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快乐学习

2024-10-27 00:00曹磊
天津教育·中 2024年9期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征,其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以生为本、快乐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一)核心素养培养受限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骤然增多,他们面临着一定的学习压力,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初中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虽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未改变教学方法,仍然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没有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以及文化自信的培养预留一定的空间。由此可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构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的课程结构。

(二)学习主动性待优化

新课改提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要求,基于初中生的认知、素养、兴趣等多种因素,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尚未凸显,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与服从,不具有学习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丧失自信心,无法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更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模式失真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主要包括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地学习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出现偏差,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失真,未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所开设的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效果不明显,难以把握语文课程学习的本质。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中的落实受到社会各界以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不仅具有促进教育改革的先导性作用,也是保障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其一,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会尽可能地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探索指明方向,但是课堂整体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对于部分语文知识,学生也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理念等多方面的改革,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全面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方式产生深刻认知,从而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认知。通过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教师需要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良好的环境,也进一步激发了课堂教学活力。同时,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具备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意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新课改下,针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整合教材是第一步,教师要在正式教学之前,对语文教材展开分析与探索。首先,逐步梳理不同题材文本的背景、素养、内涵等,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依托拓展教学资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认知,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其次,探索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

(二)教学

教学改革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形式的针对性运用,其不仅是为整体课程教学目标而服务,也是引导学生感受学习趣味性的有效选择。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明确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探索多样化的知识传递方法,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设备刺激学生的感官,加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教师还可以用教学实践活动代替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知识探索、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提供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关系

这里所说的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良性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构建乐学课堂的基础。随着生本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其帮助,这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所必需的。此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构建开放、灵活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加深学生认知,使其不仅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还能享受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评价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改进课程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的作用,而科学化、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也能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过程、价值观念等,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进步情况。因此,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优化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完整性,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的变革。

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观念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也无法呈现课程教学的灵活性,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的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具有趣味性、民主性、和谐性的学习环境,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建构良好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引导学生走进语文世界,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以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作为教学依据,将学生纳入学习活36e2ca2132c362f5ddfd396d5511fd1389468413ae8a946b17364bdc139d5328动、问题探究、教学氛围、课程研究之中,全面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构建新型的学习平台。

(二)更新教学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辅助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在情境中,学生积极体验、用心感受,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日常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情境教学思想,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恰当的时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部编版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现代文、文言文、古诗等多种类型,也有说明文、记叙文、游记等多种体裁,且部分文章篇幅较长,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无法产生良好的探索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问题、合作、互动、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依托生动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本情感,感悟其中所渗透的内涵。

2.组织学习小组。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国关于合作学习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但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应当更加灵活,学习过程也应更轻松,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思考、创新发展的平台。对于学习小组的组织,教师要依据优势互补原则,使小组成员的思想状态、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保持优势互补,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这样的小组有利于进行有效调控,形成探究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织学习小组之后,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价值,教师要引导不同的学习小组建设自己的精神文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全体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开展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学生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下,很多新的教学思想被更多教师所熟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语文知识探索为根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和知识体系入手,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丰富语文认知和文化底蕴。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组织辩论活动、读写活动、课外观察活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所学内容。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打造沉浸式的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交流,通过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意识。

(三)改革评价形式

1.关注过程评价。

与其他评价方式不同,过程性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认知及其在学习中所持有的情感与态度。过程性评价的运用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会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遇到的问题。对于过程性评价的运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空间和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小组评价融入过程性评价,充分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的表现,积极收集他们的反馈,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质。

2.优化评价体系。

对于评价体系的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凸显评价的育人功能,在评价过程中关注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从听、说、读、写入手,扩宽评价维度,基于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突出评价的育人功能。其次,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秉持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将教学评价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重点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将语文课程内容中的知识能力和人文价值体现在评价中,从而以评价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后,融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不同的角色融入评价过程,打造多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促使每位学生在评价中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取得全面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要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意义,从教材、教学、关系、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明确改革方向,创新教学观念,更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评价形式。同时,教师要具备大胆创新的意识,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