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方法

2024-10-27 00:00胡琦
天津教育·中 2024年9期

数学这门学科不仅需要逻辑思维,还需要较强的抽象能力,对于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概念引入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巧妙地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概念引入的方法,希望带给教师以启发。

一、小学数学高段概念引入教学的特点

(一)具有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引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它所具备的趣味性特点则是让学生能够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在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元素,不仅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充满乐趣和挑战。

一是概念引入所呈现的趣味性特点,就是用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运用故事、游戏和实际生活案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具体的应用意义。比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分发巧克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是概念导入趣味性的特点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教师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迷宫游戏,让学生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需要借助引导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引导性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的教学,它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从具象转变为抽象的认知过程。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或者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进行直观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的例子,让学生亲身体会分数的意义。通过这种具体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建构概念系统,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在引导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去解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解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继而更加透彻地掌握数学知识。基于此,引导性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趣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比如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高段概念引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概念的导入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体制的制约、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

首先,在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育主要以考试为导向,教师通常有条不紊地教授各个知识点,以确保学生顺利地完成试卷上的题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概念的引入往往被忽略,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相对片面。例如,在解释“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分数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并没有深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数的本质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同样会影响概念引入的质量。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直接讲解概念,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感觉概念的学习枯燥无味,缺乏深度和广度。

最后,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概念导入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其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的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现有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使得部分学生在概念引入环节出现困惑和障碍。

三、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过程中概念引入的方法

(一)利用微课展示抽象知识

利用微课展示抽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必将在教育领域大放异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

例如,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课程教学中,“对分数的认识”这一主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如何在教学中引入这种思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重点思考和重点探讨的。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微课呈现抽象知识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课通俗地说就是为微型课程而设计的,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方便学生深入理解,在涉及“对分数的认识”这一教学概念的时候,运用微课无疑是十分合适的一种选择。微课的呈现可以将抽象的“分数”概念具象化,例如,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或真实场景的展示,学生能够看到“分数”是如何分割和表示的,感受到“分数”不是一个遥远的数学概念,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而更容易建立起对“分数”的直观认识,继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激情。

另外,微课的呈现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分数”知识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反复看微课视频,慢慢消化吸收;对于已经掌握了基本概念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中的案例拓展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强化教学效果。

(二)利用模型激发兴趣

利用模型进行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巧妙而富有成果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特别是在概念的引入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模型呈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时,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极为关键的任务,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每位教师教学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采用模型进行教学无疑是一种既有吸引力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圆作为一种几何形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让小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并非易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用图像清晰的模型来表现圆的特点和属性,如在课堂上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盘图形作为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体会圆周、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从而深化对圆的认识。之后,教师演示这一模型,让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圆的性质,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和感受,如要求学生用圆规等画出大小不同的圆,用测量和比较的方法加深认识,这种亲身参与式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除了运用实物模型,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投影仪和计算机软件,将与圆相关的概念通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更为具体和生动。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记忆所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既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分析和归纳圆的性质,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要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三)利用思维导图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利用思维导图引入概念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奇妙之处,实现教学双赢。

以高年级的小学数学“理解小数”这一概念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即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初步预习。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化的学习工具,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小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数定义、小数读法、小数比大小、小数加减乘除等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并将这些知识点用主题、支点、细节等方式呈现在思维导图上。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使学生对小数的含义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小数计算规则,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学生要拓展思维,明XjgBZJfrUupNzDu9YZef3ZGpYJZc5KcKv1SEw40LaV8=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前期铺垫既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利用合作降低学习难度

在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降低学习难度,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小学数学高年级“条形统计图”这一概念为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个重点,也是个挑战,学生需要在掌握这一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数学理解和应用。然而,教师在面对这一教学任务时,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关键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合作学习法逐渐受到教师关注。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探讨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加深了对“条形统计图”概念的理解,得到了一个共同探讨图形中数据含义的机会,对数据的多重属性进行深入剖析,并致力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读条形统计图所呈现的各类信息。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所学知识,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互帮互助、相互启发、攻克学习中的难关。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和同伴一起讨论,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在小组中,学生共同探讨,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最终实现理想的学习目标。

(五)在生活的帮助下提高应用能力

引入概念开展教学不是简单的概念传达,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继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概念,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三角形在几何学领域被视为一种基本的形状,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要想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进行引导,比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的公路交通标志、三角形的风筝等,通过直观观察和举例说明,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除了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寻找三角形的游戏,在校园内寻找各种三角形,并使用电子设备拍摄,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数学与艺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感受三角形的美丽。比如,引导学生用纸裁剪、折叠,形成多种形状的三角形,或者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多个三角形图形。通过这些艺术创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引入概念是非常关键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只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才能真正达到知识点迁移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