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可以更好地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为推动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十分必要。
一、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首先,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高效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而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实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讲解身边的案例、新闻事件等,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三、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案例分析,引出课程主题
教师在课堂初期引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从而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对教师而言,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能够更顺畅地引出课题,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以人教版教材中《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引出课题:首先,教师展示一个网络诈骗案的图文资料,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件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这个案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是如何保护公民权益的?”这时,学生已经了解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够自主地用新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热情越发高涨,课堂氛围也变得越发活跃。教师则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为什么遵守法律对我们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旨在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守法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引出本课主题——“做守法的公民”,并解释什么是守法的公民,以及为什么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需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并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课堂中期,教师仍然可以引入一些案例,让学生即学即用,以促使他们养成观察身边法律现象的习惯,积极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使他们始终保持对本课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更多对守法公民的关注与思考,并积极践行。
(二)关注时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的学科,要想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吸收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的实时新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网络生活相关的时事热点,如当前流行的短视频APP、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游戏等,以及一些与网络生活相关的新闻报道,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暴力问题等,通过这些时事热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热点,如这些APP、平台、游戏等为什么这么流行?它们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本课主题——网络生活新空间。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其理解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例如,针对当前的网络安全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针对网络暴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防止网络暴力、维护网络文明。小组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与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纠正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总结网络安全保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强调网络暴力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到维护网络文明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通过总结评价,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本课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等,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展示,从而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驱动,促进多元思考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即便是面对一个知识点,也需要学生进行很多方面的思考。为了保证学生的思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以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公民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引导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着重介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这个阶段,问题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对权利的认知和基本理解。开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吗?”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对权利概念的初步认识。进而,教师提问:“为什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认为是公民的重要权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权利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实例引题。教师可以举例介绍一位公民通过选举权造福社区的故事,并提问:“在这个案例中,选举权是如何体现公民权利的?你认为在社区中,公民应该有哪些基本权利,以确保社区的公正和民主?”促使学生考虑权利的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多元思考与深度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讨论,通过多元思考来探究权利不同层面的含义,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选举权如何保障公民的参与感?”或“在保障人身自由时,是否存在合理的限制?”以拓展学生对权利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在一个没有选举权的社会,公民如何行使权利表达意见?”或“权利与责任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权利的综合性。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教师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多元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公民权利》这一课的核心内容。这种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对公民权利的全面认知,使学生通过主动讨论在思考中形成独立的见解,从而提高其对社会责任和法治观念的认识水平。
(四)角色演绎,增强主观感受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角色演绎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来表现自己的角色,这要求他们思考并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设计一个反映亲情的小场景,如某位生病的家人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等。这个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产生共鸣。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道具,如病床、药品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角色中去。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员要扮演一个角色,有的扮演病人,有的扮演照顾病人的家人。在分配角色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角色演绎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角色。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悟亲情,教师可以在角色演绎结束后组织一次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演绎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亲情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以上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而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从而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五)注重辩论,锻炼思维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辩论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等理性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辩论,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如何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能力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为例,在完成基本教学后,教师提出辩题:“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值得推崇吗?”并将学生分成两队,分别为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值得推崇”,反方的观点是“过度压抑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和整理资料、准备辩论稿等。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正方和反方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辩题。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辩论质量,对于论证不足或偏离主题的观点,要及时给予指正。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观众提问、小组讨论等,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消化辩论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氛围。辩论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辩论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辩论活动锻炼了理性思考能力,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辩论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需要采取多种策略,要符合初中生的兴趣和认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出课程主题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联系时事热点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角色演绎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辩论能够锻炼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