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且可以适合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时期的一门重要学科,承担着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需要高中物理教师紧密贴合核心素养,以更好地达到学生必备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教育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重视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帮助学生具备更全面、更深入的学科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物理观念
物理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并分析生活中的客观现象,包括对自然界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对基本物理原理的把握。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不仅在知识层面上突出,还要强调学生对自然的客观理解和发展性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而深刻的物理观念。在新课改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师要强化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要熟悉所学的物理概念,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以形成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强调实证观察和逻辑推理,是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科学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逐渐形成对科学现象的敏感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证观察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思维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实践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其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关键。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探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形成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科学思维注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系统性和创造性。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发现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分析数据的能力,有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具备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除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核心素养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成为具备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人,更注重对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包括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和自身成长对社会的影响,具备正确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在教学时,教师会大量使用幻灯片、板书等传统媒介,而学生则被动地坐KSOfdoPGTI7Ikt54SjtSWw==在座位上听课,缺乏积极的参与和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缺乏对学生个性、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下降,无法积极地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究和物理问题的解决当中,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学生参与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兴趣,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造成学生参与兴趣不足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等。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足够的物理学习动力,就会影响自身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缺乏教学内容的深度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知识的传授较为表面,缺乏对物理原理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对物理学科的全面理解。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设置和时间限制使得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难以深入到更为抽象和复杂的物理概念;另一方面,一些教材和教学资源过于注重应试需要,缺乏足够的拓展性和深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得到有限的信息,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物理学习内容。
(四)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果。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掌握所学物理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认为实验教学所需时间较多,备课较为繁琐,大多会采用口头讲解或者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部分实验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物理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当前一些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相对薄弱,缺乏秩序规范的实验环境和必备的实验仪器,限制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或者物理学习难度较大而对物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消极的学习心态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当前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以达到更高效的学习目的。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悟,尤其是将物理知识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知识的传递,更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真实生活中的物理场景,让学生基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去分析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时,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其更愿意深入学习,从而实现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质点 参考系”教学中,为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质点概念、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并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便学生带着积极性进行学习。三名学生进行真实场景的演示,一名学生站着不动,两名学生从这名同学旁边步行经过。在这个常见的生活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是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时,又总是相对于参照物体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要想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物体的运动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描述。在确定参照物体的基础上,去观察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会随时间变化以及如何变化,这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例如研究对象为步行的两名学生,站着不动的学生为参照物,那站着不动的学生就被称为参考系。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透过实际生活现象去解释和应用物理概念,从而实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作为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根本。高中物理知识涉及复杂的物理实验和理论基础,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理论探讨,并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独P6Ozg5CIGYL8XuK8b1eJ2H4EBhZaUQbo1oRsbQmYJvE=立思考的能力。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思考的冲动,从而主动去了解所学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还能形成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在问题串联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实现科学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解释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并说出两者的区别吗?”通过知识积累和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到时刻描述的是确定的时间点,而时间间隔描述的是时间段,两者代表的含义不同。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时间轴的图片并提问:“根据所给的时间轴,你们能准确说出不同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具体物理概念吗?”学生纷纷回答。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能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对时刻和时间间隔进行举例论证吗?”通过问题链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教学内容,在思考中不断掌握物理知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组教学作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强化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以提升团队协作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物理知识点繁多且物理现象表现形式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物理问题,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引发对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学科投入感,使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在相互合作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探究动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难题,从而对物理知识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弹力”教学中,在学习完教材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以弹簧测力计悬挂静止小球为前提条件进行物理内容的预设,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设内容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从而在群策群力的合作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以弹簧测力计悬挂静止小球为前提条件,教师预设以下内容: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所受重力;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测力计;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对这几个预设内容进行判断时,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判断以及合理的理由,其他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共同探讨中去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价值,大力开展课堂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并探究物理现象,从而深刻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定律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制定方案、得出结论,并最终验证假设,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将来更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并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四、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综合性人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等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物理学习中更具深度,从而提升物理综合能力,这对于构建富有活力的高中物理教育体系、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