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2024-10-27 00:00张梦圆
天津教育·中 2024年9期

高中政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秉承务实的态度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改变思维模式,感受思政学科的魅力。此外,教师要用心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且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极易出现思想波动,不利于健康成长。核心素养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中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意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潮流高度统一的各类关键性能力,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育人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集体主义精神,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同时,在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全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教师应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趣味引领提高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趣味性和高效性,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以针对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课时,本课需要学生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作用,阐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新课,为学生展示图文素材与视频资源,图文素材可以选择“国企改革成功案例”,视频资料可以选择“国企改革过程”,引领学生感悟国企改革的优势。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民营经济宣传片,借助真实的数据以及经营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最后,教师列举一些国有企业的成功案例,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列举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历程,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二)基于学科特征,加强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个体在政治层面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它涉及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政治观念等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应基于政治学科特征,深入解读政治学科教材内容,以具体特征与内容为引领,加强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并组织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发展动态,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政治认同。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强政治认同,为国家的繁荣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优势,助力学生思政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贯彻新发展理念》一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区分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首先,与学生共同阅读教材上的材料,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树立发展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其次,教师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坚持发展理念?”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材料展开分析,通过理念解读实现共享发展。最后,教师设置“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美丽新家园”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在征文活动中深入感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倡导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政治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开展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理论性、深奥性、难理解性等特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教师可以基于新时代教育理念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探索高效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小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以合作思维为引领,促进学生思想全面发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合作为依托,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通过合作互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理性精神,启发学生的思政素养,加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课时,教师需引领学生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与合法途径。首先,将学生按照能力分成学习小组,并结合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伟大飞跃》,并通过资源拓展引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其次,依托小组合作与资源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情,合理切入课程主题。同时,教师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分配方式与收入途径相关的真实案例,引领学生在真实案例中学习分配制度。最后,教师组织各组制作分配制度思维导图,让各小组在合作中系统整合收入途径与分配制度,从而掌握思政知识。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与参与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促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增强学习体验。

(四)实施政治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将教材上一些重要的知识详细地讲解给学生,还要组织一些能够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引领,帮助学生深入政治学习,有效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精神,为渗透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尊重、学习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督促学生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背景以及发挥的作用,并理解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社会保障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引入思政议题“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其次,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解决时政热点映射的问题,并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我国的社会保障范围。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借助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引入情境教学,树立法治观念

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形象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情境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强化学生人文素养与个人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打造以教材为中心、以拓展资源为辅助的资源系统,让学生在该系统的辅助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及其背后蕴藏的含义。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质和兴趣爱好巧妙地开展课堂教学,以多元化的情境为引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树立法治观念,彰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切实体验知识、领悟情感、内化素养,进而依托情境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实现学生思政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此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议题式教学推动情境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总议题为“当00后遇到中华传统文化”,教师明确情境主题: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实践情境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制作手抄报,并思考不同节日的风俗。课中,教师实施实践活动:节日宣传大使选拔赛。将学生分为项目小组,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不同节日的不同风俗,带领学生感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各组要结合不同的文化内容设计“节日宣传”,可以是短视频,也可以是小品或情景剧。学生准备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通过展示成果选择“节日宣传大使”,让学生深入感知文化的价值。

(六)结合问题驱动,促使学生政治探究

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合理地设计问题链,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将知识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政治探究欲望。同时,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理性思维,能够运用哲学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步入社会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内容,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政知识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启发学生的政治学习思维,以针对性的问题为引领,增强学生的思政感悟,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播放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视频,并提问:“会议通过决定了什么重要草案?关乎13亿人利益的大事,为什么仅仅2988名代表能够表决?”以此引出“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其次,播放“我们的心愿”315晚会片段,并提问:“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将如何促成人们愿望的实现呢?”以此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分析,并通过小组的形式制定具体方案。最后,播放《和谐中国》,并提出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在促进和谐中国方面有怎样的意义呢?”以此结合资源拓展与问题驱动优化高中思政教学,以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七)渗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经济观念

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法治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前提,经济观念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法治意识,合理地渗透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政感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促使学生树立思政观念。此外,教师应把握好新课改的契机,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立足“整合教学资源体系,做好核心素养的渗透准备,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合理引入适合学生思考的政治案例,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领悟思政内容,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政治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构建高质量的思政课堂。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经济发展》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本地某乡镇、某地区的经济发展个体案例作为导入,让学生对标分析某乡镇之所以能够实现突破、获得良好的经济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探究后学生得出答案,某乡镇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坚持新发展的理念、认真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在结束以上流程后,教师应该提供延伸性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意义和要求;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构成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目标;知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关注教育改革动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此外,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