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实施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旨在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单元整合,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整体性、序列性原则对所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促使学生形成知识、能力、情感的多维度提升,以帮助学生在单元整合下整体把握学习环节,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新时代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单元教学内涵以及价值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知识和方法,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语文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主题或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该单元的学习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核心素养目标。
语文单元教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文单元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应以一个主题或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该单元的学习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核心素养目标。其次,语文单元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应基于宏观角度加强单元知识点的联系,通过整体单元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以促使学生依托单元整合培养核心素养,掌握语文学科本质。
单元教学法主导思想是整体化、结构化原则,教师应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合理制定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以单元为引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学习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综合分析单元教学模式,总结出几点教学价值:首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包括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语文单元教学包含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再次,语文单元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鉴赏、评价等语文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语文单元教学涵盖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采用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性培养,真正借助单元实现“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单元整合下深入语言情感和知识感悟,促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等。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合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应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可实现性。教师应合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引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促使学生根据目标深入感悟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此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时,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单元内容与教学目标,依托内容与目标引领实现结构化学习。首先,明确单元内容。本单元包括《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芣苢》《插秧歌》几篇课文,单元任务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通讯文章和新闻评论,通过单元学习感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新闻基本知识以及评论写法。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篇通讯,了解人物的优秀事迹,总结其人生情怀;学习新闻评论,掌握评论技巧,理解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学习《芣苢》和《插秧歌》,总结我国人民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掌握新闻通讯以及新闻评论的基本写法;学会搜集新闻资料、报道新闻任务,以掌握传达社会观念的方式方法。
最后,确定单元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三篇通讯,尝试编制人物大事记。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与人物精神品质。第三课时:掌握通讯写作技巧,了解人物描写方法。第四课时:分析三篇通讯的语言特色,比较其中的异同。第五课时:通过资料分享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六课时:群文阅读《芣苢》和《插秧歌》,并借助多媒体实施智能化解读。
(二)整体把握语文教材单元内容
在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模式实施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单元整合教学进度,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思维,掌握知识内容,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方向,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推动语文单元整合教学高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单元内容,以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师合理布置学习任务:一是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建设,并为建设建言献策、策划方案;二是搜集材料、提出问题、分析研究,掌握家乡文化,提出合理的创新建议;三是掌握建议书结构以及写法要求,并为自己的家乡书写一份建议书。
其次,教师针对学习任务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打开德州市的地图,并找到武城县的地理位置,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著名人物、历史建筑、风俗习惯吗?”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家乡著名人物、历史建筑、风俗习惯的探究,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促使学生传承与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当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后,要综合分析当今生活现状,并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以促使各小组在调查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思考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并提出促进家乡文化建设的新方案,从而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产生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获得了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围绕单元主题深刻解读文本
高中语文现有教材文本都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教师应加强文本研究,深入解读单元文本内容,总结单元文本的特点以及教育内涵,以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与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剖析文本主题思想,围绕单元主题概括单元思想,促使学生加深文章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一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奠定学生的语言功底。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时,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带领学生深刻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以及教学价值,助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本单元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等课文,单元主题为“自然情怀”,让学生在单元整合学习中感悟自然之美,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单元内所选文章为散文名篇,以写景抒情为主,其中既包括现代散文也包括古代散文。教师要解读单元文本内容,依托主题加深学生的整体认知。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选取的是同一城市的景物,不同的文章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景物选取、形声色态、画面组合、氛围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苏轼的《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描述了月色下长江的优美,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登泰山记》主要描写了雪后泰山,体现了作品美学价值,彰显了作者独创的艺术特色。教师应关注散文结构以及景物描写手法,带领学生解读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学会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整体分析,以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与感知能力。
(四)实施综合教学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单元基础知识学习后,基于自身基础进行综合性知识与技巧掌握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整合实施综合性教学,以单元教学设计好综合性的学习方案,通过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的创新,促使学生根据主题紧扣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并结合“学”与“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应基于单元整合实施综合性的教学,以综合性引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单元包括《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等文章,学生要了解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物的悲情遭遇,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深刻原因。本单元以“戏剧”贯穿,包括中国古典戏剧、中国现代戏剧、外国戏剧。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三个戏剧的视频,带领学生在观看中了解戏剧特色,深入单元文本阅读与体会中。其次,教师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补充相关戏剧知识,通过拓展知识来深化学生对戏剧的了解,以体会戏剧设计冲突、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再次,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各小组总结戏剧的基础知识,并细致观看《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三个戏剧,尝试书写剧评,总结自身对戏剧的感悟以及对戏剧表演艺术的认知。最后,教师为各小组布置戏剧编排任务,让学生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人生哲理入手,尝试进行戏剧实践表演。
(五)学科融合优化单元整合教学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学科融合来促进单元整合教学的开展,合理地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融入语文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在拓展与整合中高效学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落实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时,教师需要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实践学科融合指导,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引领,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高质量地开展。本单元以“探索与创新”为人文主题,引导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思考的价值,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创造激情和理性精神。教师可以融入物理、美术等学科知识,以学科融合的形式推动单元整合教学活动的实施。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两篇文章讲述了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并展现了创新意识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求知探索的精神与奉献精神。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物制药、空间物理领域的知识,以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美术结构、色彩等内容,通过美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落实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培养。《说“木叶”》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特质,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木叶”是什么?为什么诗歌中常见“木叶”而不见“树叶”?诗句中出现的“树”或“叶”的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通过思考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
三、结语
单元整合适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深入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单元目标,帮助学生依托单元建立结构化认知。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教师还可以打造开放、有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促使学生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整合,逐步建立结构化单元学习思维,找准语文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深入理解知识内容,真正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品质的提升。