。在这整个过程中,文化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超越了仅依靠文字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真正意义。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更灵敏地掌握不同语境的表达。语言所传递的含义经常与其应用的特定背景相关联,如时间、地点及与人之间的联系等。当缺少了文化认知,就有可能造成误会甚至产生冲突。
(二)文化意识在语言输出中的作用
语言输出即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是语言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它直接呈现了语言学习的实际效果。在这一环节,文化意识展现出不可取代的作用,拓宽了语言的表达范畴。一旦学习者掌握了一定量的文化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就能涵盖更多种类和更多维度的话题,如各种节日庆典、民俗文化、文学与艺术等,从而使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文化深度。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能够扩展交流层次,还能够充分展示个体的文化修养和国际眼光。拥有文化认知能够显著增强语言表达的实用性,文化意识在最终的分析中还进一步提升了语言创新效能。
三、文化意识培养之困境
(一)停留在浅层阶段,不能理解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规划好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对与文化相关的内容避而不谈,更多的是侧重于单词和语法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文章内容背诵下来,对其中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忽视了阅读的真正意义。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讲,文化的理解十分重要,只有融入语言的文化环境,才能完成沉浸式的阅读。传统的英语教学使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成长和文化积累的意义不大,构建知识框架的局限性较强,情绪的填充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不能很好地统筹规划,就会影响英语深度学习,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
(二)本土文化意识淡薄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文化意识的培养上,很多教师局限于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本土文化的传播。对于英语阅读来讲,文化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信仰和态度,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文化上的差异,甚至出现冲突性的问题。语言的互动与交流是双向的,因此在文化的渗透上,学生不仅要学习外国文化,还要重视母语的传播。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传统文化,那么中西文化的对比和交流也是不存在的。这时,英语教师要立足阅读教学,消除本土文化失语症的问题,将中国文化渗透其中。例如,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中西差异进行有效对比,探究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和起源,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某些节日对人们的意义,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播。
(三)文化导入过于形式化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课堂导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的优质与否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下去。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更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文化知识以全面的视角呈现给学生,不仅要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要完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知识,对文化知识的解读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算使用一些新颖的方式,也仅仅趋于形式,很难保证文化知识的融入,长此以往,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就很难落实。例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前,很多教师会导入西方家庭中发生的对话,这种文化导入的方式虽然关注到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换一种方式,可以播放一段在西方家庭中发生的对话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西方的父母通常会用问句来表示礼貌的请求,如“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学生对这样的方式接受程度更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优化背景文化导入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具备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考虑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教师要体现文化教学的层次感,层次感的培养需要螺旋式地上升,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合不一样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深刻内涵。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设置与本单元文化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文化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后,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与阅读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也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体验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激发其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活跃学生的思维。英语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要点,以学生为中心,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动画、音频、文字等形式的文化背景导入方式,具体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设计,可以是图文并茂,也可以是动静结合,主要目的是融入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阅读文本承载着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加深入地探索阅读文本。例如,在教学阅读文本“Halloween”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在教学开始之前播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视频片段,如万圣节的时间、起源、习俗、庆祝方式等内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主动参与到其中,想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学生不仅对万圣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在一定的程度上明确了中西方文化的区别,感知节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基于语言比较、分析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内化相关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对文化背景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二)深度挖掘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接触生活实际的同时,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开阔思维和视野,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围绕课本进行教学,课本是语言知识和文本知识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深刻的文化素材。教师将更多的权利留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教师而言,要认真备课,精心研读教材,尤其是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只有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解深度,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文化维度理解阅读文本,有效地感知文本的内涵。
此外,教师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技巧。例如,在初中阅读文本“The Fashion Show”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 fashion(时尚)的广泛性,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拓展工作。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其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审美互动,完成对时尚的交流,展现自身独到的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教师播放“The Fashion Show”的视频,在观看中西方时装秀的对比后,学生发现中国的服装是含蓄的、优雅的,而西方的服装是张扬的、奔放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对比中西方时尚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得以增强,凸显了自身的主体地位。有的学生还即兴表演了“Class FashionShow”,身临其境地感受“Fashion Show”的氛围,让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沉浸式的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文化内涵,而且形成了深刻的文化意识4d79995526446ce3264bd9d3066b9d8e62572fc06342f32597def0cff0ebb911。
(三)重视阅读教学文化输出,凸显阅读教学育人功能
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讲,传授语言类的知识不能仅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国的文化背景,完成文化输入,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的差异,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完成文化产出,增强文化自信。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学习语言不仅是为了提高语言技能,更是为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英语文化,还要传播本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优秀品质,代表优秀的文化艺术。学生可以阅读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感知其中的文化差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领略外国文化,更多的是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要深刻分析文化背后所承载的内涵,最终在思辨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地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将以往知识和现有知识结合起来,提升综合素养,通过训练凸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人文功能。例如,在教学阅读文本“What a brave young man”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将文化背景呈现给学生:仅仅20 岁的林涛舍己为人,救出邻居老人。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这个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冲进邻居家,将70岁受伤的老人救了出来。明确文化背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Lin Tao is brave? If you were Lin Tao,What would you do?”很多学生回答:“I think Lin Tao is brave. If I was Lin Tao,I will save Mrs Sun,too.”在引导学生学习林涛的精神的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如拨打119、110、120 等紧急救援电话,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此时,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知识,还培养了敬畏生命、乐于助人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道德修养,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
五、结语
文化不仅有历史的传承,还在不断地变化,具有时代特征。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和探索这一新的文化背景,立足实际,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完成中西方文化对比。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对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